任晶晶
摘要: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是無數文人墨客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古詩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詩詞的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情感美,從而進行審美教育。
關鍵詞:審美教育?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情感美
引言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瑰寶的古詩詞,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情感動人。它們有的描繪了一個寧靜幽雅的世界,有的描繪了一個金戈鐵馬的世界,有的則描繪了一個顛沛流離的悲慘世界……詩人筆下描繪出來的這些世界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同時,古詩詞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感知美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一、誦讀品味語言美
詩歌的語言具有用詞準確、節(jié)奏鮮明等特點。那么古詩詞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它的語言美呢?首先,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其次,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如杜甫的《絕句》,這首詩前兩句互相對仗,后兩句互相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前兩句詩中“翠”“白”這兩個表示顏色的詞,給這幅動態(tài)的黃鸝鳴叫、白鷺飛翔圖增添了色彩美,也體現了作者用語的準確、凝練。在教學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春天有哪些景物,然后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描繪了春天百鳥爭鳴的欣欣向榮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春天的美。接著,通過小組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同桌互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以及換詞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感悟詩歌語言的精練、準確、優(yōu)美。再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其六》,也是一首語言美的經典之作。黃四娘家的花非常多,整條小路都是,那么如何體現花“滿”蹊呢?詩人在下一句用了“壓”和“低”這兩個字眼,既照應了前一句,又寫出了沉甸甸的花朵壓彎了枝條的景象,讓人不禁慨嘆詩人用詞的準確和形象。第三句中的“留連”有“留戀”的意思,一語雙關,既說的是蝴蝶留戀花的芳香艷麗,也可理解為行人留戀花的芳香和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曼妙身姿。最后一句詩中“恰恰”這個疊詞的運用,畫龍點睛,形象地寫出了嬌鶯舞動時的聲音,又給這絢爛的春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此,不得不感嘆詩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用詞特點。在教學這首詩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在朗讀中感受詩歌語言的準確、優(yōu)美。同時,我出示蝴蝶在花叢中“留連”的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皶r時舞”“恰恰啼”這一對對仗的詞語,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語言賦予萬物的魅力。生靈之間遙相呼應,仿佛都在赴這一場春天的約會。仔細品味詩的語言,給學生帶來了美的享受。
二、想象感悟畫面美
唐朝大詩人王維寫的詩是“詩中有畫”,給人以美的熏陶。那么如何啟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感悟到古詩詞中的畫面美呢?首先,教師自身的語言要生動,富有感染力。其次,教師可以借助書中的插圖、幻燈片等手段,將學生帶入情境。如李清照的《如夢令》,它描繪了詞人有一次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玩到太陽落山,因為喝得大醉而不知道回家的路,劃船往回歸時,卻誤入一片荷花池,詞人著急尋找歸路,便努力地劃呀,劃呀,沒想到卻驚動了池里的一群飛鳥的情景,其中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一句,十分具有畫面感。一位女子喝醉了酒,誤入荷花池中,也許起初是著急的,可是當看到一群潔白的飛鳥騰空而起的畫面,更多的應該是欣喜吧,甚至可能會慶幸自己的“誤入”。在教學這首詞時,我讓學生結合書本上的插圖——一位美麗的女子置身于粉嫩嬌艷的荷花和潔白的飛鳥中,想象詞的畫面美。同時,也讓他們拓展想象:置身于人與自然如此和諧統一的畫面中,這位女子會不會駐足停留?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將學生帶入了情境,學生表達了愿在這一片荷花池駐足欣賞的美好愿望。再如唐代詩人張志和的詞《漁歌子》,也十分具有畫面美。這首詞,前兩句寫景:西塞山前有白鷺展翅飛翔,艷麗的桃花盛開著。河水上漲,因此水中的鱖魚很多,也很肥美。后兩句塑造了一個戴著青色斗笠,穿著綠色雨衣在斜風細雨中垂釣的漁翁形象。整首詞中描寫顏色的詞“白”“青”“綠”,還有桃花那仿佛在人眼前的粉嫩之色,都給詞增添了畫面感。在教學這首詞時,我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想象白鷺在西塞山前展翅翱翔,粉紅的桃花競相爭艷,仿佛在為躍出水面的肥美的鱖魚拍手叫好的純潔和諧的畫面。這一切還不夠,再配上一位戴著青色斗笠,穿著綠色雨衣,在風雨中樂而忘歸的漁夫,才真是一幅令人拍案叫絕的好畫。在想象畫面時,學生能感覺到白鷺飛得自由自在,桃花開得自由自在,鱖魚游得自由自在,連漁夫釣魚都釣得自由自在,完全不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此種景物與人高度和諧統一的畫面,給學生帶來了美的熏陶。
三、融情入境體會意境美
古詩詞的意境十分美妙,有一種道不盡的美。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感受到它的意境美?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生帶入情境。如唐朝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一首描寫思鄉(xiāng)之情的佳作。詩人獨自一人身在異鄉(xiāng),始終感覺自己是客人,每逢佳節(jié)到來都加倍思念親人。仿佛萬家都在團聚,唯獨自己是個漂泊他鄉(xiāng)的旅人,找不到歸屬。后來詩人又想象了家鄉(xiāng)兄弟們登高插茱萸時,唯獨少他一人的凄清畫面。這首詩雖然寫得很樸實,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卻成了千古名句。這句詩引起了世人的共鳴,給了無數思鄉(xiāng)的人寄托。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可能還很難體會到如此強烈的思念家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播放了關于離別的音樂,渲染基調,再通過與《靜夜思》等相似詩的對比,將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想象詩人獨自一人身在異鄉(xiāng)的孤獨寂寞。那種難以言說的惆悵可能平時并不會特別明顯,可是一旦到了佳節(jié),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那種思鄉(xiāng)之情就會爆發(fā)出來。詩人用質樸的語言將思鄉(xiāng)之情推到頂峰,在此種美好意境之下,學生也仿佛為詩人悲、為詩人嘆,受到了美的感染。
四、“走近作者”感悟情感美
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十分豐富,或是熱愛生活,或是思念家鄉(xiāng),或是立志報國……無論哪一種情感,總能觸及讀者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感受到它的情感美呢?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知悉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其次,教師要補充作者生平經歷等資料,也就是要讓學生走近作者。如陸游的《示兒》,這首詩是陸游臨終之作,洋溢著深沉的愛國感情。在教學這首詩時,我先向學生簡介了陸游所處時代南宋朝廷的昏聵無能,這一政治歷史背景讓陸游的愛國情感有了生根發(fā)芽的土壤。然后,我又向學生介紹了陸游的生平經歷。陸游青少年時期就心系國家命運,憂患意識深重。因此他在臨終之際,不是告誡兒子為他立華麗的墓碑,為他傳播美名,而是只叮囑一件事:中原統一的那一天,不要忘了告訴我呀!此種愛國感情,真是“驚天地,泣鬼神”,讓人讀了不免涕淚橫流。學生在走近時代和走近詩人后,能夠真真切切地被陸游的愛國熱情所打動。
古詩詞的內容博大精深,一千個讀者,即可讀出一千種美。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古詩詞的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情感美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的心靈受到美的熏陶。
責任編輯:陸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