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樵,全國新教育實驗先進個人,江蘇省初中語文特級教師、中小學優(yōu)秀德育工作者,蘇州市學科帶頭人,“蘇語五人行”成員之一,是《教師博覽》《語文教學通訊》《江蘇教育》等雜志的封面人物,《中國教師報》《語文教學通訊》等報刊曾刊發(fā)其關于語文教學經(jīng)歷與主張的長篇報道。發(fā)表文章200余篇,出版著作9部。曾應邀到10多個省市作講座和上觀摩課百余場。堅守語文教學常識,探索生態(tài)語文教學,思考不輟,實踐不止,形成了簡約、平易、靈動、智慧的語文教學特色。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重點放在哪里呢?是讓學生能夠熟練地解釋文中的文言字詞,還是學習描寫景物的多種方法呢?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還是感受作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以及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呢?如果是前者,這樣的文言文學習太簡單化了;如果是后者,對于一名初一二的學生來說,又談何容易?
我在教學《與朱元思書》中,輕松而靈巧地設計“誦讀”“親睹”“發(fā)現(xiàn)”三個環(huán)節(jié),將教學的重點落在文言語感的積累上,讓學生將文言文學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有趣有料。
一、誦讀:十遍變讀盡顯口誦心惟
誦讀,作為語文學習,尤其是古詩文學習的重要的基礎性方式,我們一定要在課堂上充分地運用起來,而且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讓學生在誦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誦讀中潤物無聲般地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以起到口誦心惟、其義自見的目的。
《與朱元思書》總共只有150個字,誦讀一遍也只需要一分鐘的時間。在教學設計中,運用各種變式,讓學生先將文章誦讀十遍,將《與朱元思書》的字字句句深播在學生的心田里。這十多分鐘的讀遠遠勝過教師十多分鐘的講。那么,我是如何設計《與朱元思書》誦讀的呢?
一讀,糾錯誦讀,即讓學生在原生態(tài)的情況下誦讀。課始,學生翻開課本,請兩三位學生相繼誦讀課文,遇到讀錯的地方或不會讀的地方,由同學或者教師糾錯。這次誦讀以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為目的。
二讀,順暢誦讀,在糾錯誦讀的基礎上,班上同學,兩兩結對,將文章誦讀給對方聽。這次誦讀與第一次誦讀目的均在于將文章讀得無錯無梗,滾瓜爛熟。
三讀,古版誦讀,就是將《與朱元思書》的全文去掉標點,然后再從右往左豎式排版,形成古籍排版的樣式,讓學生誦讀。
四讀,書法誦讀,出示一幅《與朱元思書》的楷書書法作品,讓學生誦讀。第三次誦讀,意在以誦讀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古文之“古”風,潛移默化地接受一種文化熏陶。
五讀,駢偶誦讀?!杜c朱元思書》是一篇駢文,其語言形式是四六句的形式。這種形式是要讓學生通過朗朗上口的誦讀好好地感受一下。我先出示一段精要解說的文字:
[駢偶與“四六”]:兩馬并駕叫“駢”。兩人作伴叫“偶”。所謂“四六”,指駢體文一般是用四字句與六字句。柳宗元說:“駢四儷六,錦心繡口。”本文四字句為主,穿插六字句與五字句,整齊又活潑。
學生看完這段話后,就來誦讀《與朱元思書》,讓學生在誦讀中自然而然地感受駢偶形式之美。
六讀,結構誦讀?!杜c朱元思書》的結構是典型的總分結構,我也是讓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來體會的。我將文章總寫的部分獨立在PPT頁面的左側中部,然后,將寫“奇山”與“異水”的部分分列在右側的上部與下部,總分結構一目了然,將“口誦”與“心惟”結合起來,學生很自然就領會到了。
七讀,書信誦讀?!杜c朱元思書》是一篇“文不對題”的文章,題目叫“與朱元思書”,但是從文中壓根兒就看不出是書信。為此,我巧妙地將本文“恢復”成“給朱元思的一封信”,讓學生再讀。
我在正文前加了這么一段:
元思吾兄:
暌(kuí)違日久,至以為念。近日,吾游富春江,景致優(yōu)美,甚是歡喜,亦感慨良多。略說一二,以邀元思兄得暇來訪,陪你一游。
又在文末寫道:
書不盡意,余言后敘。馳函寓意,佇(zhù)望示復,何日重逢同游富春江,登高延企。
吳均
乙申仲秋
這兩段文字一頭一尾加在原文中,還原成了書信的樣式,讓學生誦讀,不僅妙趣橫生,也讓學生感受一下古體書信的意味。
八讀,擬題誦讀。既然《與朱元思書》是一篇“文不對題”的文章,那么,我們如何做到文題相切呢?我讓學生給原文重新擬題。經(jīng)過討論,學生基本形成了一致的意見,就是以“奇山異水富春江”為題,接著以此為題再誦讀課文。
九讀,背誦賽讀。以不同的目標,八遍誦讀之后,《與朱元思書》就應該從書頁上轉移到學生的腦子里了,于是,便來背誦賽讀,先是填空式背誦,接著就是比賽背誦。
十讀,對對誦讀。最后,還要提升誦讀的品位,以對對子的方式,再讓學生誦讀。我給出上聯(lián):
奇山多峻險樹泉鳥蟬猿聚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與學生一起,結合原句邊讀邊對,于是便對出這樣的下聯(lián):
異水碧清急舟影魚石藻集經(jīng)綸世務人窺溪忘反。
橫批是:
天下獨絕
十次誦讀課文,以誦讀的方式,以語文的方式,輕輕松松,不僅讓學生《與朱元思書》如出己口,而且在誦讀之中,對本文的書寫之美、結構之美、言語之美、內容之美等也有了真切的體驗。
二、 親睹:廿幅圖片盡示妙文佳處
在誦讀的基礎上如何再深入一步理解《與朱元思書》呢?我的做法是用20幅富春江的圖片,讓學生“親臨”富春江邊,“親睹”富春江的奇山與異水,在“親睹”中,真切地領略吳均筆下富春江的美。
我將文章分解成若干片段,根據(jù)片段內容配上洽宜的圖片,圖文互補并茂,然后,根據(jù)這個片段的文字內容設計合適的積累、思考與討論的問題,學生學得輕松自如,有趣自然。
我用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比釋“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我讓學生比較“飄”與“漂”和“任意東西”與“順流直下”表達效果的不同。
學習“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句,我讓學生仿句:
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言:__________________。
怎么理解“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我讓學生讀讀柳宗元《小石潭記》里的“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讀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的“綠水平潭,清潔澄深,俯視游魚,類若乘空”,讀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還要講什么呢?這樣讀讀比比,學生不僅在積累,而且在意會。
理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就伴讀酈道元《三峽》中的“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賞讀“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就引入《世說新語》中“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以及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里“南則積山萬狀,負氣爭高”詩句。
感受“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我讓學生將后面的六字句凝縮為四字句,即“鳴蟬千轉,連連不窮;飛猿百叫,續(xù)續(xù)無絕”。
對于本文的重點語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我則與學生共同討論一個問題:作者寫這句話有何用意?進而引導學生,明白作用有三:一是側面寫景,二是表明心態(tài),三是勸慰友人。
由此觀之,《與朱元思書》整篇的學習,以圖文互補為教學策略,以比釋積累、言語訓練以及句意深析等為方式,讓學生逐一理解妙文的佳點,從而更深一層地理解文意。
三、發(fā)現(xiàn):一篇札記盡抒個性理解
如果說“誦讀”是讓《與朱元思書》的文字播散在學生的心田上并孕育出土,“親睹”是讓《與朱元思書》的文字在學生的心田里自然生長,那么,“發(fā)現(xiàn)”則是讓《與朱元思書》的文字經(jīng)學生的心田之土結出屬于學生自己的文字果子。
“誦讀”也好,“親睹”也罷,其實還是在吸收,而“發(fā)現(xiàn)”則是輸出了。我讓學生回顧《與朱元思書》的學習過程,以及在學習中自己的略有所“悟”之處,然后用一段完整的語言來寫出這“悟”。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這樣的“沉淀”的環(huán)節(jié)應該是必不可少的,且很有價值。
我要求學生寫閱讀札記,一定根據(jù)自己的“悟”的內容擬正標題,副標題一定是“——《與朱元思書》閱讀札記”。
這樣的閱讀札記式的寫作,不在篇幅的長短,不在有何獨到的見解,要義在于通過這種賞評式的寫作,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理解與分析文章的能力。閱讀札記式的寫作,日積月累,那是遠勝于每課練習一張試卷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兵希中學)
責任編輯 敖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