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瑩華
摘要:華茲華斯是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為世人喜愛的自然詩歌。在著名的露茜組詩中,華茲華斯塑造了永恒的大自然的形象,露茜代表了詩人的自然思想。本文采用文本細讀法對露茜組詩其一進行生態(tài)文學批評解讀,以期讀者更好的理解華茲華斯的自然觀和他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生態(tài)意識。
關鍵詞:華茲華斯;露茜組詩;一陣昏沉蒙住過我心靈;自然觀;生態(tài)意識
華茲華斯是英國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詩人。1770年,他出生于坎伯蘭郡考克茅斯的一個律師家庭,華茲華斯的童年是在位于英格蘭西北角的著名“湖區(qū)”度過的。在那里,大自然這間沒有屋頂的教室比傳統(tǒng)的教室更吸引他;他熱切得渴望從花朵、山川和星月汲取知識,這種力量是書本上沒有的。童年的經歷使得他熱愛自然,這份熱愛也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體現(xiàn)。華茲華斯在其漫長的一生中寫了大量詩歌,他善于描寫山川河流、花鳥蟲魚、兒童農夫以及對青少年美好歲月的追憶。
華茲華斯的經典代表作《抒情歌謠集》奠定了其“自然詩人”的稱號。作為著名的“吟唱自然的歌者”,他是第一個從自然現(xiàn)象中尋找語言來描述人類直面自然時的基本感覺的詩人。
露茜組詩是華茲華斯膾炙人口的抒情詩之一。組詩共有五首,都體現(xiàn)了華茲華斯的自然觀以及對自然生命周期的思考。在露茜組詩中,《一陣昏沉蒙住過我心靈》是尤為特殊的,因為這是唯一一首沒有直接提及“露茜”名字的短詩。本文試圖從《一陣昏沉蒙住過我心靈》(以下簡稱《蒙》)入手,采用文本細讀法,解讀出華茲華斯體現(xiàn)其中的自然觀,以期讀者更好的理解其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生態(tài)意識。
一、文本細讀法
20世紀2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早期,新批評是英美文學批評的主導趨勢。文本細讀法是新批評的基本理念之一,也可以說是新批評的閱讀方式。它強調仔細閱讀(尤其是詩歌),立足文本,排斥建立在非文本之上(如傳記或歷史環(huán)境等)的批評。
在文學批評中,文本細讀法強調詩歌的本文研究,對本文進行細致、持續(xù)的解讀,從詩歌的內在結構入手對詩歌進行分析和研究。這樣的閱讀方式強調特殊性而非一般性,尤為關注單詞、句法以及閱讀時句子和思想的展開順序,要從詩歌的整體內在結構上來閱讀和理解詩歌語言,通過這種閱讀,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的語言是否成功地形成了一個富有張力的、和諧的整體,組成這個整體的各個部分之間又具有怎樣的相互關系。文本細讀法的先驅人物可以追溯到瑞恰茲和他的學生燕卜蓀,隨后在20世紀中期的新批評家們之間得到長足發(fā)展,如今已是現(xiàn)代批評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生態(tài)批評
社會科學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推進了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進程。與之相隨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遭受肆意開發(fā)和嚴重破壞。目前,人類正面臨嚴峻的環(huán)境危機和生態(tài)失衡,例如溫室效應、異常天氣、酸雨、臭氧層空洞、空氣污染、河流(海洋)污染、熱帶雨林損毀、沙漠地帶擴張、沙塵暴、稀有物種滅絕、核物質輻射等等。環(huán)境危機益發(fā)尖銳,越俱威脅性。2005年美國著名生態(tài)批評家勞倫斯·布依爾聲稱環(huán)境問題將取代種族問題,成為21世紀最緊迫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生態(tài)批評作為一股“綠色”的文學批評浪潮,20世紀六七十年代肇始于歐美,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里,以星火燎原的勢頭迅速發(fā)展起來,為重新審視文學作品中的自然價值提供了理論方法。生態(tài)批評是當今世界上最年輕最有發(fā)展前景的文學研究流派之一,是從生態(tài)視野觀察文學藝術的一種文藝理論批評,它生長在生態(tài)學和文藝學的交叉地帶,逐漸成為很有影響力的文學批評潮流。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認為,生態(tài)倫理體系必須在當代價值結構中得到重視和認可,人類在自然界中的身份也需重新定義。
生態(tài)批評關注人與自然(或非人類環(huán)境,包括所有的非人類生物體及其棲居地),不可避免地會談到自然權利和自然話語權。華茲華斯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關于自然的優(yōu)美詩歌,他的詩歌對人類掠奪、破壞自然的行為做出了深刻思考,反映了詩人對人性扭曲的擔憂和對人類非理性行為的批判。所以,在這個環(huán)境已經惡化的時代里,華茲華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人物形象,經由詩歌引領讀者進入生態(tài)意識層面。
三、《一陣昏沉蒙住過我心靈》中華茲華斯的生態(tài)意識
一陣昏沉蒙住過我心靈;
我沒有人間的恐懼:
看來,對于世上的年月相侵
她已經不會有感覺。
現(xiàn)在她不動,毫無生命力;
聽不到,而且看不見;
只是同樹木和巖石一起,
每天隨著地球回旋。
這首詩是露茜組詩中最短的一首,全詩共兩節(jié),八行。每節(jié)遵循abab的韻律,第一行和第三行是抑揚格四音部,第二行和第四行則是抑揚格三音部。
同其它四首露茜詩一樣,《蒙》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主題依舊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然而,《蒙》在主題的表達程度上與其余四首露茜詩有所差異。在其它四首露茜詩中,露茜身為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一種隱喻。而在《蒙》中,華茲華斯用“她”不著痕跡地替換了“露茜”?!八背蔀樽匀坏恼w指象,和自然融為一體。她是自然,自然是她。
在《蒙》的結尾,詩人寫到她“只是同樹木和巖石一起,每天隨著地球回旋?!贝颂?,樹木和巖石并不是自然界中美麗的意象,而是大自然最簡單最基本的構成。也就是說,她從一種最基本的層面上回歸了自然。
再者,從某種程度上講,巖石和石頭是同一類事物,均象征無生命的物體。樹木則象征了有生命的物體。無生命的物體和有生命的物體共同構成了整個大自熱,她生活其中并隨著自然的進程一起活動運轉。因此,她已切切實實成為自然的一部分,不再僅僅是一種隱喻。
縱讀全詩,讀者會有一種悲觀消極的感覺,只因否定的表達處處可見,比如“沒有人間的恐懼”,“不會有感覺”,“不動”,“毫無生命力”,“聽不到,而且看不見”。雖然詩歌已經結束,但悲哀之音卻深沉且久久停留。詩人通過這一手法強調了她在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多么無助,多么被動。大自然的力量遠遠強于她的精神世界。她只有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融為一體才能得到永恒。
于華茲華斯而言,露茜不再喚醒他的私情,不再具有個人的魅力,不再留下心酸的記憶。她融進了“只是同樹木和巖石一起,每天隨著地球回旋”的天地萬物。隱去名字的“她”涵蓋了詩人情感生活中所有的露茜原型,是其它四個露茜指象的概括和升華。因此,《蒙》從更高程度上深化了主題,更深刻地詮釋了華茲華斯的生態(tài)觀,以利于讀者窺視詩人的自然觀。
四、華茲華斯的自然觀
華茲華斯深受盧梭“回歸自然”思想的影響。他曾說過“讓自然成為你的老師”,并把自然看作是“心靈的向導和守護者,道德的靈魂之所系”。
華茲華斯沒有把人與自然放在一個對立的位置上,而是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的互為補充成分,承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華茲華斯并不認為大自然是他必須要與之抗爭的一種外在力量,而是他所歸屬的一個舒適的實體。在華茲華斯看來,大自然亦師亦母亦友,是他精神的靈魂所在、心靈家園。
身為自然之子,華茲華斯眼中的自然是可親可愛的、純樸本真的。與此同時,華茲華斯也意識到自然在這種極簡的表象背后卻蘊藏著光芒萬丈的神性力量。這些都是華茲華斯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朦朦朧朧寫入的自然印象。在華茲華斯的心目中,自然是神性、理性和人性的結合。童年是成人回歸自然的中介,自然則是拯救人類社會的靈丹妙藥。
華茲華斯反對同時代甚囂塵上的機械論自然觀,他希望人們能不斷增強正確認識自然世界的意識。詩人早就感受到人與自然的異化,他認為工業(yè)化使人跌入可怕的物欲,進而道德淪喪、純樸消失。人類若想擺脫工業(yè)化文明帶來的災難,唯一的出路就在于親近自然、回歸自然。他呼吁人類尊重自然,帶著豐富的精神信仰貼近自然,對環(huán)境負責,這樣地球就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生態(tài)家園。
華茲華斯詩歌里的自然不僅能夠饋贈人類物質、安撫人類心靈,關懷人類生存,也能夠成為人類求索終極意義的永恒歸宿。由此可見,華茲華斯的自然觀是理想的自然觀,他期望從自然中尋求生活的真諦,找到解決人生問題的有效途徑。他在贊美歌頌自然的同時,表達了他拯救人類的理念,就是依靠自然的神秘力量,讓人類返璞歸真,人性得以保持住自然品質,從而人與自然之間達到一種完美的和諧,如同筆下的露茜一般。
五、結語
華茲華斯的詩歌賦予樸實無華的露茜以神性和自然性,使之作為一個永恒的大自然的形象,不斷向后人傳遞著華茲華斯的自然觀。
如今,中國正致力于構建和諧社會,而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人類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眼下也面臨著環(huán)境問題,如果環(huán)境問題得不到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們就無法邁入完全意義上的和諧社會。就此意義而言,華茲華斯的自然觀及其生態(tài)意識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炳善.英國文學簡史[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2]劉保安.華茲華斯的自然觀及其詩歌成就新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3).
[3]黃杲忻.華茲華斯抒情詩選[Z].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
[4]王佐良.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5]楊金梅.華茲華斯自然觀中的矛盾分析[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11).
[6]趙炎秋.文學批評與實踐教程[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