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新
摘 要:本文從英語課堂隨筆的重要性談起,闡述隨筆在幫助學生總結語言知識要點和引導反復記憶具有一定的引導促進作用。突出課堂隨筆在閱讀中的運用,注重多樣化、針對性和差異化,定能利于學生在真正深入研讀中聚焦核心要點,強化認知。突出隨筆指導策略,利于學生在關注語篇和深入對話中激活感思,生成多樣化感觸認知。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 筆記 語料 交流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166-02
課堂隨筆,作為學生英語閱讀的有益補充,對豐富學生認知視野和思維起到一定的推動促進作用。圍繞隨筆在閱讀中的運用,注重多元化學習策略指導和方法引導,一方面,能培養(yǎng)學生用筆讀書的良好習慣,利于學生在主動筆記摘錄和篩選相應的語言素材中形成多元化和開放化的認知視野;另一方面,能利于學生主動整理和歸納相應的知識要點,利于其在有效參與交流中獲得深刻印象。突出隨筆運用,利于學生在主動參與閱讀和深入?yún)f(xié)作中形成多維度認知,利于學生在主動變換閱讀理解思維方法中獲得多樣化認知體驗,切實滿足其多元化認知發(fā)展需要。
1.課堂隨筆的重要性
課堂隨筆是學生對閱讀學習內容的隨感而發(fā),突出隨意性和多樣化,支持學生在積極收集整理相應的資料中進行深入探知,定能利于其獲得深刻印象。課堂隨筆能讓學生的自我感思更有廣闊性。根據(jù)學生學習認知過程,多給學生相應的提示引導,定能利于學生在真正融入閱讀中深化認知。課堂隨筆具有如下的重要性:1、利于學生開闊認知視野,在主動拓展延伸中豐富認知思維和方法。2、深化理解,利于學生在主動歸納記憶中形成深刻印象。3、增強感知體驗,利于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更多不一樣的表達素材。
2.課堂隨筆運用的策略
(1)聚焦問題:寫出己見。以問題為導向,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自我探知和深入思考的機會。在學生閱讀素材中多設計相應的問題,利于學生在主動表達中深化感知。聚焦問題能夠讓學生在真正參與交流中獲得豐富理解,利于其真正說出自己的感思認知。
聚焦問題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自我閱讀構思和深入反思的機會。如,在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4 A good read的“Reading Gulliver in Lilliput”閱讀引導中,可引導學生運用筆記摘錄的方式,針對“What are there in Lilliput?”和“How do you think of Gulliver?”等問題,可建議學生主動從語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讓學生從格列佛所經歷的相關趣事中找出相應的表達要點,以此來形成一定的感知。結合理解感知,可引導學生針對“What did you find in the text?”問題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從中摘錄相應的素材內容,以此拓寬學生的認知閱讀視野。依據(jù)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整合資源,便于其在真正融入語篇語境中深化理解,利于其在主動關注表達核心要點中強化感悟。結合學生的認知感悟,多組織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理解進行深入揣摩,引導他們從語篇中摘錄篩選相應的話題,定能利于其從中收集相應的信息,便于其產生豐富思維靈感。
(2)突出中心:深入延伸。圍繞語篇表達核心,多鼓勵學生在聚焦中心要點的基礎上多深入延伸,定能利于其在主動查漏補缺中開闊視野和豐富思維。突出中心進行主動延伸,利于其在不斷展現(xiàn)自我理解和豐富感知中形成多樣化的語料,豐富自身的感知。
突出中心進行補充,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嘗試和運用機會。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學中,圍繞“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about good friend”的表達主題,可建議學生針對“Do you know about your good friend?”“How are you going to describe your good friends?”“What did you get from your good friend?”等問題予以闡述,讓學生從相關的語篇表達內容中篩選出相應的內容。結合學生的理解,可鼓勵他們在深入圈劃和主動整合資源中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素材,定能利于其在真正融入語篇表達核心要點中強化識記。很多學生能針對hummor、helpful等詞匯進行歸納整理,根據(jù)其中的表達內容不斷進行拓展和延伸。聚焦文本表達中心進行深入豐富,能夠讓學生在有效參與交流溝通中真正獲得深刻印象。突出中心進行深入表達,能夠給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利于其從中收集相應的表達素材。
(3)撰寫讀感:積極摹寫。課堂隨筆注重一種隨意性,注重從相應的語篇中找出相關內容,讓學生能真正深入到閱讀中,獲得深刻印象。撰寫讀后感能夠讓學生從語篇的閱讀中解放出來,利于其在不斷參與研讀和深入思考中強化理解,形成多元化運用。
撰寫讀后感能夠讓學生的理解感知更有深刻性。如,在九年級英語Unit 4 Growing up的“Reading Never give up”教學中,結合“How do you understand‘never give up'?”不妨建議學生從Why did Spud Webb get so much achievemet?角度主動深入收集相應的資料,引導學生從語篇中找出相應的要點。結合學生的自我理解感知,可鼓勵他們針對“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Spud Webb?”“What did you get from Spud Webb’s story?”等話題,主動寫出自己的理解感知,讓他們能夠在真正融入語篇閱讀中形成多樣化的理解,在深入交流中獲得更多的認知感觸。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主動從語篇中摘錄相關信息,利于其在主動組織相應的梳理中形成多元化認知。針對語篇表達內容進行組合,利于學生在積極融入語篇和語境中獲得深刻印象,形成不一樣的感知體驗。
(4)自由展覽:學習切磋。自由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多鼓勵學生進行深入切磋,定能利于其在不斷豐富自身認知感思的基礎上形成多樣化的理解。突出自由展覽,能夠給學生獲得更多的相互學習和彼此切磋的機會,切實增強其語用的準確性。注重自由展覽,能讓學生在相互學習中集思廣益。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6 Birdwatching的“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教學中,針對“The beautiful place------Zhalong”表達主題,可建議學生圍繞有關扎龍的美麗,主動收集相應的內容,并以“What else do I know about Zhalong?”主動寫出自己的感悟。對此,很多學生圍繞“There are lots of wild birds in Zhalong”寫出相應的隨筆內容,并且組織學生進行相互展覽切磋。
結合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多給學生相應的提示,鼓勵他們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華,讓他們在真正學習交流中豐富感觸。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理解鼓勵他們進行展示,并在相互競賽中提升自己的才能。
3.課堂隨筆運用的幾點反思
(1)緊扣中心有針對性表述。依據(jù)課程學習內容,多給學生相應的提示和引導,幫助他們在主動融入語篇的基礎上,多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讓他們能夠根據(jù)學習要求進行深入拓展延伸,幫助他們豐富理解思維。
(2)注重反復訓練性。引領學生在主動融入閱讀中收集相應的素材,在筆記歸納整理中找出自己的理解切入點,幫助他們深化識記。注重多樣化的訓練模式,引領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多提出自己的設想,幫助他們深化感悟。
(3)注重策略指導和方法引導,引導學生在認真探討和主動溝通中找出相應的表達切入點,鼓勵他們在不斷強化感知和靈活交流中深入互動,讓他們在各自協(xié)作探知中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觀點,有利于其從中發(fā)現(xiàn)精彩。
由此可見,運用好課堂隨筆,有利于學生在主動融入語篇閱讀和深度對話探知的基礎上獲得深刻印象,有利于學生在自我歸納整體相應素材中深化閱讀探知。突出課堂隨筆運用,有利于學生在豐富理解思維中形成多樣化知識。重視隨筆在英語課堂上運用,便于學生在主動總結反思中深化學習,利于學生在主動概括中形成不一樣的語用知識與技能,滿足其多樣化的發(fā)展需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李紅芳.初中英語教學隨筆[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4(17)
[3]范紅丹.英語課堂教學隨筆——師生情感共鳴催生教育的幸福[J].教師(文摘版),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