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威
摘要:心內科專業(yè)在醫(yī)學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課程本身在教學中也是十分有難度的。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醫(yī)學心內科的教學有了全新的研究和改革方向,各大醫(yī)學高校都在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心內科的教學質量。文章主要闡述了PBL教學在心內科專業(yè)的理論性應用,為醫(yī)學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心內科教學;PBL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44-0211-02
一、前言
PBL教學法英文名稱Problem Based Learning翻譯成中文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該教學法是美國著名的神經病學家Barrows在1969年首創(chuàng),目前已經成了世界上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PBL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非常大的不同,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教學要以學生學習為主,而并非以教師講授為主。通過一些真實性的任務,將一些復雜、有意義的專業(yè)方向的問題交由學生去完成,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和與他人之間的合作,解決這些問題,并且能夠學習到這些問題背后所隱藏的學科知識,以這種方式,逐漸地掌握學習的方式。心血管內科涉及許多復雜的醫(yī)學知識,也是學生在學習醫(yī)學中一門比較難入門的專業(yè)。在心內科的教學中,專業(yè)課教師積極探索如何提高學生對心內科的學習興趣、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又能很好地完成學業(yè)的方法。筆者通過自身的教學經驗來簡要闡述心內科專業(yè)的PBL教學法應用。
二、PBL教學法在心內科教學應用
1.成立學習小組,確立學習目標。一般的PBL課程的學習小組是有8—10個學生來組成,這個可以根據班級的人數和不同學生單位之間的關系進行安排,有的學生小組按照宿舍來劃定,每個宿舍4人,可以安排2個或者3個宿舍一組,這樣既可以方便溝通交流,也能夠統(tǒng)一安排學習計劃,有利于保持一個統(tǒng)一的、穩(wěn)定的學習團隊。每個學習小組都由一個助教教師來帶隊,助教教師負責學習小組的全部事宜,包括問題的提出和各種實驗研究中場地、人員的安排等外部協(xié)調事宜。如果需要用真實病人進行學習研究,則需要助教教師與附近的醫(yī)院溝通,帶領學生小組進入醫(yī)院對真實病人進行詢問病史和病體特征,然后在回到教室進行討論。學習小組中還需要選出一位學生負責人配合助教教師的工作,同時對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記錄整理和反饋。助教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了解和學習情況,正確有效地確立學習階段性目標,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能夠有效地完成。
2.提出問題,并且圍繞問題進行深層次的討論。助教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心血管病人的病例的了解,通過接觸病人了解病人的病情,并且通過自身所學的知識和技術去收集病人的一些身體狀況和飲食作息習慣等信息。通過對真實病人的信息收集和病情觀察,整理好準確的資料,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圍繞心血管疾病的主題進行分析和辯論,小組成員內可以盡情地發(fā)散思維進行剖析和講解,遇到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由助教教師直接負責解決,不要過多地浪費時間。在學習小組成員的討論中,由助教教師最后統(tǒng)一整理出一些復雜性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圍繞這些問題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和思考。然后組織學生再次接觸病人,補充第一次接觸病人中所留的不足,再次進行整理和掌握,以便鞏固和充實所提出的問題。在第二次接觸心血管病人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臨床診斷技巧,提高學生的基礎醫(yī)學知識和能力。
3.解決問題,并且將問題的內容應用于實踐。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查閱資料,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并且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此期間,助教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小組的討論中,并且能夠做出有效的學習指導。但是盡量要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思考,親自動手去翻閱資料、課本,走訪醫(yī)院和其他醫(yī)療中心,來解決最開始提出的關于專業(yè)方面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小組學習,學生不僅要能夠解決問題,而且還應該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學習和思考的方式。即使最終問題解決的不是很理想,也不應該氣餒,助教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的情緒,將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思路貫穿到學生的學習理念中。在小組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專注于心內科知識的學習,也要積極地幫助和團結其他學生,有效地完成助教教師和小組長交給的任務,在學習中發(fā)揚團隊精神和奉獻精神,在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同時要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
三、PBL心內科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PBL教學模式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課堂的形式,使學生的思維活躍,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但是PBL教學模式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需要總結經驗并且能夠及時解決。
1.教師對PBL教學模式理解不深。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也掌握著課堂的學習進度和學歷層次,但是在PBL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身份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有些教師在教學模式發(fā)生轉變過程中,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身份,在小組的討論中可能會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進度。其次有些教師對PBL教學模式的理解不夠深刻,也沒有更好地去學習和分析,只是簡單地按照標準要求的模式套用,沒有考慮到本校的特殊情況,這樣就會出現(xiàn)學生在進行PBL學習轉變的過程中,對許多地方的認識不明確,也會出現(xiàn)一些溝通交流方面的問題。在PBL教學模式下,教師雖然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是也要負責教學任務的總體運行,若是還按照之前的教學方法來參與學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則就會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即使是有部分進行參與,也會影響PBL教學應有的效果。
2.沒有明確教學目標,使PBL教學模式流于表面。采用PBL教學模式的真正意圖是要求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心內科的醫(yī)學知識,同時培養(yǎng)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人員應該在了解PBL教學真諦的基礎上再去系統(tǒng)地實施,避免過多地流于表面,敷衍了事,純粹地為了改變而改變。比如在PBL教學模式下,在小組的問題討論中,教師只要求學生討論和解答的問題涉及心內科的知識點,對其他問題的解決不做太多的要求。比如“心絞痛的臨床表現(xiàn)”,作為學生僅僅只是說明心絞痛的臨床表現(xiàn),而對造成該癥狀的血管改變、神經傳導、炎癥因子釋放等不做更深的研究和學習。在PBL教學中,問題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能夠體現(xiàn)新型教學模式優(yōu)越性的一個關鍵點。所以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要對問題的提出和探討認真地對待,保證后期學習的有效性。
3.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過深。在教學改革中,首先需要的是人員思維模式的轉變,其次是教學形式的轉變,最終才是人員和新型教學模式的融合。PBL教學模式雖然在西方等國家發(fā)展較早,普及也比較廣泛,但是引入中國的時候,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國作為一個具有兩千年文化教育歷史的大國,在思想上文化上都一套屬于自己國家特色的教學模式,盡管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與當下的時代要求可能會有一些不同之處。但是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還是會存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改革的進程。在PBL教學模式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身份有了很大的轉變,這與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差甚遠,所以在PBL教學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會存在一些各種形式的問題的。這些問題會在具體的實踐中表現(xiàn)出來,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內科的PBL教學實踐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方式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探討,雖然學習效率不高,但是在PBL教學模式中,所學到的內容不僅僅只是課本的醫(yī)學知識,還有更深層次的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意義,這對于當下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同時對于醫(yī)學的從業(yè)者來說,都是十分難得的。
參考文獻:
[1]于麗平.PBL教學法在心內科臨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病案,2012,13(5):59-60.
[2]楊東偉,劉新葉,池豪,等.PBL教學法在心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6,(2):110.
[3]王錦達,張華巍,陳思,等.情景式PBL教學在心內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及探索[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1):23-25.
[4]高穎,柴爽爽,關懷敏.PBL教學法在心血管病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亞太教育,2016,(26):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