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娟
關鍵詞:幼兒;自主游戲;角色扮演;主體意識;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4-0065-01
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幼兒是一群單純、不諳世事的孩子,認為幼兒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教師手把手的指導,完全剝奪了幼兒在自主游戲角色扮演活動中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然而,幼兒時期本身是孩子們充滿想象力與探究欲望的時期,如果我們過于小心,則會限制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F(xiàn)在有教育專家指出,如果教師、家長做得多了,那么幼兒做得就少了。從這個觀點來看,幼兒教師應嘗試放權,讓幼兒以自己的生活經歷與想象參與角色表演活動,突出幼兒的角色表演意識。
1.顯化幼兒的角色地位
幼兒對世界、角色表演游戲還十分懵懂,尤其是小班幼兒根本不知道自主角色表演游戲的參與目的與相應規(guī)則。對此,幼兒教師應該通過教師講解與演示顯化每一個幼兒在角色表演活動中的角色地位,明確每一個角色的基本責任,讓孩子們清楚地知道每一個角色所要完成的游戲任務。
我有一次引導幼兒參與了“一家人”角色表演活動,鼓勵幼兒自由分組,模仿自己的家庭生活。在本輪游戲中,孩子們需要扮演爸爸、媽媽,甚至是爺爺奶奶。于是,我便引導幼兒回想他們印象中爸爸媽媽在家庭中的行為活動。有的孩子模仿自己媽媽每天為家人準備豐盛的晚餐,為自己洗澡,爸爸為自己講故事等生活場景;有的孩子模仿自己爸爸每天打電腦游戲;有的孩子則模仿爸爸媽媽某一次發(fā)生爭執(zhí)的場景,等等。在本輪表演活動中,我明確了孩子的角色意識,即以“爸爸媽媽”的角色照顧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以洋娃娃扮演的)。
2.以豐富的游戲材料強化幼兒的角色意識
角色表演游戲活動本身會涉及大量的游戲材料,便于幼兒完成相應的角色行為。但是,孩子們的世界與成年人不同,他們對游戲材料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也常常會超出教師的想象。對此,幼兒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幼兒充分利用豐富的游戲材料豐富角色表演游戲內容,強化幼兒的角色意識。
我有一次組織孩子們玩了“小小醫(yī)護站”的游戲,讓孩子們扮演病人、醫(yī)生、護士等多種角色,同時為孩子們準備了輸液瓶、打針設備、“藥品”、擔架等游戲材料。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雖然會充分利用基本的醫(yī)療藥品,但是卻沒有應用擔架的意識,原因則在于他們短暫的生活經歷中沒有見過利用擔架接送病人的真實案例。于是,我讓一個小孩子模仿暈倒,讓其他孩子們思考如何順利將這位“病人”移送至“醫(yī)護站”。一開始,孩子們都下意識地尋找我的幫助,要求我抱著“病人”到“醫(yī)護站”接受治療。但是,我卻假裝自己無法抱起孩子,讓孩子們思考其他的解決方案。于是,孩子們便在游戲區(qū)域搜集可利用的材料,終于發(fā)現(xiàn)了擔架。于是,這些幼兒嘗試用擔架送“病人”到“醫(yī)護站”,充分利用了游戲資源。后來,孩子們都認為擔架很好玩,每個孩子都積極扮演“病人”,輪流躺在擔架上。
3.以幼兒的自評強化幼兒的角色行為
自主游戲活動評價是為了讓教師、幼兒及時意識到自主游戲的問題與不足,進一步了解幼兒在自主游戲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制定更加科學的角色表演游戲。值得一提的是,幼兒對自己參與角色表演活動的感觸最真實、直接,所以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讓幼兒自己匯總個人游戲心得,闡述游戲價值。如此一來,孩子們便能進一步形成角色自主意識,展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就如在“小小醫(yī)護站”角色表演游戲中,我便讓孩子們在游戲結束中回顧了自己的游戲行為,表述自己對這個游戲的看法。有的孩子認為這個游戲很好玩,因為他可以與其他同伴配合為“病人”診治病情;有的小孩則主動講述了使用擔架到醫(yī)護站接受治療的快樂感受,十分喜歡這個游戲材料;有的孩子則認為自己模仿醫(yī)生為“病人”治病的經歷很快樂,等等。在聽到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個表演游戲時,我便知道這個角色表演游戲起到了快樂教育的作用。然后,我便認真分析了每一個孩子在游戲活動的表現(xiàn),鼓勵他們在下一輪角色表演游戲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是我國實施早期教育的基本機構,關系著幼兒智力的開發(fā)與道德的優(yōu)化,是保護幼兒身心健康的基本形式。幼兒教師應該在角色表演活動中充分凸顯幼兒的自主意識,解放孩子的天性與雙手,優(yōu)化幼兒的成長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張文芳.幼兒園自主游戲中幼兒的主體作用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6
[2]楊逸雯.大班幼兒表演游戲中的問題和策略淺談[J].才智,2017(3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