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摘要:本文主要以探究小學數學中趣味教學的“數學味”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小學數學課堂實際教學情況為依據,首先分析小學數學中趣味教學的“數學味”的體現(xiàn),其次從結合教學內容,使用風趣的語言、關聯(lián)實際生活,尋找數學趣味、使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流程、強調趣味實踐,尋找“數學味”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小學數學中趣味教學的“數學味”有效思考,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旨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數學味;有效思考
數學為一門基礎類學科,存在較強的邏輯性和思維性,然而卻廣泛的存在于人們學習與生活中。趣味化的教學思想在于適應學生成長的需求,吸引學生好奇心與興趣,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進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尚未有效的管理趣味性教學模式,引起趣味過于凸顯,淡化教學“數學味”的展現(xiàn),即便學生學習興趣有所激發(fā),也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新時期下教師要充分的在趣味教學中體現(xiàn)“數學味”,強化學生數學綜合能力。
1.小學數學中趣味教學的“數學味”的體現(xiàn)
小學數學教師要關注到“數學味”的展現(xiàn),促使學生了解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加強學生學習動力。首先教師不可以片面的追求趣味性,趣味化的教學模式應該輔助教學的進程,時不時的刺激學生感覺器官,由此適應趣味教學的特點。并且教師可以憑借自身的語言和行為 要包含“數學味”,構建對應的學習情境,發(fā)揮學生想象力,促使學生自主的學習會思考。最后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留出一定思考時間和回答問題的時間,樹立學生合作學習意識,了解知識的本質特征,總之趣味化的教學模式運用中要體現(xiàn)到“數學味”,才可以更好的強化學生學習成效。
2.小學數學中趣味教學的“數學味”有效思考
2.1結合教學內容,使用風趣的語言。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集中化途徑,學生諸多知識都通過教師教授加以獲取,所以教師生動語言的表達,給予學生知識的積累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教授期間教師按照實際內容,調整自身的語調和語速,適當引進趣味故事,從表層上吸引學生專注力,促使學生更加自主積極的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引進名人的趣味故事:在高斯小時候,學習“1+2+3+...+100+101”的過程中,在課堂一片寂靜時,高斯舉起雙手,解決了問題,完全出乎教師的意料[2]。那么你們知道高斯是怎樣計算的嗎?這樣以學生熟知的語言引進數學知識,巧妙的講述天才數學家的學習歷程,便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fā),進而在趣味化的教學模式中體現(xiàn)“數學味”。
2.2關聯(lián)實際生活,尋找數學趣味。數學針對年齡比較小的學生而言,存在抽象性,且深不可測。對于學生解題范圍,其覺得數學課程比較枯燥和乏味,尚未了解數學的價值,不能實效性的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關聯(lián)。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思想,帶領學生領悟數學存在于生活的各個層面。教師在上課之前組織學生體會,給學生布設相關的場景,促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比如“面積單位”的內容教授,教師組織學生觸碰生活的面,引導學生思考哪些事物大概是一平方米以及以平方分米,或者調動學生實踐好奇心,拿出尺子測量物體的面積。潛移默化的給學生滲透數學知識點,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了解和記憶。另外對于生活中的折扣和形成問題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數學與生活的切入點,以趣味的事物吸引學生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走進數學的世界,便于學生充分感受趣味課堂上的“數學味”。
2.3使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流程。處于科學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視角下,數學教師選擇的教學手段也要隨之更新,教師可以選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開展,按照圖文并茂與動靜結合的模式激發(fā)學生感覺器官,做好趣味教學的準備[3]。并且教師要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機會,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學習建議,針對積極發(fā)言的學生,教師給予充足的肯定與贊揚,對于不敢發(fā)言的學生,教師給予鼓勵和支持,樹立學生學習信心,確保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加強班級內所有學生的學習效率,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技能。
比如“圓的面積”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設置教學課件,在大屏幕上播放圓形,同時按照教學的需要,組織學生細致的觀察,在大屏幕中呈現(xiàn)圓形切割與圓形重組的動態(tài)視頻,深深的吸引學生眼球,擴展學生學習視野,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上的生動性與趣味性。之后教師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問題:圓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圓形的特點是什么?圓形的半徑與直徑之間有哪些關系?等等,給學生提供對應的指導機會,逐步帶領學生走進圓形的世界中,感知圓形面積的計算方式,促使學生思維靈活的運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4強調趣味實踐,尋找“數學味”。對于數學課堂教學,教師要巧妙的進行趣味實踐,一方面調動學生動手積極性,體會學習的歡樂,另一方面在實踐中獲取真知,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真正的尋找數學課堂的“數學味”[4]。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口算回答的小游戲,比一比哪位學生計算的最準確、最快,利用小學生好勝的心理構建趣味化的游戲內容,而學生充分轉動大腦的過程中,無形中體會到口算的簡便之處,加強對口算技巧的掌握,充分凸顯著趣味教學中的“數學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有效的引進趣味性教學理念,凸顯課堂教學的“數學味”,從學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思維的轉變,以多樣化的手段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推動數學教學改革的進展。
參考文獻:
[1]倪紅葉. 在不同的實驗方案中深入理解知識——“趣味測量”教學設計[J]. 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 2018(9):82-83.
[2]鄭玉梅. HPM視角下的小學算法多樣化教學案例研究[D]. 2017.
[3]黃春云. “圖形”的奧妙——談“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小學), 2019(8).
[4]郭洪昂. 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的組織與實踐研究[J]. 新課程(中),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