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泉
摘 要:在我國教育不斷發(fā)展中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被提出,不僅為教師實施教學活動提供了方向,也為德育提供了鮮明的理論指導。核心教育理念明確了學生在參與知識學習中應具備的三大方面、六大要素和十八個基本點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讓我國小學德育的目標明晰,也意味著必須積極探究小學德育對策,進行改革。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德育;教學改革;對策
“玉隱且在石,蘭枯還見春。俄成萬里別,立德貴清真?!笨梢哉f一個人的道德養(yǎng)成十分重要,它能夠影響人的成長,更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處于養(yǎng)成時期。為了讓學生能夠以正確的姿態(tài)接觸社會,更好地發(fā)展自我,實施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也成了小學教育管理者的重中之重。
為將“立德樹人”的要求切實與小學德育相融合,小學德育工作者在開展德育工作時不能“故步自封”,而要“與時俱進”。只有正確認識教育部所提出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變革目前的小學德育活動,才能夠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指導,進而開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一、核心素養(yǎng)的概述分析
顧名思義,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應當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相較于應試教育,它對學生的教育重點由過去的知識傳遞轉移到了能力培養(yǎng)上。
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變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教育部明確指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對我國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方針指導,是我國教育突破發(fā)展的一大有利契機。
我國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主要有三大方面、六大素養(yǎng):
1.三大方面
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
2.六大素養(yǎng)
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
二、小學德育的目標探析
小學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必須確保自身的方向明晰,這就要求小學德育必須確立其教育目標,這樣才能夠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確保德育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1.德育的整體性
整體性首先主要體現(xiàn)在育人功能上,要求小學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將重點放在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上。其次體現(xiàn)在德育工作者的“全體性”上,只有確保每一位學校領導者、教師、班主任甚至是家長都參與到德育中,德育才會整體開展。此外,其整體性還體現(xiàn)在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和氛圍中。只有讓教育工作與環(huán)境相契合,德育工作的開展才會更順利。
2.德育的層次性
德育的層次性是小學德育的第二大目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要圍繞學生各個年齡段的身心特征和知識水平。
3.德育的長久性
這需要小學德育工作者在設計德育目標時要注重實效,不要過度浪費時間,而要有計劃地開展教育工作。只有這樣德育的價值才會真正發(fā)揮。
4.德育的滲透性
滲透性也是小學德育工作的目標之一,它要求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不能搞形式主義,而要“無聲無息”感染每一位學生。只有這樣學生的正確行為活動、價值觀才得以養(yǎng)成。
三、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德育對策探析
在正確把握核心素養(yǎng)理念以及小學德育目標下,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探究德育新對策,以核心素養(yǎng)為理論指導,實施更有效的德育。
1.利用課堂陣地,開展德育
課堂永遠是小學德育的主陣地,也是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開展教育工作的主舞臺。在課堂教育上學生能夠較為集中地在一起,他們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能夠更好地達到同一個教育目的。這里所說的課堂陣地,主要有兩個方面。除了德育課堂之外,也包括學科教育課堂。只有真正將德育滲透于教學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夠達到德育的目標,讓學生能夠在“潤物細無聲”中被感染、被教化。
(1)德育課堂:要想在德育課堂開展有效的德育工作,教師必須注重德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方法的選擇,只有讓德育課堂趣味橫生,學生才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其中,對德育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才會更到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選擇和生活相關的德育作為教學內容,同時要設定好教學目標,以確保課堂上德育活動能夠更順利地進行。
如教師可在德育工作中開展愛國教育。愛國精神是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精神,也是德育課堂的重點。為在德育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自信心、自豪感,教師可一改過去的教育教學模式,采用“自主教學”“趣味教學”等方法來落實德育工作。首先,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模擬教學法,將有關的祖國風光、祖國歷史、中華文化瑰寶展現(xiàn)在每一位學生面前,通過直觀的情境創(chuàng)設來沖擊學生的心靈,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其次,教師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對祖國文化、歷史的認知,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對祖國的認知會更明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會油然而生,德育的最終目的也能夠有效達到。
(2)學科教育課堂:每一門學科之中都蘊含著德育的素材,教師在合理挖掘下能夠讓學科成為德育的舞臺,更能夠讓學科教育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
如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可把握課文中的德育素材來有效地開展教育工作。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可利用文章教學引導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感受愛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關愛之情,這既達到了語文教學目的,也讓德育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教學效果十分可觀。
2.利用校園活動,開展德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課業(yè)壓力較小,擁有較為豐富的校園活動。而這些校園活動恰恰是學生實踐的機會和德育的契機,教師把握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開展德育,既能夠在實踐中加深學生的體驗,也能夠讓學生在校園內活動中實現(xiàn)自身多方面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進而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與小學德育的對接。
(1)打造校園文化:首先小學德育工作者要打造合適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讓學生一走進校園便能夠被“無聲地感染”和熏陶。小學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展牌、電子牌、標識等讓學生在日?;顒又屑s束自己的行為,且在生活中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知識。
如為培養(yǎng)學生不亂踩亂踏,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養(yǎng)成愛護花草樹木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可利用校園文化標識語“別睬我,我會痛”“綠色帶來美好心情,而你維持美好心情”等來提醒學生。
再如為了防止學生在樓道和圖書館等需要安靜的地方大聲喧嘩,可以在樓道或者圖書館的墻壁上貼一些宣傳標語,例如:“噓,這里需要安靜”等等。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倡導維護校園秩序的義工隊伍服務,讓學生自愿參加,守護校園的一片寧靜,從而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2)開展趣味活動:要注意校園活動的趣味性與多樣性,力求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德育意識,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能夠獲得全方面的提高。
如小學可開展“衛(wèi)生我知道”演講比賽、“熱愛生活”寫作大賽等競賽活動,也可開展“健康節(jié)”“植樹節(jié)”等實踐活動,還可開展“運動會”“班級對抗賽”等班級比拼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趣味的活動中實現(xiàn)自身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以及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如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等。
再如老師可以放權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校園趣味活動的組織者,組成義工隊伍,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自然而然就在活動中得到有效提升了。
3.利用主題班會,開展德育
主題班會、隊會也是小學開展德育,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另一大契機。這不僅能夠讓德育與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相互融合,也能夠讓德育與隊會工作相融合,能夠豐富主題班會、隊會的教育內容,也能夠讓德育有效性獲得直線的提升。
(1)利用主題班會:為讓主題班會改變過去的“教師傳導式”模式,激發(fā)學生參與班會的積極性,切實在班級管理中落實德育。班主任就必須創(chuàng)新班會的內容和形式,要從德育的角度入手去選擇豐富的內容,如自尊自律、誠信友善、寬以待人等作為德育內容,也要創(chuàng)新德育的形式,如比賽活動、表演活動等,這樣主題班會不僅豐富多彩,而且切實有效。
如先在主題班會上利用一些比較有趣的內容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再自然灌輸一些德育知識,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接受正確的德育觀念。開展班會的時候,拋棄冗長繁雜的長篇大論,用一些比賽和游戲來豐富班會的形式,這樣學生參加班會的積極性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2)利用學校隊會:為讓學校隊會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更有效,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將德育內容引入學校隊會。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德育的途徑,也能夠有效豐富學校隊會的內容。
4.利用家校合作,開展德育
家庭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后備軍”,對學校的德育工作來說十分重要。因此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實現(xiàn)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踐活動中必須積極開展家校合作,讓家庭也成為德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第二舞臺,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1)密切聯(lián)系家庭:這就要求教師發(fā)揮自身的橋梁作用,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家庭,要采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如電話交流、微信平臺交流、家訪、家長會等,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正確掌握教育方法的前提下配合教師開展德育工作,以讓學生能夠在家中“一如學?!?,實現(xiàn)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如老師要和學生家長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老師要把學生的校內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出現(xiàn)問題之后老師和家長要齊心協(xié)力,想出解決的措施,家長也要盡力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雙方合力進行德育。
(2)引導家長入校:為讓家長支持并且了解學校的教育工作,教師在開展德育時要切實引家長入校,采取公開制的方式透明展示學校的德育工作,傳遞正確的德育理念,以讓家長能夠以積極的姿態(tài)看待學校的教育工作,進而參與到教育工作中,切實將德育落實到家庭、學校、社會不同的場所,以深化小學德育工作。
如學??梢蚤_展家長入?;顒樱尲议L真實了解學校以及學生在校的情況。在老師授課或者開展一些教育活動時,學??梢宰尲议L旁聽,讓家長知道學生接受了怎樣的德育,以便更好地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
四、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育人”遠遠要比“分值教育”更重要。要想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小學教育工作者就必須明晰小學德育的目標,在深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背景下,從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打造新式德育新模式,以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整體效率。
參考文獻:
[1]張麗霞.淺談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如何進行小學德育[J].學周刊,2017(12).
[2]姜玲.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實踐與研究[J].學周刊,2018(1).
[3]王喜江.“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德育教育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9(001).
[4]齊洪波.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思考[J].科技風,2018(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