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英
摘 要:文章基于中國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分析了當前小學美術課程中國畫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相關建議,包括五個方面:從實際出發(fā),重在引導;培養(yǎng)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拓寬教學內容,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豐富繪畫素材和材料,調動學生繪畫興趣;鍛煉技能,把握技巧。
關鍵詞:中國畫;小學美術;作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21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3-0078-02
一、中國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國畫的學習主要分中國畫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兩大內容:在理論學習中,學生主要了解中國畫的特點和美術史,培養(yǎng)對中國畫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對中國畫的好奇心;在實踐學習中,教師從水墨畫教學開始,在教學時不會過于規(guī)范具體繪畫方法,主要鼓勵學生嘗試著去畫,隨意發(fā)揮,目的是通過水墨畫的實踐,激發(fā)起學生對中國畫繪畫的興趣。這兩部分的內容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很大的占比,旨在讓學生通過中國畫的學習感受國學魅力,鍛煉發(fā)現(xiàn)美的本領,且學習鑒賞中國畫時,學生對中國畫的興致也會有所提升。
借助中國畫學習,了解中國畫的美術史,有利于學生繼承傳統(tǒng)技法,感受國學魅力,啟發(fā)愛國情懷。所以,中國畫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覷。
二、小學美術課程中國畫教學的現(xiàn)狀
(一)科學技術的提升,沖擊了中國畫的發(fā)展
我國的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使得在繪畫方面衍生出很多高科技工具。電子制圖、手動電子繪圖等方法的出現(xiàn),使學生對傳統(tǒng)的中國畫藝術喪失了興趣。特別是有的學生因為中國畫需要過多的前期準備工作而對中國畫產生厭煩心理。中國畫的繪畫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并且調色能力也需要時間的累積才能練就出來,這與方便快捷的電子繪畫軟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所以,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國畫的發(fā)展止步不前,如果教學方法不加以改進,傳統(tǒng)國畫很有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人們所遺忘。
(二)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
在中國畫課程教學中,教師多采用追隨式的教學手法,即讓學生追隨教師,復制教師行為。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機會,在繪畫中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會使其個性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限制了其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這種情況在美術教學中極為常見,臨摹式的學習在美術教學中很普遍,但是過度的使用便會壓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學生丟掉了學習的樂趣,剩下的只是機械式的臨摹,對美術學習的感悟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學生家長對中國畫的重視度不夠
由于中國畫在學生興趣班中很不受追捧,導致家長越來越不重視孩子的中國畫繪畫能力培養(yǎng)。這種大眾思想一直引導著家長,使學生的課外興趣學習始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而忽略了學生的個人興趣培養(yǎng)。很多學生在課堂美術課中顯露出對中國畫繪畫的潛能,但由于學生家長不愿意在此方面上花費時間和精力,便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成長發(fā)展。也因為中國畫在學生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日漸下滑,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在新時代潮流的沖擊下受到了阻礙。因此,為了我國民族文化在未來能夠長存,現(xiàn)今更應極力發(fā)揚傳統(tǒng)中國畫藝術,通過培養(yǎng)小學生的中國畫繪畫能力,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中國畫藝術的精髓,引起學生的文化共鳴,讓學生找到學習中國畫的樂趣。
三、小學美術課程中國畫教學的策略
(一)從實際出發(fā),重在引導
為了使小學生能夠在中國畫的學習中掌握中國畫繪畫技巧,發(fā)掘中國畫學習的樂趣,教師需要在設計教學內容時結合小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心態(tài)、心智的特征來選擇教學素材。此外,在教學中國畫基本功的時候,教師需要簡化使用規(guī)范,讓學生在運用時輕松達成繪畫要求。在繪畫創(chuàng)作和作品欣賞時,教師應重在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去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這有助于學生開發(fā)想象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中國畫與油畫欣賞》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繪畫基礎和綜合能力,在第一課時,首先要求學生自讀課本,以初步認知中國畫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工筆和寫意),以及表現(xiàn)的內容(人物、山水、花鳥),并了解油畫的工具、材料、類型。同時,教師展示課件,通過表現(xiàn)內容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國畫的特點以及不同表現(xiàn)內容的繪畫風格。然后,教師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片素材展示,如齊白石的《長年長壽》《蛙聲十里出山泉》、范曾的《童弈圖》,讓學生輕松了解國畫的組成元素:詩、書、畫、印;并通過國畫作品與落款的“簡單幾個字、一句詩、一首詩”辨析,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國畫的“詩情畫意”。最后,師生進行體驗:毛筆打濕——體驗干濕,毛筆蘸墨——體驗濃淡,毛筆豎起——中鋒運筆,毛筆橫倒——側鋒寫意。進而以林風眠的《綠葉小鳥》為例,讓學生展開想象,畫一幅屬于自己的《綠葉小鳥》作品。在第二課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畫知識,初步了解油畫的知識,教師首先安排學生欣賞國畫、油畫,并要求學生理清它們之間的差異。隨后,教師展示素材——唐代張萱的《搗練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宋代林椿的《果熟來禽圖》、荷蘭梵高的《向日葵》、荷蘭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法國柯羅的《夢特芳丹的回憶》,讓學生按照中國畫和油畫進行分類歸納。然后,再引導學生完成這六幅圖的鑒賞,并在鑒賞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而教師便可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對美術作品鑒賞審美能力的程度,進而進行教學反思。最后再對學生的回答做總結歸納,完善學生的答案。
(二)培養(yǎng)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對審美能力的獲取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也是美術教學課程的第一要義,所以,在中國畫繪畫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中國畫之美是讓學生開始中國畫繪畫學習的第一步。
例如,在學習《彩墨世界》時,教師先出示教科書中的《紅荷圖》,并要求學生回答:“看到這幅畫,你有什么感受?中國畫講究‘以形寫神,從這幅畫中,你能看出黃永玉先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嗎?”(簡略介紹黃永玉的生平)。然后,再對比展示兩幅動物畫作品《魚樂圖》(分別由水墨、油畫棒繪制),啟發(fā)學生思考:“你能看出這兩幅畫分別是用什么筆來畫的?畫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隨后,教師再用畫筆簡單地勾勒出素材圖案,學生則通過觀察水墨線條的勾勒過程來體會傳統(tǒng)國畫藝術的獨特美。
接著,教師可以再向學生講解彩墨或水墨的調和技巧,使學生在欣賞中國畫的同時,積累中國畫的繪畫常識,調動繪畫欲望。當學生對中國畫產生樂趣后,便會付諸實踐,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繪畫作品做審美鑒賞分析,鍛煉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并對作品提出相應的意見、建議,促使學生不斷完善作品,提升繪畫技巧,使興趣愛好逐步轉化成自身掌握的技巧、技能。
(三)拓寬教學內容,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中,需要與生活實景實物相結合,一味地拘泥于教材素材內容,對學生的繪畫靈感啟發(fā)有很大的限制性。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在美術學習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象力,教師可以在教材的章節(jié)內容上拓寬教學范圍,訓練學生用眼看世界,用筆畫世界。
例如,在學習《風景寫生》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親近自然,讓學生身處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將所看所感記錄到心中,描繪到紙上。回到教室中,教師可以選取幾個從不同角度繪畫的學生詢問,讓學生針對繪畫作品說出當時的創(chuàng)作感受和心情,在繪畫時對用墨的處理和用色的選擇上有什么心得,通過此次的風景寫生對中國畫有什么新的認識等。寫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相對于課堂來說更為寬廣自由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心情中激發(fā)靈感、完成創(chuàng)作。
(四)豐富繪畫素材和材料,調動學生繪畫興趣
陶行知在教育生涯的各個階段都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他在《新教育》中提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所以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繪畫素材,豐富繪畫素材的選擇,為學生在繪畫上提供新鮮感。在繪畫材料的選擇上,可以用水粉顏料來代替墨汁等國畫顏料,利用水粉畫來完成中國畫的練習,同時,也可以選擇油畫棒等繪畫材料來完成繪畫。學生面對不同的繪畫材料,會激發(fā)起繪畫欲望,同樣也會對中國畫繪畫的繼續(xù)學習起到推動作用。另外,中國畫多以山水、花草等自然風景為主,很難調動學生的繪畫熱情,所以在繪畫的素材選擇上,可以選擇學生生活中常接觸的事物來做繪畫素材,如教室一角、公交站點、陽臺等。這樣在豐富繪畫材料和素材的同時,也給學生的繪畫帶來了樂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讓其形成自己的繪畫特色,提升學生的繪畫綜合能力。
(五)鍛煉技能,把握技巧
中國畫的繪畫基礎訓練需要時間的積累,扎實的基本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所以教師需要在教授基本技能時,激發(fā)學生練習的欲望,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余時間中抽出時間來復習中國畫繪畫的基本技能。其中最主要的兩點是:第一,規(guī)范的握筆姿勢;第二,熟練的筆墨技巧。在第一點中,教師需要仔細審查每一位學生的握筆姿勢是否正確,這關系到學生未來在中國畫繪畫上的發(fā)展,就同小學生學習硬筆書法首先要規(guī)范握筆姿勢是一個道理;在第二點中,學生對毛筆的蘸墨、用墨和墨色的調配也需要反復練習,通過不斷的練習,才可以在中國畫繪畫中熟練掌握繪畫的技巧,夯實基本功,提升中國畫技能。
四、結語
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重視中國畫繪畫教學,提升學生的中國畫審美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增加繪畫技能、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更主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
在教學上,結合當代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特點,鼓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可以使中國畫藝術在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型思維的模式下得到新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宛夏.丹青妙筆繪純真,展國畫之美[J].華夏教師,2017(4):95.
[2]林 冰.農村幼兒國畫教學的探索與應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