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華
(福建省晉江市磁灶中學,福建晉江 362214)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歷史學科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已經成為初中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關系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了讓學生高效學習歷史知識,完成學習任務,需要師生明確歷史學科的重要性,確保師生積極參與其中,在密切的交互中完成教學任務。更為關鍵的是,教師除了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根據自身學習需要,靈活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以便高效地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推動教學改革深化、推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朝著更高層次發(fā)展。
在新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初中歷史目標有所轉變,不再是以單純的提升高考成績?yōu)橹?,而是強調學生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在高效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列舉典型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豐富學生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1]。
初中歷史教學改革深化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隨之變化,教師應合理地使用課本,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是后續(xù)學習活動的主要依據。初中歷史內容較為簡單,歷史教材的知識量不大,這就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課本結構。通常情況下,初中歷史課程一堂課分為多個環(huán)節(jié),多數是圍繞單元知識點展開,所以學生應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只有把握重點,才能保證后續(xù)學習活動有的放矢,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與此同時,初中歷史教材中有部分用小字印刷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不需要學生閱讀和理解,僅僅是為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例如,在《抗擊八國聯(lián)軍》一課的相關知識學習中,主要講述了義和團興起和抵抗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運動,戰(zhàn)敗后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自此以后,中國完全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就需要學生運用歷史知識想象當時簽訂《辛丑條約》的場景,聯(lián)系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內容,更加深刻地理解當時人民的憤怒和無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應讓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仔細查閱資料,標記不懂之處,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并尋求解答;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做好復習和鞏固,以此提升學習成效。
歷史知識的學習,主要是通過閱讀教材獲得,這就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動權,只有這樣才能靈活展開學習活動,逐步掌握合理的閱讀技巧。教師在課上帶領學生閱讀學習,可以設計層次性更強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和猜想,明確問題后思考[3]。所以,教師提出啟示,學生只是分析前后因果和潛在聯(lián)系,批注重點知識,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針對教材中的歷史概念和人物補充資料,對于一些不重要的引言略讀即可,對于重大歷史事件的起因、時間、影響等歷史資料,則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和分析。通過長期的訓練,逐漸幫助學生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合理地分配時間,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后續(xù)自主學習和探究奠定基礎。
教育教學不僅是要求學生學習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教學活動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教師應在把握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4]。
思考和學習聯(lián)系緊密,在學習過程中深入思考和分析,在加深知識理解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設計合理的問題,循序漸進,挖掘歷史事件前因后果,幫助學生掌握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其次,教師提出獨到的見解,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源泉,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成因,進一步向外延伸,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從多種角度思考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鞏固頭腦中歷史印象的同時,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教師應鼓勵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質疑,鍛煉學生的知識歸納、評價和總結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后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5]。
在學習課堂知識后,教師應及時進行鞏固訓練,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
其一,對比分析法。由于歷史學科具有規(guī)律性強的特性,掌握脈絡清晰的知識網,縱橫聯(lián)系,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降低歷史學習難度,提升學習效率。通過縱橫聯(lián)系,將相類似的知識對比分析,將這些歷史歸納到同一條記憶鏈條中,在后續(xù)復習中將其歸納到同一范疇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清晰地理解重點和難點所在,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完整的邏輯結構。
其二,聯(lián)想記憶法。此種方法要求學生靈活記憶知識點,通常是按照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順序或歷史人物之間的潛在聯(lián)系進行聯(lián)想記憶。例如,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相關內容時,按照五四運動(1919年)→中國共產黨誕生(1921年)→國民革命(1924—1927年)→國共十年內戰(zhàn)(1927—1937年)→抗日戰(zhàn)爭(1931—1945年)→解放戰(zhàn)爭(1946—1949年)。挖掘潛在典型歷史事件的內在聯(lián)系,可以實現知識的高效理解和記憶。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高效理解和記憶知識,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知識點,并利用現代化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和探究知識的同時,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