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二者既存在區(qū)別,又存在聯(lián)系。本文在探究二者區(qū)別與聯(lián)系的基礎上提出可行性對策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勢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大學生受到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在其成長成才過程中面臨著更多問題,由于心理健康問題導致荒廢學業(yè)、誤入歧途甚至輕生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些問題給大學生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構建二者的協(xié)同機制,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區(qū)別
1.理論依據(jù)和教育目的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依據(jù)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理論,通過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與學生談心、聊天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問題;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依據(jù)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教育內容不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給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放松身心、調節(jié)情緒、克服心理障礙的方式方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義利觀教育等。
3.教育主體和教育方式不同
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一般是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工作人員,在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當中,心理咨詢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具有平等性,往往是通過平等對話的形式進行溝通交流;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主要包括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工作管理部門的老師等,其主體更為廣泛,教育主體與學生之間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lián)系
1.教育目標不同但方向相同
心理健康教育側重于解決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解決學生思想認識方面存在的問題,盡管二者的教育目標不同,但二者都是為了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二者的教育方向是相同的。
2.教育主體、教育方式、教育內容存在交叉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方面各有側重,但其仍然存在交叉之處:其一,高校部分輔導員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兼任了學校的心理咨詢師,二者的教育主體存在交叉;其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會運用談心談話、說服教育等教育方式;其三,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當中,無形之中也會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當中也會給學生傳授一些調節(jié)心理壓力、保持身心健康的方式方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側重點不同,但二者存在許多交叉與共通之處。
3.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進
很多時候,大學生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看似是由心理健康問題導致,實則是由于思想觀念認識上的偏差所致,而思想認識觀念上的偏差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同樣會引發(fā)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是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做好了學生的思想工作又能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動力支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影響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fā)展對策探析
1.整合教育隊伍
當前,高校輔導員和心理咨詢師實現(xiàn)了領導的一體化,二者都由學工處進行統(tǒng)一領導,雖然二者在教師隊伍上存在交叉,但目前交叉的部分還比較小,高校要鼓勵更多的輔導員、班主任及思政課教師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鼓勵心理咨詢室的老師擔任輔導員;與此同時要建立家校溝通機制,更大地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引導家長參與大學生的教育,關注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在考試就業(yè)等方面給予孩子更多鼓勵,及時疏解心理問題。
2.融合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存在共通之處,因此要將二者進行融合,在教學方面,可以組織形勢與政策、馬原與毛概課等思政課教師與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共同備課,討論教學方法;在日常工作中,通過交流會的形式組織輔導員、班主任與學校的心理咨詢師進行溝通交流,探討更加有益于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3.加大人力資源投入
當前高校的輔導員數(shù)量不足,普遍沒有達到教育部規(guī)定的師生配比要求,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數(shù)量也較少,人力資源緊張,因此,高校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增加人才投入,有條件的前提下聘請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擔任學校兼職教師,在心理咨詢室值班,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4.豐富教育載體
當前高校的心理咨詢室值班人員大多是取得了相關資格證書的教師,有些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并且自己也希望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傾訴煩惱,尋求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但是部分學生觀念上沒有與時俱進,認為進心理咨詢室不光彩,會被同學認為有心理疾病,怕被誤解與嘲笑,甚至一些學生自己也認為自己走進心理咨詢室就說明自己心理有問題,因此沒能走進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咨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要豐富教育載體,一方面,可以發(fā)揮網絡平臺的作用,開設微信公眾號,安排輔導員和心理咨詢師共同值班,為學生提供咨詢,學生可自主選擇實名或者匿名咨詢的方式,這樣既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多與老師溝通交流的機會,讓不敢踏入心理咨詢室的學生也能有傾訴煩惱的渠道,也能讓教師在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輔導員要召開班會統(tǒng)一為學生進行梳理,對于個別比較嚴重的問題及時建立預警機制,防止問題變得更嚴重;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公眾號推送一些心理健康知識、放松身心的方法,包括如何克服學習焦慮、如何與同學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等。思政政治工作者也要利用好網絡平臺設立“思政工作站”,推送一些黨史知識,國內外時政熱點,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新形勢下,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從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豐富教育載體等各方面入手,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機制,挖掘更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