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宏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增多,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初中階段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是初中教學必不可少的課程,對增強學生體質、陶冶情操、磨練意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了新課程理念下,差異性教學在初中體育中的具體運用,希望能為同行們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運用探討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提出,很多新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逐漸運用、推廣,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更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了解學生心理和年齡特點,根據學生的喜好和個性差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運用恰當可行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F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1]
一、提升自身的感召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指揮者和引領著,學生是否喜歡一門課程,和教師的人格魅力及感召力密切相關。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應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身體素質、對體育活動的喜好等,課下多與他們談論其喜歡的話題,如女生喜歡的明星,男生喜歡的球賽,了解他們的心理訴求,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活潑好動、自尊心強,敏感易怒,又都是獨生子女,同學間發(fā)生矛盾是常有的事情,這時教師應及時抓住機會,做好學生的做思想工作,幫助他們緩解矛盾,握手言和,在學生中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理論學習,了解更多的文學、音樂、書法、我國傳統(tǒng)文化等,豐富自己的人文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做一個知識淵博、魅力四射的好老師。[2]
二、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依據和教學目的的引領,學生的來源、身體素質、協(xié)調性、智力發(fā)展水平等不同,對教學內容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體能情況、個體差異、愛好興趣等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才華、彰顯自己優(yōu)勢的機會,對于身體素質差的學生適當降低動作難度,減少運動量,并進行耐心指導,給他們留有自我提升和進步的空間,使這部分學生更加自信、更有歸屬感和存在感;對于學習能力強,接受能力快,喜愛體育運動的學生,可適當增加教學內容,為他們制定更專業(yè)、更系統(tǒng)的教學計劃,使他們通過學習不斷進步??傊鶕煌瑢W生的需求,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整體體育水平的提高。[3]
三、拓展教學內容,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改變以往教師做動作示范、學生模仿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取小組比賽、同伴合作、學生互教互評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籃球課上,除了為學生講授正規(guī)的投籃動作和相關的籃球知識以及比賽規(guī)則外,這些基本教學內容外,還可以通過“投籃比賽”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強化本節(jié)內容。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拓展教學內容,提升對學生的吸引力,在完成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可適當增設一些諸如花樣跳繩、健美操、太極拳等技巧類運動項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體育鍛煉和增強體質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僅靠課堂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應加強課外訓練,使更多學生的體育特長得以充分發(fā)揮,如成立各類球隊,各種興趣小組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4]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以往單一化的教學評價方式過于簡單,不能反映學生的真正情況,而且可能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應建立完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同一個學生,從不同的項目進行綜合評價、同一個項目不同價段進行評價、并且從上課出席情況、學習態(tài)度、動作完成是否標準、理論知識答卷、課堂中的表現(回答問題情況、團隊活動中的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表達能力)、在大型活動中的表現,取得成績與名次、是否樂于助人等等,通過各項的量化考核,最終給出綜合評價。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更直觀的看出學生的特長所在,對學生進行重點培養(yǎng),發(fā)揮其自身的優(yōu)勢,根據個人喜好進行更加系統(tǒng)的專業(yè)學習。再比如某一名學生,他的期末長跑較期中的成績有所下降,而籃球項目的成績卻有所提高,由此可見這名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生了轉移,有助于教師調整培養(yǎng)目標,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評價的參與者上,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等方式,保證了評價的客觀、公正。可見,教學評價模式的多元化,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5]
結束語:差異性教學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新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體育作為初中生的必修課,對學生提高體育技能、領悟體育精神、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強健體魄、鍛煉毅力、增強抗挫折能力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通過提升自身的感召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教學目標、拓展教學內容,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學評價多元化等方面探討了差異性教學的具體運用,進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因材施教,重視賞識教育,
使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為培養(yǎng)更多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和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生會.關于差異性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106.
[2]陳紓.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J].亞太教育,2015(16):51.
[3]王紅.差異性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14(10):33-34.
[4]鄭邦國.初中體育教學中差異性教學的應用價值[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8):65-66.
[5]何軍星.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初探[J].才智,2013(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