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開元
【摘要】在素質教育改革呼聲日盛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模式已經逐步展開并日漸取得成效。體驗式學習倡導學生是學習主體,是學生主動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這種體驗式的學習模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效率。本文以蘇教版小學語文為例,深入解讀了體驗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魔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 體驗式學習 ? 學習主體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其擴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參與”學習。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生參與、共享和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
一、聯(lián)系生活經歷,加深文本理解
生活經歷有助于學生加深文本理解。只有在生活中經歷過的事情,學生才印象深刻,若能將語文知識與生活經歷聯(lián)系起來,那么教與學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聯(lián)系小學生有限的生活經歷,搭建知識與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加“具象”,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生活,在生活中習得知識。
例如學習《春聯(lián)》一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印象中的春節(jié)活動,進而引入“貼春聯(lián)”這一傳統(tǒng)習俗,再關注春聯(lián)的“對仗”“抑揚頓挫”“美好愿景”等,讓學生在回顧中將生活與學習聯(lián)系起來。知識源于生活,知識指導生活,學生意識到知識的效用,進而就有了學習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增強多維體驗
學習情境有助于學生多維體驗課文場景。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經歷少等因素,對事物的理解比較淺顯。在一些知識的理解上,單純依靠課堂難以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具象”的理解,這直接影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師有必要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內容,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符合課文內容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例如學習《東方明珠》一文時,很多學生并未親身游歷過,對東方明珠的了解僅來自于課本圖片。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更多的東方明珠圖片以及相關視頻,讓學生從各個方面了解東方明珠,尤其在通過視頻展示出夜間東方明珠的五光十色時,學生的興趣頓時被激發(fā)出來。當然,有條件的學??梢岳肰R等設備,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東方明珠的魅力,在多維體驗之后深刻理解文本內容。
三、運用角色扮演,達到情感共鳴
角色扮演是體驗式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有助于學生體驗課文中人物的情感。對于一些情節(jié)性較強、人物刻畫細致的文章,教師可以嘗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學生帶入人物所處的場景中,從而體會到人物的心理活動,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產生情感共鳴的效果。這比單純的口述講解形式更豐富生動,學生也更樂于參與,學習效率自然顯著提升。
例如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時,可以組織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扮演柴進、林沖、差人、洪教頭等人物。通過一個小型話劇比賽,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自發(fā)琢磨人物心理和性格,這樣既能挖掘學生的表演天賦,還能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繼而與文中出現(xiàn)的各個人物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
四、注重交流互動,提升情感體驗
交流互動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提升體驗感。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情感經歷,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互動,有助于他們加深對文章知識的理解。對待新的知識,基于自身不同的知識體系與生活背景,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從各個維度的理解碰撞,能夠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充實自己的知識和內涵。
例如學習《第一次抱母親》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交流自己“第一次抱母親”的經歷,同時要求學生分享當時的情感變化,或搞笑,或心酸,每個人的情感狀態(tài)一定是獨一無二的,進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作者抱母親的體驗,對其中表達的情感與人物形象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五、合理評估總結,升華體驗成效
合理評估總結是體驗式學習的獨特之處,而且評估總結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在學生體驗式學習中發(fā)揮作用的重要一環(huán)。體驗式學習中,學生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在實操中容易導致“放羊”現(xiàn)象,學習效率不升反降。因此,評估總結就是教師掌握體驗式學習節(jié)奏、掌控課堂學習進度的良好途徑。合理的評估總結既能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疏理課文內容及語文知識。
例如教學《春聯(lián)》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地分享自身經歷的春節(jié)活動,在活躍氣氛的同時,教師要善于總結學生的發(fā)言,引導學生關注春聯(lián),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由此可見評估總結的重要性。
體驗式學習讓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收語文知識,而是主動地分享、體驗與知識有關的經歷或過程,讓學生能夠對知識有更“具象”的認知,從而提升教與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敬賢路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