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芳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修訂,基本活動經驗“千呼萬喚始出來”,將其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予以落實,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它“猶抱琵琶半遮面”,學生的數學經驗: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結合筆者親身實踐的課例分析,從三個方面談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關鍵詞:數學活動經驗;操作;探究;思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即通常所說的“雙基”擴充為“四基”。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千呼萬喚始出來。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是在數學活動中,學生親身參與數學活動所獲得的直接的感受、經歷和體驗?!盎顒咏涷灐迸c“活動”密不可分,所說的活動當然要有“動”,手動,口動,腦動。設計怎樣的數學活動,決定了可以積累怎樣的數學活動經驗,經驗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為此,筆者展開了積極探索與嘗試。
一、觀察與操作,讓經歷提升為經驗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從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弊寣W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去“經歷過程”,在操作中體驗數學,感悟數學,經驗從“做”中來。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用小立方體擺幾個長方體,記錄長、寬、高,在“擺”和“記”的操作過程中形成對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關系的一種初步感知,積累活動經驗;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讓學生動手“剪”、“移”、“拼”等操作活動,將平行四邊形割補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長方形,在操作中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體驗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習《三角形的分類》,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標準分一分類,并思考你是按什么分的,在動手“分”的操作中體驗分類的標準可以不同,感知各類三角形的特征,并抽象出數學概念。
在“圖形與幾何”領域,這樣的操作活動還有很多很多,只要精心設計,就可以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活動中感悟,讓操作活動的感覺提升為活動經驗。
二、探究與交流,讓經驗系統(tǒng)化建構
在教學中在操作的基礎上,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探究、交流等數學基本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經驗,同時利用經驗來建構知識,逐步積累和豐富數學活動經驗,經驗從“探究”中來。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時,課前讓各小組去準備小棒(用吸管剪)出示每人一份的3厘米、7厘米的小棒,再選擇一根11厘米的小棒,讓學生圍成一個三角形,在第一次操作的“圍”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這樣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選12厘米的能圍嗎?選13厘米呢?學生發(fā)現比11厘米大的都不行。那么3厘米和7厘米的小棒應該再選一根幾厘米的小棒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讓學生自己再任意剪一個小棒(取整厘米數的)小組四人一張記錄表,展開“量”“剪”“圍”“記”“交流”的探究活動。
這是第二次“圍”,不只是簡單的“圍”,在圍的過程中有合作,有探究,有思考:能圍成三角形的第三條邊和前兩條邊有什么關系呢?不能圍成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帶著這些問題借助操作展開探究活動,活動后進行交流。在這樣的操作探究活動中,學生通過交流很自然地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這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展開探究與交流,把握數學過程的本質,豐富、積累了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利用經驗來建構知識,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讓經驗實現了系統(tǒng)化地構建。
三、實踐與應用,讓經驗轉化為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建立“用數學”的能力,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在“用”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例如在教學《用余數解決問題》時,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后,可以出示了以下生活的實際應用問題:①小熊請客:有25個蘋果,每盤放4個,最多可以放幾盤?②載重4噸的貨車來運25噸的貨物,至少需要幾輛車?③花店里有玫瑰花32枝、康乃馨16枝、百合10枝,每7枝玫瑰花、3枝康乃馨、2枝百合扎成一束,最多可以扎成幾束花?
①②的算式都是25÷4=6(輛)……1(個),為什么①用6輛,而②用7輛呢?第③題更是需要綜合考慮。在這樣的設疑討論中,讓學生理解“最多”“最少”的實際問題不同,對于用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在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實際經驗相聯(lián)系,有的要“加一”,有的要“減一”,這些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沒有統(tǒng)一的公式來做。這樣不僅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而且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讓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讓數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經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必須從“書面”走向“地面”,教師必須明白:“數學經驗: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才能讓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真正在小學數學課堂里生根、萌芽、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黃翔,童莉.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應成為數學課堂教學關的目標[J].課程.教材.教法,2008(04).
[2]張奠宙,趙小平.需要研究什么是“基本活動經驗”[J].數學教學,2007(05).
[3]仲秀英.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內涵探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