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茹 張麗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河南鄭州 450014)
慢性胃炎是多因素導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性病變。梁芳等[1]學者的研究報道,慢性胃炎發(fā)病率排在各種胃病的首位,慢性胃炎患者占門診胃鏡檢查患者的80.0%~90.0%。慢性胃炎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惡心、胃痛、腹脹、食欲不振等,患者生活質(zhì)量明顯降低。祁旦巳等[2]報道,慢性胃炎具有隨著年齡增長發(fā)病率增加及家庭聚集性特點,多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患者飲食不節(jié)、生活規(guī)律紊亂等原因?qū)е?。故慢性胃炎的臨床護理多從飲食、生活起居等方面進行干預,但每項護理方案缺乏科學性及系統(tǒng)性,護理方法較為單一、局限。集束化護理集合了經(jīng)臨床證實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各項措施具有一定相關性,可促進患者癥狀改善。我院采用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消化內(nèi)科2017 年1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2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20 例;年齡24~68 歲,平均(51.28±3.74)歲;病程1~12 年,平均(6.37±3.49)年;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21 例,高中17 例,大學及以上8 例。觀察組男25例,女21 例;年齡22~68 歲,平均(52.01±3.86)歲;病程1~12 年,平均(6.42±3.51)年;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20 例,高中16 例,大學及以上10 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胃炎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3]中慢性胃炎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精神正常,認知清晰,自愿參與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1)因其他疾病所致胃痛;(2)合并胃腸梗阻、胃腸惡性疾病;(3)認知異常,精神障礙;(4)無法配合護理。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颊呷朐汉?,予以常規(guī)治療,做好健康宣教,講解慢性胃炎危險因素、用藥方法及飲食方案。
1.4.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行集束化護理。(1)研究工具。慢性胃炎患者入院后,發(fā)放由我院自行設計調(diào)查問卷表調(diào)查患者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家庭狀況、地址、聯(lián)系電話、文化程度等,評估患者對慢性胃炎的認識,制定符合患者所需的護理措施。(2)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由我院消化科主治醫(yī)師、護理人員、營養(yǎng)師、心理師等組成,收集關于慢性胃炎護理相關文獻資料,構建護理干預方案,評估護理方法實施有效性。(3)生活起居護理。病房及患者家庭居室應保持足夠的安靜、整潔,定時通風換氣,叮囑患者注意作息,保證充足睡眠。注意合理飲食,選擇易消化、質(zhì)軟、豐富維生素食物,堅持少食、多餐,戒煙酒,忌辛辣、生冷、肥甘、煎炸等食物。(4)心理支持。慢性胃炎患者因反復疼痛,伴長期的焦慮、不安等情緒,護理人員注意與患者溝通,觀察患者的情緒、行為、表情變化,耐心聽取患者的訴說及意見,根據(jù)患者需求調(diào)整護理方案;做好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評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指導患者做深呼吸,放松情緒。(5)護理延伸服務。選擇溝通技巧嫻熟、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作為延伸護理成員,利用短信、電話、微信等平臺,定期向患者發(fā)布慢性胃炎相關知識,叮囑患者遵醫(yī)囑用藥,正確飲食,定期提醒患者到院體檢。期間詢問患者感受,解決患者遇到的問題。
1.5 觀察指標(1)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價患者疼痛程度[4]。我院自制10 cm 長尺,標有0~10 的刻度,對應0~10 分,由患者自行指出分值,分值越低,患者疼痛越輕。(2)采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陽性細胞表達水平。(3)調(diào)查患者護理前后心理情緒變化,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焦慮狀態(tài),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抑郁狀態(tài),分值越高,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5]。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SAS 評分、SDS 評分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分,±s)
2.2 兩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VAS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VAS 評分較護理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s)
2.3 兩組護理前后胃黏膜EGFR 陽性細胞表達水平比較 兩組護理前胃黏膜EGFR 陽性細胞表達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胃黏膜EGFR 陽性細胞表達水平較護理前顯著提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提高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胃黏膜EGFR 陽性細胞表達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護理前后胃黏膜EGFR 陽性細胞表達水平比較(%,±s)
慢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疾病,病程長,遷延難愈,反復發(fā)作,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緒,使患者對內(nèi)臟痛覺的閾值降低,耐受性下降,胃痛疼痛程度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目前臨床對慢性胃炎患者不再單純局限于對疾病的治療,更重視對患者的護理干預。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能預防慢性胃炎的復發(fā),改善患者病情。
集束化護理已被臨床證實為有效的護理措施組合,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具有顯著效果。集束化護理包含多個元素,每個元素有可操作性及實踐性,體現(xiàn)了護理過程的評估與管理理念,同時也應不斷改進[6]。集束化護理應制定最核心、最精煉的護理操作指標,根據(jù)學科發(fā)展,改進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高效、科學的護理方案。
本研究對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具體方法:(1)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相關調(diào)查研究,評估患者對慢性胃炎的認識,制定符合患者所需的護理措施;并根據(jù)患者需求,對護理措施不斷改進,以滿足患者需求。(2)根據(jù)醫(yī)院科室實際情況及患者具體狀況,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由多學科醫(yī)護人員組成,收集慢性胃炎患者相關的護理文獻,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確保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科學性及可實踐性。(3)了解慢性胃炎患者心理問題,患者因身體健康狀況改變、持續(xù)用藥等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且交感神經(jīng)長時間的興奮導致患者胃黏膜血管收縮功能紊亂,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因此應針對患者心理狀況,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減輕患者心理負擔。(4)患者飲食、不合理的作息等因素均會導致慢性胃炎反復發(fā)作,做好患者生活起居護理,指導患者科學飲食、合理作息,養(yǎng)成科學、規(guī)范的生活習慣,能改善患者病癥,預防疾病發(fā)作。(5)慢性胃炎需長期治療,日常生活護理十分必要,對患者采取延伸性護理,通過短信、電話、微信等平臺,定期向患者發(fā)布慢性胃炎相關知識,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以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集束化護理能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緩解患者疼痛感。觀察組護理后胃黏膜EGFR 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胃黏膜EGFR 表達水平是評價胃黏膜愈合的有效指標,胃黏膜EGFR 表達水平越高,胃黏膜上皮組織修復效果越好,腺體結構重建效果越好。綜上所述,將集束化護理應用于對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護理,能減輕患者疼痛程度,緩解患者心理負擔,促進患者胃黏膜修復,加速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