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是我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它們瑯瑯上口,字字珠璣,言簡意賅。如何傳承這種文化,讓我們的學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古詩教學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微課事一種新的教學和學習模式,能有效地推進學生的學習。如果把古詩教學中遇到的重難點作為切入點,認真鉆研語文課標,明確古詩教學的要求,做成微課,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正所謂:善教者學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學撈而功半。
關鍵詞:微課;古詩教學;寫作背景;關鍵字詞
引言
隨著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發(fā)展,當今的微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同微信、微博一樣,微課風靡了教育界。微課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展開的精彩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它具有精(學習效率高)、簡(制作方法易)、微(時間短)的特點。在語文古詩的教學中,只要巧妙地利用微課,就能提高古詩教學的有效性。
1找背景,知人論世
詩是詩人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而詩人的思想情感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的遭遇關系密切。可以說,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經歷決定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因此。知人論世也成為關鍵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詩人的背景都很復雜的,課堂的時間有限,怎么在有限的時間里講清寫作背景。這時可以根據教學要求把寫作背景制成微課。
以《江雪》為例,《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絕,這首詩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前兩句通過選取“千山萬徑”和“人鳥絕跡”的典型景物表達了詩人孤寂的情緒。這點學生理解不難。但后兩句不聯(lián)系寫作背景理解起來有些困難的。漁翁為何選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呢?他釣的是魚嗎?他當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究其以上問題的答案,不外乎有兩個方面:一、社會方面,革新失敗,屢遭貶官。二、個人原因,親友離世,壯志難酬。
至此,我找到了教學的切入點,制成一節(jié)微課“柳宗元的心路歷程”。只有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詩人內心的情感。當時永貞革新失敗后,9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他又被加貶到永州(比邵州更遠)。公元806年,好友因受不了生活的壓迫和皇帝的不信任憤然自殺了。同年,一路隨他從長安萬里奔波的老母親也病逝了。還是在這一年,他的住處連遭兩次大火。如此的處境并沒有磨滅他的抱負,他在寒冷的江面上釣的是機會,為祖國報效的機會。這讓我們不禁想起“姜太公釣魚”釣來了為周朝效力的機會。所以當他看到紛飛的大雪時,寫下了這首詩。如果學生通過這節(jié)微課了解這些內容。學生也就不難理解詩人的抱負和心情。學生的思考也會變得更深入,更全面。微課的恰當引入也就達到優(yōu)化的教學目的。
2抓關鍵,深入擊破
古詩用詞非常精確,一字一句都是經過作者反復推敲,每個字詞都是作者獨具匠心所在,所謂“十年得一字”、“語不驚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錘煉語言的佳話。所以抓住古詩的關鍵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以《池上》為例?!冻厣稀肥翘拼娙税拙右姿?。詩中描繪了小孩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巴怠弊质潜驹姷脑娧邸!巴怠背R娪腥N意思:1.偷盜;2.瞞著別人,悄悄地;3.抽出時間。“偷”在詩中是第二種意思。如何讓孩子放棄對“偷”(偷盜)這一習慣性的理解?如何能把“偷”與小孩子的可愛形象聯(lián)系起來?這些的關鍵都是在于對“偷”字的正確理解。我抓住這個關鍵點,制作了一節(jié)6分鐘的微課“偷中蘊情”,讓學生能更好理解“偷”在詩中的意思?!巴挡伞笔沁@首詩的主要內容,“偷”是把握詩人情感的關鍵,在孩子的眼中,他以為只要悄悄地就能瞞過偷采之事,但在大人的眼中或者詩人的眼中,小孩子是“不解”的,不懂隱藏的。原來自己瞞著大人做的事,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還不知道,還在偷著樂。這就是天真,這就是可愛。這樣的微課,能加深學生對 “偷”的理解,讓學生更易體會詩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這樣的微課有著四兩撥千斤之效,使古詩的課堂充滿活力。
3創(chuàng)情境,展開想象
蘇軾:“味摩詰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果在古詩的教學中,我們能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的詩情畫意,并能展開想象,把自己融入到詩中,進而體會詩歌的畫面美、情感美。微課的出現(xiàn),為學生進行想象和表達能力的訓練提供了更具體的依據。
以《刺勒歌》為例?!洞汤崭琛愤x自《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全詩寥寥二十余字,展現(xiàn)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尤其后三句,大氣磅礴,粗獷雄放。但這樣的一首詩對小學生來說,一般還是陌生的。草原是陌生的,牧民生活是陌生的。如何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能夠在誦讀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呢?我找到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契機,讓孩子們走進草原,了解牧民生活,感受北方人民對家鄉(xiāng)的贊美之情。我找到這一切入口制作了一節(jié)微課 “走進草原”。“走進草原”微課在悠揚的旋律中展現(xiàn)了一幅幅的草原之景:陰山下,天是蔚藍蔚藍的,草原碧綠碧綠的,無邊無際,一片茫茫。天空像圓頂氈帳將草原籠罩起來,一群群牛羊隱沒在綠色的海洋中,只有當一陣清風拂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xiàn)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xiàn),到處都是。
微課的運用,視聽結合,聲像并茂,新穎有趣,使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的輕松氣氛中,感受草原的美,理解詩意,更好地體會北方人民對家鄉(xiāng)的愛。
在古詩教學中,挖掘古詩中有價值的知識點,精心制作成微課,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背景資源,幫助學生解決關鍵點,突破重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古詩學習的動力與興趣,全面思考,深入探究,積極學習。微課以無窮的魅力給古詩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讓微課與古詩教學有效地融合,打造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巢宗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師學習指導》
作者簡介:趙桂林,(1982.05 --),本科,漢語言文學,安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