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伴隨著我們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變革,伴隨著大家生育思想的不斷改觀,農村每年出生人口比七八十年代減少了很多,農村學校學生人數漸漸下降?,F在農村學生從七八十年代的五、六十人減少到現在的十幾人,甚至只有幾人。對于這種狀況,農村小學原先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根本不能適應現在教學需求,轉變新觀念是勢在必行。如何轉變才能更有利于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呢?
我曾經帶過五年級數學,學生只有10人,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兩級分化非常嚴重。所以,數學課堂教學時,我注重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注重利用“以舊學新”方法進行教學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兒童的智慧和心理發(fā)展結構同
成人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因此新型的教育方法應盡一切努力根據兒童的心理結構和他們的智力發(fā)展階段,將要教的內容根據孩子的差異性選擇不同形式進行教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新知識對舊知識的應用是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例如,我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約分”中,孩子們就需要應用到這樣的兩個舊知識:(1)分數的基本性質。(2)求兩個數的公因數或最大公因數。只要把這兩個已經學過的知識點掌握并應用自如,學生在學習“約分”這個知識的時候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所以,在教學時,我先提出相關的幾個內容進行復習:
(1)什么叫分數的基本性質?
(2)找出下面3組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9和6 ? 15和25 ? 18和12
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復習過程,先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取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對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存在了探索、求知的想法,從而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喜歡學習數學的想法。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說清想法”的能力
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研究、探索的人具有,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尤為強烈”,只要能夠把孩子們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帶動起來,在教學時我給予了孩子們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去發(fā)現、驗證自己的想法。例如,我在教學約分時,出示例題:你能寫出和12 /18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嗎?我給予了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獨立思考,想想該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們先和同桌交換想法,讓學生感受一題多解的無窮樂趣。例如:
(1)畫圖表示。
(2)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
12/18=12÷2/18÷2
12/18=12÷3/18÷3
12/18=12÷6/18÷6
讓孩子們在確定了自己要采用的方法和達成完成目標的基礎上,自己和同學說理由、想法,交流后再將自己的解題過程向大家分享,我則完全是一名學生、裁判和組織者,多組織學生說解題思路。這樣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讓孩子們先有發(fā)現、再有成就。覺得自己既是學生又是老師,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和積極參與性,發(fā)揮了每個孩子的潛質??傊?,老師要走下講臺,融入孩子中,就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放松自己,放飛想法,積極溝通,教師再適當點撥,我想才能達到我預設的培養(yǎng)“獨立思考,說清想法”能力。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由于學生人數減少,小班化數學課堂中每個孩子對教學資源,主要表現在對教學時間的長短、教學設備應用、活動空間的利用等所占的比例增加,孩子們獲得了比以往更直接、更多、更快速的人與社會接觸、相撞、互動、角色置換的機會,我在教學設計中積極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外部教學環(huán)境。
例如,我在教學約分的書寫格式時,創(chuàng)設了轉化角色的表演環(huán)節(jié),先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領悟這一內容,這是游戲環(huán)節(jié)的關鍵一步,然后轉換角色,讓孩子到講臺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格式向我這“學生”和其他孩子講解。
(1)12/18=2/3(先找12和18的公因數2,再找6和9的公因數3)
(2)12/18=2/3(約分格式)或12/18=2/3(找18和12的最大公因數6)
此后讓學生發(fā)現約分時應注意什么,從而讓學生總結約分是應約成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為止,也就是最簡分數。接著教師再強調這三種格式都可以,但我們盡量采用把約分的過程體現出來,這樣對以后學習分數乘除法時有很大的幫助。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課堂教學提出,教師首先要轉化傳統(tǒng)的教學觀,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重視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對過程理解,小班化數學課堂教學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時間更充裕了。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只要做好一個編劇、導演、觀眾,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在游戲中生成,在活動中結束,教與學自然融合,師生關系和諧,自學能力就得到了培養(yǎng)。
總之,在小班化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做到“授之以漁”,就要利用多媒體,制作適合孩子們的課件,利用網絡的力量,盡一切努力使學習對數學產生興趣,再以舊學新,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掌握了這些方法舉一反三,對于很多新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教學中,我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學習,找出每個學生的差異性,才能更好的“授之以漁”,我想著點不管是小班化教學,還是傳統(tǒng)教學都是無法改變的教學方式。在小班化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數學課堂不應再是以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習知識的“引領者”,有效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孩子們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個性品質的平臺,是孩子們通過先輩們已有的直接經驗經歷再創(chuàng)造、親身感受再創(chuàng)造后轉化為間接經驗的數學課堂環(huán)境。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沙江中心小學 ?福建寧德 ?35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