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珈希
【摘要】? 我國是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學,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漢語文文學正在不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因此加強對漢語言文學應用以及其意境的研究,對加快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本文在此基礎上,對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場景進行分析,并對漢語言文學中其主要的表達意境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提升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實際應用,提高人們對其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關鍵詞】? 漢語言文學 語言的應用 意境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140-01
0
漢語言文學主要是指依據(jù)漢語的編排而形成的文學作品,通過相應的漢語作品來實現(xiàn)人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我國當前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過程來看,優(yōu)秀的漢語言文學總是能夠在讀者和作品之間形成一種聯(lián)系,方便讀者與作者之間進行溝通交流。重要的是漢語言文學所表達的意境,對于不同的讀者來說具有不同的感受,因此也就具有不同的情感表達。不同的人在閱讀漢語言文學作品時,會形成自身關于文學作品的解讀,可以理解為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也是漢語言文學的奇妙之處。
一、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
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非常豐富,語言應用的好壞直接表現(xiàn)在文學作品內(nèi)涵的高低。同時也會關系到讀者對漢語言文學作品的欣賞。在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非常豐富,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xiàn)。
(一)寫作中呈現(xiàn)出的美感
在漢語言文學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中,漢語本身就是最基本的元素,同時也承擔著一定情感表達和溝通,語言在漢語言文學中不僅能能夠給作品帶來一定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得作品的描述更加生動,體現(xiàn)出強烈的藝術美感,能夠讓人成謎于其中不能自拔。比如在我國唐詩宋詞中,就有詩人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樣的語句來描寫春天來臨時的場景。從以上詞語中我們能夠看出,詩人使用在漢語言文學中使用語言來將春天清晨的寧靜,通過鳥叫聲表現(xiàn)了出來。又比如在描寫關于夏天的詩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詩人用了碧和紅兩個詞語來將荷花與蓮葉進行了描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通過這些語言的描繪,能夠讓人感到蓮葉的無窮無盡與天地相接的場景。在我國傳統(tǒng)漢語言文學中,類似于以上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例子能夠有力地說明了預言者漢語言文學作品中的應用,體現(xiàn)出了作品持續(xù)的生命力。
(二)文學語言表達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漢語言文學語言的表達起源于生活,但是卻又高于生活,是對人們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與升華。在漢語言文學作品中,作者希望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講述,來表達某種社會現(xiàn)象,使得讀者能夠產(chǎn)生共鳴。在漢語言文學作品中,語言是溝通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極大地提高人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精練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是人們生活溝通必須掌握的技能,同時也能夠表現(xiàn)文學作品的魅力,使得讀者能夠更加對作品產(chǎn)生肯定和好評。因此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有利于優(yōu)化人們的人際交往,同時也能夠提升人們的自信心,達到更好的人際溝通效果。所以總的來說文學語言的表達來源于生活,但又是對生活的生活與反應。
二、在漢語言文學中用語言如何營造意境
從上文的分析中能夠看出,語言在漢語言文學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提高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效果,達到與讀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我們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漢語言文學中用語言營造意境。
(一)形成扎實的語言文學素養(yǎng)
為了在漢語言文學作品中表達語言的效果,我們需要不斷提高扎實的漢語言素養(yǎng)。要想讓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起到相應的作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強實踐運用,如果沒有進行實踐運用,那么在漢語言中語言就沒有生命力,同時也會降低漢語言作品的可讀性。所以在發(fā)展過程中,漢語語境的營造對于作者文獻素養(yǎng)的高低,以及作品的好壞,都會產(chǎn)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需要加強對漢語言素養(yǎng)的積累,在寫作過程中強化語言技能的運用。從最基礎的字詞句等方面入手,經(jīng)過日積月累來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我們在形容風景美麗時,既可以用風景秀麗,也可以用風景旖旎,雖然所要表達的意識是一樣的,但是使用不同的詞語所帶來的語言感受卻不相同,給人的閱讀體驗也有區(qū)別。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語言知識的積累,加強對詞語的使用。
(二)熱愛生活親近自然
從我國漢字的形成來看,在長遠的歷史長河中我國漢字從最初的繁雜,逐漸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的簡單,用橫平豎直等構成了我國別具一格的漢字,同時也形成了漢語言文學的意境之美。而在文學作品中關于文學意境的構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形成,同時對漢語言文學作者的語言功底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我們需要形成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習慣,從大自然中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比如我國古代著名詩人杜甫,其就通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語言,來表達出他自身崇高的愿望。同時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詞句中,作者也是將自然風光運用到文學作品中,以提高語言的藝術性。所以為了提高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和意境,我們需要從自然中取景。
結束語
漢語言中語言的作用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從實際出發(fā),加強對語言的運用,使得漢語言文學作品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喜愛。同時還需要加強語言在漢語言文學中的應用,注意營造良好的意境以提高讀者的閱讀感受。為此我們需要加強語言功底的積累,形成扎實的語言文學修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張明明.探析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和意境[J].考試周刊, 2015(58):20-20.
[2]周春紅.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解析[J].智庫時代,2018,147(31):257-258.
[3]韓沂霖.漢語言文學中語言在具體應用中的意境分析[J].學周刊,2019, 390(06):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