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菁萍
摘 要:部編新教材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導讀部分,從“讀”和“寫”的角度分別對學生提出學習要求。其中,“讀”的要求是要讓孩子在閱讀篇章的時候想象畫面,感受“美”。如何讓孩子在閱讀體驗中展開合理想象?本身就是一個很值得教師們思考的問題。
關(guān)鍵詞:統(tǒng)編教材 閱讀 習作 想象
首先我們看教材第一單元的編排,導讀頁的背景是一幅雅致的國畫山水圖:遠處,山巒在薄霧中隱去,岸邊的樹亦因氤氳籠罩似蒙上了一層輕紗;近處,泊著一葉扁舟,平如鏡的湖面映著岸上的一切美好的風景。
這樣一幅畫,很直觀地讓我們感受到了自然之美——這是一種平靜之美,不管這景致是否真實,它必然是畫師內(nèi)心的寫照。腦海中的構(gòu)思,從靈巧的手中傳遞出來,轉(zhuǎn)化成真實的畫面。由此可見,想象可以創(chuàng)造出千千萬萬的美好,不僅僅是畫作。這讓筆者不禁聯(lián)想到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常見的表達對“美”的感受方式,便是“寫”。這讓我們再次陷入思考——該如何教孩子寫出想象之美呢?
一、感性和理性相結(jié)合,二者相輔相成
1.多一些感性思考,便于讀懂“美”
筆者看了不少文摘,深深感嘆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是越來越好,教師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理論知識基礎(chǔ)愈發(fā)扎實。但是我更相信,理論應結(jié)合實踐,方能出真知。教師本身是傳道受業(yè)解惑之人,自己首先應該對“美”有更深刻的理解,擁有更豐富的想象;對周圍的事物有更為細膩的發(fā)現(xiàn),對悄然發(fā)生的一切有更加敏感的捕捉。
如何練就這一身“本事”?我想,最好的辦法便是——不吝嗇自己的時光,多貼近孩子的生活,讓自己同孩子一起成長。翻開書頁,重溫徐志摩所作的兒童詩,才發(fā)覺最出色的名家,會寫的不僅僅是華麗的辭藻,就連最平實的幾個字,都能透出質(zhì)樸之美。
花牛歌(徐志摩)[1]
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穗剪秋蘿。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個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簡簡單單的四行,卻勾勒出了鄉(xiāng)下人家,一只小花牛生活的怡然自得。其實,這也是作者內(nèi)心所向往的自得——不由得讓人耳畔回蕩著賀綠汀老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牧童短笛》——腦海中浮現(xiàn)出空氣清新的翠林邊,一個可愛的牧童,扎著總角,穿著洗得發(fā)白的衣褲,光著腳丫走在山坡上,牽著一只小牛犢慢慢跟在身后吃草。牧童一會兒跑跑跳跳,一會兒騎在牛背上吹笛,一會兒坐在樹下打盹。小牛也乖乖地跟著牧童,在牧童熟睡做夢的時候靜靜地靠在他身邊……美的事物,必是相通的,但教師自身平日里必須多讀、多賞,才能將這些美“內(nèi)化”為自身的一部分,并且感受到“美的共振”。
2.理性思維也能撞擊出“美”的火花
竇桂梅老師在她的隨筆《玫瑰與教育》之《她們?nèi)鄙俚氖鞘裁??》一文中提到,有個高學歷媽媽習慣用最理性的思維分析問題,冷漠、不摻雜多余的感情,這樣的處事方法不免影響到了自己的孩子,吐槽他人便是這娘兒倆的日常。竇老師旁觀者清,遂給了倆人一點建議——平日里就該凝神靜氣多讀書。理性不好嗎?不,相對“感性”而言,我一直認為“理性”是種更加深沉的特質(zhì)。當然,任何事物都需要有個度,過分的感性和理性都會扭曲“美”,弱化“美”。
我們講到理性,很容易將它和“數(shù)學”“邏輯”等詞聯(lián)系到一起。那么數(shù)學美嗎?邏輯美嗎?我想引用歌德詩一般的語言來解釋這一切:“數(shù)學家只有在他內(nèi)心感到真實的美時,數(shù)學才是完美的?!蔽蚁嘈拍切┰谀骋活I(lǐng)域?qū)儆诖髱熂墑e的人物,定是在那個相應的領(lǐng)域發(fā)現(xiàn)了“美”。對數(shù)學家來說,數(shù)學曲線就是奏出美的樂章的樂譜;對化學家來說,化學反應就是最美的碰撞,碰撞出最美的火花;對物理學家來說,每個定律都是一次對美的實現(xiàn)……筆者在求學期間,有個數(shù)學教授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測驗的時候,為我們每個學生倒了一杯黑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很慚愧,我沒有把這杯咖啡喝完,因為實在太苦了。后來我才知道,這位教授是想告訴我們:“苦才是人生?!北藭r,她已被頑疾困擾許久,但是,她絲毫沒有因此怨天尤人,每天依然按時上課,對我們笑臉相迎?;叵肫鹉且惶欤岷偷年柟忪o靜灑在教室,灑在每個學生和她的身上。我從她身上感受到美的力量,那一刻,我感覺到數(shù)學在她心里是最美的,并且從她身上體會到了數(shù)學的美。
二、想象源自實際,來自“美”的經(jīng)驗累積
常聽老師們對孩子苦口婆心,跟家長溝通的時候也常勸其要讓孩子多“積累”。道理其實我們都懂,積累什么呢?當然是生活經(jīng)驗和寫作素材,可是關(guān)鍵就在于,究竟要如何積累呢?
1.要盡可能地幫助孩子拓寬視野
這個時代,交通便利,信息發(fā)達,孩子在節(jié)假日隨同大人出行已是常態(tài)。國內(nèi)游自不必說,出國旅行也不再稀奇。新教材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習作要求: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筆者在批閱學生習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班里絕大多數(shù)孩子,最熟悉的地方便是朝夕共處的家鄉(xiāng)鷺島,而最具鷺島特色的地方往往不是白鷺洲公園的湖畔璀璨夜色,就是琴島鼓浪嶼上飄揚的音樂之波。美嗎?美極了!可是翻閱了數(shù)篇皆是描述此景,不免膩味。偶有孩子敘上一篇《神奇的龍硿洞》,讓你仿佛越過叢叢石筍,穿過地下暗河;再有學生憶起假期游覽蘇州名院拙政園,令你猶若隨其渡過花池,賞過花燈,品過佳肴,好不痛快!好的想象并不單一,不得不說,拓寬孩子的視野,真的很重要。我想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何身為師長,作為父母的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也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
2.拓寬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感受來自藝術(shù)的熏陶
竇桂梅老師在《玫瑰與教育》中還寫到“錢學森興趣廣泛,知識面很寬,他不僅是科學大師,而且在音樂、繪畫、攝影等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他常說,他在科學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時候不僅學習科學,也學習藝術(shù),培養(yǎng)了全面的素質(zhì),因而思路開闊,人格飽滿?!?我們都知曉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小提琴拉得特別好,并且崇尚文學;繪畫大師達芬奇其實是相當優(yōu)秀的生物學家和科學工作者……由此可見,科學與來自文學和藝術(shù)的想象是密不可分的,這成就了許多推動歷史進程的中外名人。
三、點滴記錄,對話心靈對“美”的感動
筆者班里有個女孩,文筆非常好,四年級的她已經(jīng)能寫出《月光小調(diào)》《夜光下的清晨》這樣的美篇。其中,在《清晨》一文中,她寫道:太陽還掛在東邊的天上,緩緩地努力地想升起來,另一邊的月牙兒也緩緩地想降落下去。小姑娘走來,摘下一朵艷麗的紅花,說:“這是太陽?!庇终乱欢渌{色的花兒,那朵花冰冷而沉著,她說:“這是月牙兒?!彼褍啥浠ú剡M了書頁:“這書藏著我們心中的太陽和月亮?!?/p>
筆者就是在家校溝通中了解到,這個女孩在游覽風景名勝的時候,就有及時記錄感受的習慣,再加上她平時看得多,寫得多,自然下筆如有神。其實,“感受”就跟夢一樣,做夢的當下感觸頗多,醒來沒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凈。所以,將自己的所感及時記錄下來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我們一直在探究的路上。在此分享個人的理解和拙見,亦是希望一線教師能夠不斷充實自己,并給孩子鋪上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在美的世界里飛。
參考文獻
[1]徐志摩.義務(wù)教育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竇桂梅.大夏書系·教育隨筆(第二輯)玫瑰與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