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 要:習主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人這個中心,做到以人為本、立德樹人。必須按規(guī)律辦事,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互聯網+”已快速滲透到思想教育等各領域,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應對挑戰(zhàn),扎實做好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值得深思和研究課題。本文就“互聯網+”對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和對策進行一定分析,并結合工作實際對其做相應整理和總結。
關鍵詞:互聯網+;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和對策
國防生即軍隊依托地方高校培養(yǎng)的后備軍官,是軍隊干部來源的重要補充,他們具有地方大學生和后備軍官的雙重身份。“互聯網+”時代,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諸多的界限,使得信息來源難以預測、內容難辨真?zhèn)?、流向難以控制,紛繁蕪雜、真假難辨的龐大信息洪流加劇了價值觀的多元化,加之地方高校本身就是各種思潮激蕩的地方,開放、自由的環(huán)境,身處其中的國防生更容易受到錯誤價值觀念、腐朽思想的侵襲、腐蝕。而后備軍官的特殊身份要求他們必須政治合格,信仰堅定,堅決做到對黨“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因此做好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極為重要和必要的。分析研究“互聯網+”對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具體影響,針對性的去開展工作,使“互聯網+”思維模式的有益價值及優(yōu)勢功能充分融入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是保障國防生正確樹立三觀,成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的重要保證。
一、“互聯網+”特征及要點分析
“互聯網+”思維及模式的出現和普及主要是以國家發(fā)布“互聯網+”戰(zhàn)略時,按照一個個重點行業(yè)的融合創(chuàng)新來體現的,其本身所具有的先進性及現代化特質較為明顯,將其用于高校學生(國防生)教育行業(yè)中時,一定程度上對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如教育資源共享,提升受教育者交流效率等等。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互聯網+”同樣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一系列挑戰(zhàn)。比如互聯網本身所具有的高自由度和傳播迅速特征,使得信息來源難以預測、內容難辨真?zhèn)?、流向難以控制?!盎ヂ摼W+”直接融入傳統(tǒng)行業(yè)而共建平臺的形式,使得其在實踐過程中缺乏經驗,沒有適當的標準依據進行規(guī)范監(jiān)督,任意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極易引發(fā)不可控“事故”等等。因此,了解明確其與高校教育行業(yè)接軌后,對現今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不利影響,制定針對性的防范策略是極為必要的。
二、“互聯網+”對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的不利影響
(一)“互聯網+”的傳播高開放性
“互聯網+”時代對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產生的影響,首先體現在“互聯網+”較高的傳播開放性上,其所具有的積極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將其用于傳統(tǒng)教育教學中會有效提高教育教學實效性,將其用作推廣宣傳中可以大幅提升宣傳效率等等,但同時其在實踐中的雙面性特質也更加明顯。
“互聯網+”時代,學生們能夠通過各種社交軟件,如“微信”、“微博”等進行信息獲取和傳播,而這個過程中其所突顯的無障礙、覆蓋廣、甚至跨國界傳播特性,一旦有分裂勢力或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反動思想和言論傳播時,部分國防生可能被其所發(fā)布信息所“吸引”,隨時間推移會逐漸對國防生思想健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直接導致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全面降低。
(二)“互聯網+”虛擬環(huán)境影響國防生樹立正確三觀
“互聯網+”所具有的銜接現實與網絡交互性使得其虛擬性特質直接影響國防生三觀的正確樹立,比如在大部分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交流時都是匿名形式,其雖然讓人們在進行觀念表達以及信息傳播時整體自由度充分得以展現,為部分不善于表達的人群提供了良好平臺。但國防生自身往往還未牢固樹立正確的“三觀”,且缺乏社會閱歷,一旦匿名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交流表達,往往無法對此期間所出現事物信息進行有效辨識,使得其逐漸沉溺于虛擬環(huán)境中,通過在虛擬網絡環(huán)境中展示自身逐漸脫離現實生活,這對他們人格及三觀確立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一旦過度沉溺“互聯網+”虛擬環(huán)境,會導致其對現實社會中失去喪失辨別能力,自身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也會隨之退化,這也使得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難度大幅增加[1]。
(三)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進行造成沖擊
“互聯網+”對當前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進行造成的沖擊較大,從現實角度出發(fā)來看,“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和發(fā)布過程呈現出較大的分散性和不確定性,其傳播內容也較為多元化,整體信息監(jiān)管難度相對較大;而高校學生由于自身社會經驗的缺失,普遍缺乏較為全面的分辨能力,面對紛繁復雜信息時往往無法理清信息正確性和真實性。加上部分互聯網平臺為提升自身經營效益,往往會發(fā)布觀點新奇且內容豐富的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不同的信息及新聞,來吸引國防生眼球。雖然部分觀點新奇的素材確實可以豐富學生自身思想認知,但大部分互聯網平臺往往為追求利益,會發(fā)布一些博眼球信息,或在短期內所發(fā)布信息中夾雜有些不健康的、虛假的信息,如果大學國防生獲取到此類信息便會使其對社會認知產生一定偏差,嚴重影響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進行[3]。
三、“互聯網+”對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構建專業(yè)師資團隊
結合上文對“互聯網+”時代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分析,實踐中,我們必須做到主動把握機遇,勇于迎接挑戰(zhàn),才能確保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和效果達到預期。這個過程中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必須及時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充分認可“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機遇,對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并制定針對性應對策略,以此使“互聯網+”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平穩(wěn)發(fā)展,明確專業(y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師資團隊是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
要想提升“互聯網+”時代下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必須構建專業(yè)師資團隊,此期間要明確師資團隊建立往往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成型,教育部門應積極配合校方周期性的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實時知識培訓,以此提升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使后續(xù)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進行的專業(yè)性和流暢性充分得以保障。
(二)建立健全的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結合當前“互聯網+”時代特點,建立健全的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注重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日常管理生活的有效融合。這個過程中可利用微信、微博等軟件,在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做溝通平臺搭建,同時校方可利用此“互聯網+”信息獲取、傳播的高效性來建立更加完善的系統(tǒng)網絡,之后通過系統(tǒng)網絡平臺進行各類信息公布、更新等。比如在平臺上設置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展示、黨史等搜索功能,并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形勢政策、國防知識、社會實踐等模塊,使國防生能夠通過此網絡平臺充分獲取到自己所需的教育內容。定期開辦線下線上活動來鼓勵國防生積極參與到國防教育活動中,以此全面拉近他們與教師以及學校之間的距離,繼而使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能夠得以保障的基礎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2]。
(三)“互聯網+”資源的合理運用
加強“互聯網+”資源的合理運用,結合“互聯網+”技術特征,校方應樹立全面的陣地意識,利用先進、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填充整個校園網絡。同時在校園網路上進行網上黨校以及網上團校設置,并設立相關理論學習和時事政策,繼而使學生進行網頁瀏覽時能夠潛移默化的提升自身政治鑒別能力,并對現實網絡中不良思想進行堅決抵制。通過校園網絡讓學生可以正確認識到網絡中真實性和權威性的差異。相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必須及時進行角色轉換,加強自身網絡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以此為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進行打下基礎;同時要注意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豐富度的提升,通過“互聯網+”補充課件資源同時,充分掌握高校學生思想實際情況和學習特征,最大限度提升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互聯網+”對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和對策分析,可以看出,實踐中,校方必須從轉變觀念、構建專業(yè)師資團隊、建立健全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注重“互聯網+”資源的合理運用等方面入手,確保“互聯網+”對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的積極影響和實質性作用價值被全面放大,為我國國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方明,關惠仁,荀有為,葛益君,余曉丹.“互聯網+”時代下國防生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7(18):58-59.
[2]張春平.互聯網對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與對策[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0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