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密
摘要:在目前,我們國家中小學基礎教學中的德育工作,主要以理性思維形式對學生進行理想、道德信念等方面的正面教育,以樹立起他們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長期單一的理性教育很難達到預期的育人目的,空洞、枯燥的政治說教難以實現(xiàn)“春風化絲雨”的德育作用。而音樂教育卻如久旱的甘霖、盛夏的清泉,能對青少年產(chǎn)生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德育滲透;潛移默化;優(yōu)良素質
本文就自己二十年來在職業(yè)學校音樂課教學中的教學心得略呈愚見。分別從加強認識,重視音教;正確引導,沖出誤區(qū);強化職能,滲透德育等多方面進行教學分析。從而全面把握音樂教育教學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德育滲透,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加強認識 重視音教
音樂教育是教育學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它不但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不可忽視的一種特殊手段。它通過美的滲透來影響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達到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作用。
音樂教學大綱中強調(diào):音樂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提高全民族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音樂教育應以育人為宗旨。
音樂藝術通過生動的內(nèi)容,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鮮明的音樂形象,潛移默化地達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音樂利用各種手段表情達意:鮮明的節(jié)奏能使人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動人的旋律能使人陶醉于無窮的聯(lián)想與想象之中;豐富悅耳的和聲使人體會到和諧與豐滿;美妙的音色又使人感到快意與滿足;恰如其份的配器則使人置身于音樂的獨特境界。好的音樂作品能振奮人的精神,直接觸及人的感情中樞,震撼人的心靈。陶冶情操,養(yǎng)成美德;豐富生活,培養(yǎng)意志;開拓思維,提高智能,凈化靈魂,發(fā)揮創(chuàng)造……這就是音樂教育的巨大作用,這就是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因此,音樂是一種情感教育,寓理于情,以情動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沒有空洞的言談,沒有抽象、呆板的說教,更沒有生搬硬套的約束,真可謂“春風化絲雨,育人細無聲”。這正是音樂的魅力,音樂的職能,也正是音樂在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特有的育人方式。
二、正確引導 ?沖出誤區(qū)
音樂教育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它以音樂為主體,德育為靈魂,智育為脈絡,集德、智、體、美、勞五育之大成,寓教于樂,魅力無窮。良好的音樂教育將對青少年學生的言行品性起到早期的奠基和定型作用,讓人受益終生。
然而,人類的音樂有優(yōu)劣、良莠之分,沒有德育、美育的音教是毫無意義的教育;只圖生理快感,不顧情感智能情操培養(yǎng)的音樂毫不足取;而低下、庸俗、頹廢的音樂實乃音教之大忌。
近年來,隨著《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guī)劃》的實施和對美育、藝術教育的不斷重視與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藝術教育氛圍,在加強學校藝術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子,出現(xiàn)了良好的先兆,音樂教育也擺脫了受傳統(tǒng)“升學率”影響的“對立型”、“放任型”、“呆板型”等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應有的重視。但是許多學校由于諸多原因受網(wǎng)絡流行音樂的影響,泥沙俱下,魚龍混雜,良莠不分,隨波逐流。
時下,鸚鵡學舌般吼唱一些網(wǎng)絡流行歌曲,似乎成了學校音樂活動的主體。由于社會音樂風氣商品化、低淺化、庸俗化,加之各種宣傳媒介為錢驅使推波助瀾,致使處于困惑焦慮、好奇心理的中學生盲目崇拜、盲目“發(fā)燒”……久而久之,學生中不思進取、學習下降者有之;追求刺激、盲目效仿者有之……追星“發(fā)燒”、過早涉“戀”者有之;空虛消沉、厭學厭世者有之……所有這些,不能不說是音樂教育的誤區(qū),不能不說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隱患。因此,只有不斷強化音樂的德育職能,以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多方面正確引導,沖出音樂教育誤區(qū),才能真正利用音樂教育這一特殊方式完成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情操的德育教育使命。
三、強化職能 滲透德育
(一)、充分發(fā)掘教材內(nèi)涵,利用音樂作品自身美感,達到育人目的。
以音樂課本為基礎,認真分析發(fā)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選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給學生以思想上的啟迪和情感上的升華。要充分利用歌詞內(nèi)容和旋律所塑造的音樂形象來陶冶學生的美好情操。音樂課本中所選歌曲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fā)掘其豐富的內(nèi)涵,通過介紹、分析、設疑、討論等多種方式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使之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課本中所選《小草》、《友誼地久天長》、《感恩的心》等歌曲都具有鮮明的音樂形象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意義,教學中只要略加引導,充分利用音樂作品的自身美感,定能達到育人的目的。
(二)重視民族音樂教學,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把我國的民族音樂、優(yōu)秀的名歌名曲介紹給學生,多讓學生接觸、了解、欣賞、演唱,使之受到燦爛的民族文化的熏陶,這就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音樂藝術源遠流長,獨具特色,許多民族民間戲曲、說唱藝術、優(yōu)秀傳統(tǒng)珍品本身也包涵了豐富的愛國主義思想,學生通過對民族音樂了解識,不僅開闊了音樂視野,提高了自身音樂素養(yǎng),還會對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建立起具體概念和深厚的感情,并逐漸形成本民族文化獨特的審美觀,從而樹立起振興民族文化的強大動力。
(三)、堵疏并行,加強對流行歌曲的引導。時下,社會音樂環(huán)境低淺化,流行歌曲對學校音樂課堂教學沖擊很大。作為音樂教師,我們都竭力使學生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但效果往往不盡人意,而流行歌曲卻能輕易讓學生著迷。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認為主要是兩點:一是課堂內(nèi)容滿足不了學生多方面的需求;二是學生的審美能力較差。正是這兩個問題才致使當前許多學校課堂音樂教學長期陷入窘境。
由于學生音樂視野狹窄,審美能力低淺,才良莠不分地跟著感覺走,這并不全是學生的過錯。如果我們音樂教師一味強硬阻止唱流行歌曲,反而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會挫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聽之任之,放任不管會有失音樂教師之責,對學生又會是隱患無窮。因此,只有針對不同流行歌曲堵放并行,標本兼治,去粗取精,因勢利導,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堵,設法堵住不適合學生唱的一些歌;放,允許學生唱一些流行歌曲作為課堂教學的調(diào)劑與補充,同時進行多方誘導、疏通,通過對比手法分析優(yōu)劣,使學生提高判斷誤假力,化外因為內(nèi)因,培養(yǎng)音樂興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以期達到消隱患、凈化心靈的作用。
(四)、開展豐富的課外音樂活動,體現(xiàn)音樂教育多方面的育人職能。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重視學校美育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體現(xiàn)音樂教育多方面的特殊育人功能,我校除堅持好正常音樂課堂教學外,還開展了“音樂興趣班”、“鋼琴班”、“舞蹈班”等課外活動。根據(jù)教師特長和學生自愿,做到了“人員、時間、內(nèi)容、輔導、考核”五落實,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質,還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性格、意志等各方面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總之,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音樂的育人作用是多方面的,其潛移默化的育人方式也是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音樂教育更是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經(jīng)。積極發(fā)揮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加強引導、沖出誤區(qū),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fā)展,這是我們每個音樂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重任。
(作者單位:臨滄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