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媛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改革進程的加快,人們普遍的物質生活水平相比十多年前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我國對教育這方面的投入大大增加。歷史這門學科一直以來就被認為是“文史”之首,是高中時代教育的主心骨。近年來,高考改革之下,學生自主招生的水平也漸漸提高,歷史這門學科作為文史類的大頭,就在自主招生筆試以及面試的文學常識中突顯出自己的地位。本文將主要對在高中階段關于如何學好歷史學科做出分析思考。
關鍵詞:高中階段;歷史學科;自主招生
引言:
我國古代的著名思想家陸九淵曾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歷史故事流傳下來總是有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牽引著人們?nèi)テ肺?,高中生正處在核心素養(yǎng)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因此更加需要我們關注密切關注高中生的歷史學習水平,因為這不但在考試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還在日常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為關于如何學好歷史學科提出幾點建議。
一、社會關注歷史學科
想要提高高中生乃至全民的文學歷史核心素養(yǎng),政府所需要付出的很多。社會是一個大家庭,這也是一個足夠好的機會去傳播經(jīng)典佳作。在社區(qū)或是居民中心,政府可以利用語言文字,開設與“歷史講壇”相關的講座。還有一些大型的文藝匯演舞臺,同樣也可以添加一些有關歷史故事的元素,例如規(guī)定在高中校園內(nèi)每個學期至少舉辦一次有關“歷史人物演繹”的演出,可以使高中生的各個年級段參與進來,同時發(fā)現(xiàn)歷史學科并不那么復雜,與自己的距離并不遙遠。不但可以通過紙筆進行接觸,還可以通過試聽來感受歷史文學,最終達到學習歷史的目的。
而社會輿論群體還應當關注提高歷史文學水平的重要性、彰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美。例如,像中央臺推出的“百家講壇”的類似節(jié)目就非常符合通過社會公眾的渠道去了解歷史的目標,而又應該盡量減少杜撰的“偽歷史”電視劇,很大程度上會左右觀眾的價值觀認知。優(yōu)秀的節(jié)目不但對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經(jīng)濟和文化建設,提高我國歷史的的傳播力、影響力。對整個社會體現(xiàn)出重要的意義,起了一個非常好的典范作用[1]。
二、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習具有廣泛性。高中生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上,不僅要學習考試需要的知識,還要認真地反思歷史所帶來的珍貴的啟發(fā)?!吨袑W課堂教學藝術》一書中曾強調過導入新課的藝術。一堂課里,設置疑問、直觀演示、激發(fā)情感、都是重中之重。教師在教授書本上的內(nèi)容時,同樣也可以延伸到經(jīng)典的歷史事件上,在課堂上使用PPT,下載一些與歷史事件相關的短視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了想要去自主招生的學生拓寬自己的發(fā)展之路,能夠在筆試上從容自若,在面試上談吐大方。學生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學校的文化學習氛圍的影響。而在學習壓力較大的高中時代,校園的課余匯演組織活動也豐富著學生的空閑時間。校方可以利用多余的時間通過開設早課或者“課前五分鐘閱讀”的方式專門來學習以及復習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早晚自習一般都被語文和英語朗讀所填充,而高中歷史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的早自習上引導學生認識經(jīng)典品味傳統(tǒng),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歷史核心素養(yǎng)。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大大提高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樹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榜樣作用
高中校園作為提高中學生歷史知識水平的主要陣地,更需要得到更好的關注和指導。想要提升中學生在歷史學科這方面的水平,對高中歷史教師的要求并不低。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熱愛傳統(tǒng)經(jīng)典,首先自己能夠在歷史學科這方面有自己的研究和思考。高中生在這個階段有自己較為成熟的思想,此時教師能夠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那么學生對待歷史這門學科就會更加認真,在歷史這門學科上花下功夫。
當然,就像我國創(chuàng)設“十大年度中國感動人物”一樣,在整個教師團體中也可以選拔出最優(yōu)秀、最具有模范作用的教師,使整個教師群體走上良好的社會風尚。高中教師歷史組不但要評選出一個歷史學科的組長,還應該建立評選學期、學年的相關獎勵機制。毛主席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人,他的工作路線就是群眾路線他的工作原則,就是實事求是,毛澤東的靈魂,在現(xiàn)代的影響都是深遠持久的。教師要想解決后顧之憂必須要腳踏實地,充分地了解高中生身心方面大致的發(fā)展。不但要密切關注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讓學生持續(xù)保持學習歷史這門學科的激情;還需要關愛成績處于下游的學生,讓他們慢慢地跟上歷史學科學習的進度;同時還要鼓勵成績穩(wěn)定的學生,使他們不斷進步,提高歷史常識的應用能力。絕對不可以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因為興趣是可以慢慢提高的,而基礎也是可以一步一步累積的。歷史作為文史之首,歷史這門學科的積累本身就是一個質變到量變的過程。
四、建立獎勵機制
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情趣,得到歷史教育上的學習,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是勢在必行的。中華上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歷史文化是至今仍受用的。其中,儒家思想曾涉及到一個層面--建立獎勵機制水準。高中生在這短短的幾年內(nèi)可以通過校園家庭以及社會中的學習鍛煉達到成年人十幾年都達不到的效果。但這個年紀段也有其獨特的缺點,中學生容易被外界突發(fā)事物吸引,自覺性較差,自尊感急劇上升,并且做事情常與自我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的思維方式還是以感性為主,這就需要歷史教師作為高中教師付出努力。試問世人誰不愛接受贊美,想要在歷史學科方面貼近生活、走入實際,建立獎勵機制不論在校園中還是在校外都是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高中生對受到尊重的強烈需求[2]。
有些人會說,人夸多了驕傲自私,實則不然,我國古代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以及私塾教育的創(chuàng)始者孔子曾說過至理名言:言傳身教和因材施教。 筆者在本文所說的獎勵獎勵機制并不是說溺愛,而是要密切關注高中生的自尊心和德育感,逐步地使學生在心里自覺地學習歷史學科,讓學生在自我意識中默認在智育中歷史學科是重要的,做到有褒有貶、多褒少貶。
五、總結
不難看出,以上幾點都是相輔相成的。中學生作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社會群體,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強,智力與德行都在這個階段發(fā)生較大改變,但同時易受外界干擾,所以在學習時更需要得到相應的引導。利用課堂、教師引導,以書本為載體,我們積極培養(yǎng)高中生在歷史學科方面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彥俊.開展初中生的生活化閱讀與寫作[J].新課程,2018(12):30-40.
[2]吳圓圓.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學習[J].新課程,2018(12):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