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芝環(huán)
摘要:初中數學知識與小學知識相比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在剛接觸時可能會感到壓力較大,在學習過程中倍感吃力。將變式訓練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師生的共同進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變式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6-0047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往往只會機械地模仿教師的解題思路,而不能獨立思考問題。究其根本原因,是思維能力較差,無法靈活解題。本文從初中數學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探究如何在初中數學課上運用變式訓練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改善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變式訓練的原則
變式訓練是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體現,運用得當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有積極影響,由于數學課的教學模式不同,所以在運用變式訓練時也要遵守相應的教學原則。
1. 針對性原則
初中數學課的講課模式大致由講授新課、練習習題和復習總結三部分組成,變式訓練在這三部分中的應用要根據其不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只講解一種思路,然后給學生提示,讓學生分組討論內容,最后每個小組回答自己討論的結果,教師對此進行總結。在練習習題時,教師運用變式訓練將其他解題方法融入到所學知識中,引導學生得出其他解題思路。復習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時讓學生參與其中,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2. 參與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是指教師不能單一地自己對題目進行變式,要鼓勵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掌握變式訓練的技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對題目變式,改變題目組成的條件,自覺練習,鍛煉自己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3. 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變式時要掌握好力度,變式內容不能超綱,如果內容變得超出學生的學習范圍之外則會破壞學生的學習自尊心和自信心,削弱變式訓練的意義。如果內容變得簡單,又會讓學生覺得變式訓練只是簡單的重復性訓練,無法拓展思維能力,因此變式訓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變式訓練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1. 利用習題變式教學
練習習題是數學課上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課堂教學中通過練習習題才能保證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點并能實際運用。通過練習習題,能將學生的掌握情況清楚地反饋給教師,從而使教師有條不紊地改進教學方法。習題變式教學能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回顧課堂知識,對教材上的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舉例而言,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函數這一章的內容時,由于學生在主觀因素(思維能力、理解力等)存在一定的差異,加上函數內容重難點較多,學生如果對題目的理解不是特別透徹,課堂上即使學會了教師教的知識,但是在課下自己練習時,一旦出現不同的題型,又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做題時又會出現較大的失誤,打擊學習自信心。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在課堂上學習完新課后教師就要及時用課后習題讓學生練手,教師帶領學生對課后習題進行變式訓練,讓學生參與其中,自主練習習題變式,找到其中的技巧,克服心理恐懼,就能讓學生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利用定理和公式變式教學
初中數學解題時思路的直接來源是定理和公式,所以掌握解題技巧的基礎就是能熟練運用定理和公式。定理、公式是數學概念的外在表現形式,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為了滿足考試和學生實際運用的需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教材上的定理和公式進行有效的拓展與延伸,即對定理和公式進行變式,對定理和公式變式能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更高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尋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基礎知識“勾股定理”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是指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其斜邊的平方,用公式表示為:a2+b2=c2,教師還可以在黑板上以作圖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公式的涵義,學生理解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公式進行變式訓練,由勾股定理得出其他內容,讓學生判斷是否正確。學生在剛接觸公式變式時肯定會由于不熟練出現較多的錯誤,教師不能因此批評學生,而是找出學生的易錯點進行總結,改進教學方法,熟能生巧,學生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能熟練運用各種知識點。
3. 利用概念變式教學
初中數學與文科類科目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概念,概念是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抽象的總結,需要學生有抽象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并不是學生通過“背”就能掌握的,背下來的概念也很難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所以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對數學概念進行變式。概念變式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包括圖形演繹、動畫展示等,多媒體的使用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理清教材中的概念。例如,學習長方形的概念時,教師根據教材要求給學生講明白長方形的概念,為了讓學生扎實掌握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長方形的概念進行變式,由教師的“教”轉變?yōu)閷W生的“學”,讓學生通過對長方形概念的變式得出菱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概念,既能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習新知識的壓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從變通中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課的授課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重大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變式訓練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實踐操作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讓教學工作者看到了顯著的教學成果,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教師要重視運用變式訓練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