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五岳
摘 要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了新時代數學教學的新方向。數學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計劃等方面做出改變。實行數學教學生活化,不僅能夠提升課堂質量,還能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下文就針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談談解決方法。
關鍵詞 陶行知生活理念;小學數學;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C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8-0128-01
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仍有探究價值,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發(fā)揮生活理念的作用。下面就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談一談生活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一、加入數學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實踐意識
陶行知先生曾說:學生在生活、工作、學習中如果都能主動,那么教育的效果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把學習化被動為主動。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也應該將這種主動學習的理念貫穿其中,可以為學生加入課前預習,讓學生從生活中理解下一堂課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導學案的方式,將學生需要在生活中操作的事項列在導學案中,并讓學生將結果記錄在導學案上。值得注意的是,小學大致分為小、中、高三個學段,每一個學段的學生實際水平都不一樣,學習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制定課前導學案時,需要合理的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對低年級學生制定導學案時,要注意他們可實踐能力和他們思維發(fā)展的特殊性。
找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作為課前預習,對二年級“觀察物體”這一章進行教學時,就可以讓他們觀察、記錄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的形狀,以及它們的特點。對于小學中段的學生進行課前導學案的設計時,就可以加入相應的計算與測量,在進行,四年級“三角形”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家中觀察出有哪些圖形是三角形,并找一個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以此來開展下一堂課的學習。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更加豐富的方式來開展導學案的設置,在“比”這一章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本知識,然后試著去計算從家到學校和從家到首都的距離是多少?以此來豐富學生對這一章節(jié)的認識。
二、創(chuàng)新數學作業(yè)模式,融入生活氣息內容
小學數學教師常常將學生的數學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作為衡量學生對上節(jié)課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的標準。但是作業(yè)常常是以練習冊上的習題為主,缺乏創(chuàng)新性,讓學生覺得數學看不見,摸不著。因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作業(yè)模式,讓作業(yè)體現(xiàn)生活化。
例如,在對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統(tǒng)計”這一章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進行這一章的學習,因為這一章的知識比較簡單,符合學生的認知和他們的思維發(fā)展情況。教師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自學,然后在課堂上對他們在自學過程中的疑惑進行講解,再讓學生根據生活中需要用到統(tǒng)計的地方進行統(tǒng)計表格的制作。將這樣的數學知識運用起來,讓學生在主動學習數學的同時,也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運用。教師將簡單的統(tǒng)計交給學生自學,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有的內容用條形圖統(tǒng)計起來非常麻煩,用其他統(tǒng)計圖也是同樣的效果,那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這一節(jié)的知識對于部分學生來理解有一定困難,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有力的引導,促進他們對條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
三、合理選擇生活元素,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樣的話:教師要讓學生做的事情,那么教師在此之前需要親力親為,先做一遍,要學生學的知識,教師也必須要先學會并融合貫通,要學生守規(guī)則,教師也應該和學生共同遵守。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先做實踐,并合理的選擇能夠運用生活教學的元素,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貫通與整合[4]。
例如,教師在課程學期開講前,可以先對本學期的數學知識進行一個有力的整合,找出能夠運用生活元素的數學知識。我們都知道,不是任何的生活元素都能夠運用在數學教學中,也不是任何生活元素都能夠蘊含博大精深的數學精髓的,并且也不是任何的生活元素都能對小學生學習數學學習產生成效的。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合理選擇生活元素。動物,植物往往是小學數學中運用的十分多的生活元素,就是因為這些動物和植物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又能夠直觀、簡易、通俗的表達數學的含義,所以是十分受小學生的歡迎。而那些晦澀的,難以見到的,不了解的生活事物,很難讓小學生接受并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對一些十分傳統(tǒng)的,對小學生來說特別淺顯的事物,讓他們難以產生興趣的事物進行合理的取舍。
四、結語
陶行知先生奉行的生活教育理論是“知行做合一”,這啟示我們的數學教師要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為人師表,以及作業(yè)布置中將課本數學和生活數學相結合。這樣做不僅能優(yōu)化數學教學過程,還能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起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飛珍.探究實踐生活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1):60.
[2]任榮.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9):81.
[3]李雪琴.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