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蓮
提起幼兒教師應當具備的專業(yè)技能,人們最先會想到彈琴、跳舞、唱歌、畫畫等等,而在實際工作中,“觀察”這項技能在教學工作的每一處每一刻都會出現。我們應思考“觀察”會讓工作發(fā)生哪些方面變化,也應思考教師為什么要擁有這項技能,繼而在工作實踐中去體會“觀察”帶來的教育價值。
一、觀察支持幼兒全面發(fā)展
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關鍵的時期?!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保教并重,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逼渲斜Sぷ鬏^多關注的是幼兒身體的生長發(fā)育情況、生活能力的提高。比如說,這段時間孩子長高了嗎?學會提褲子了嗎?到換牙期了,牙齒掉了嗎?幼兒身體的變化,需要教師細心、長期地觀察;生活能力的發(fā)展提高,也需要教師長期觀察,并參照標準,判斷出幼兒現階段的發(fā)展情況所達到的水平,明確我們該為幼兒今后的發(fā)展提供哪些資源或支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p>
幼兒心理的健康成長,在現今社會更為重要,也更為關注。也許兒時的一個片段會影響到他一生的性格,也許教師的一個小小舉動會讓他對某一事物有了濃濃的興趣。例如,幼兒今天為什么會發(fā)脾氣,為什么摔東西了?這段時間的情緒為什么那樣的興奮,被什么事影響了……情緒情感的波動需要教師對幼兒隨時隨地地觀察,關注細節(jié),找出情緒波動的原因,做出分析,運用我們專業(yè)理念解讀幼兒的心理想法,走進其內心世界,提出最為適宜的方法策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游戲中,幼兒要用語言交流,要和同伴交往、合作,要共同探索、感知周圍的事物,要表達表現對各種美的感悟……幼兒的認知經驗不斷豐富,而教師的觀察更要如影隨形,用敏銳、細致的觀察發(fā)現每一位幼兒的不同之處,行為不同,行為背后所呈現給教師的信息也不同。教師可借助各類觀察表、觀察記錄等專業(yè)觀察法了解他們的內在需求,及時對幼兒的解決問題能力、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做出全面的觀察分析,在他們有需求之際伸出我們的支架,支持鼓勵幼兒自主活動、自主發(fā)展。當我們把觀察拍到的照片拿給他們看,他們會害羞、興奮,當我們把觀察記錄下來的內容讀給他們聽,他們會驚訝,會為自己的成長欣喜、自豪,也會為他人的快樂而同樂,幸福滿足地與同伴一起成長。這讓我們知道,觀察是全力支持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需求。
二、觀察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在專業(yè)知識維度指出:“掌握觀察、談話、記錄等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在專業(yè)能力維度再次指出:“在教育活動中觀察幼兒,根據幼兒的表現和需要,調整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庇纱丝梢?,觀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我們應循著這條主線,思考“觀察”在教師自身成長中的作用,領悟“觀察”帶給教師成長的意義。
莎士比亞說過:“經驗是一點一點觀察得來的結果?!庇變航處煂I(yè)知識的經驗積累離不開觀察。在一次閱讀活動中,書的封面出現了貓頭鷹、蝙蝠、鼠等夜行性動物,教師引導說:“這些動物都是晚上出來捕食、活動。”幼兒補充道:“還有貓、還有狼……”“老師,還有誰呢?”一片寂靜,師無語,活動卡殼……觀察到這里,我們了解到幼兒有知道更多夜行性動物的需求,教師快速反思自我,借助網絡、書籍拓展自然科學知識,積累通識性專業(yè)知識等。在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是觀察讓教師了解到幼兒的需求,同時也反省到自身的自然科學知識儲備欠缺,意識到知識儲備要更新、要積累,要用廣博的專業(yè)知識去順應、去滿足幼兒,推動自身專業(yè)知識不斷充實。
我們想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水平,就需觀察先行。也許你會說:“天天看,我的眼里沒有什么,一切都是那樣!”“我對孩子很熟悉嘛,我很了解他們,觀察什么呢?”試想,我們眼中無事觀察,無敏銳的眼光,無法識別看到的信息,那專業(yè)能力如何提高?有這樣一個案例,區(qū)域活動時間,中班玩具區(qū),材料是管狀插塑積木,有6個男孩子,用7、8個小管插塑,不到一分鐘,將它拼插成一個直條形即插塑完成,男孩子們將這根直條形插塑當作手槍,接下來半小時區(qū)域時間用來互相“拼殺”打仗,這樣的行為持續(xù)了半個月。教師觀察到這些現象,應該思考如何有效介入。是用觀察各種槍械模型圖片拓展幼兒對槍的了解,經想象加工后拼插出多種造型槍支;還是直接借助“直條槍”這一道具開設角色區(qū),請男孩子扮演“軍人”進行表演,釋放狂熱之情,不再只鐘情于“直條槍拼殺”這件事;或者還可試試教師角色介入,用更先進的現代陸戰(zhàn)兵器“機槍”“炮”“坦克”“導彈”等,和“直條槍”對抗或合作,讓幼兒感受到現代科技魅力,激起幼兒主動插塑更豐富的兵器……方法有很多種,到底哪一種是對幼兒更為專業(yè)的引領與支持?這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就是一種考驗,教師接下來的工作更加需要“觀察”來支撐,只有不斷觀察各種方法實踐之后幼兒的行為表現,才能不斷調整、改進方法,才能給予幼兒適宜的指導。觀察在前,行動在后,這樣循環(huán)反復,教師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在錘煉中不斷發(fā)展起來。當教師再次面對不同幼兒的各種表現,就可以自如地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也會由衷地發(fā)出感慨:“我成長了!”
三、觀察推進家園有效共育
岡察洛夫曾說:“觀察與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苯處熋刻烀鎸Σ煌郧榈募议L,實施有效家園共育,需要觀察助力,與家長進行心與心之間的溝通交流,讓雙方感到心情愉悅,真心實意地融入家園共育這件事情當中。
舉個例子,班里有一個男孩,不多說話,自主意識強。這天離園時一直不開心,媽媽來和教師交流孩子不開心的原因,教師和家長分享自己觀察到的幼兒的行為,原來是因為他去廁所錯過了游戲機會而有些不開心。媽媽對教師的話半信半疑,教師便將幼兒平時的表現和媽媽分享:“他學習能力很強,我們拼搭手槍,他可以說出各種槍的名稱及零部件名稱;折紙時不太喜歡參與;做數學操作,他的反應速度很快……”媽媽聽了這些話,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因為她知道教師在關注著自己的孩子,頓感舒心:“好的,好的,我和他說說,不可以隨意生氣這件事情?!苯又摷议L采納教師的建議,用“如果我也生氣,你該怎么辦?”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和孩子交流,順應了孩子的情緒。教師和家長的這次溝通交流中,巧妙地借用日常工作中觀察到的真實事情贏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愿意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主動積極的配合,使用教師推薦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三方皆大歡喜。幼兒生氣問題得以解決,教師的工作得到家長認同,家長看到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更加愿意向教師靠攏、接近,相互之間有了親近感、信任感,實現了有效的家園共育。
由此,我們明白了“觀察”對我們教學工作的重要性。觀察,是我們的通行法寶,可以促進幼兒和諧發(fā)展,支持教師專業(yè)成長,構建家園和諧共育,讓我們的學前教育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