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燁
【摘要】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充分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筆者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蘋果樹上的外婆》一書為例,提出了“縱橫開闔”的對比閱讀教學思想,指導學生學會橫向?qū)Ρ?,縱向聯(lián)系,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以拓寬對比的廣度,挖掘?qū)Ρ鹊纳疃?,上升對比的高度,放飛對比的自由度,為廣大一線教師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提供方法參考。
【關(guān)鍵詞】縱橫開闔;對比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yǎng)等。
在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今天,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對比閱讀對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新穎性、深刻性都極具優(yōu)勢,尤其值得大力提倡。如果教學中能恰當?shù)剡\用對比,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與發(fā)展。
對比閱讀不同于一般的接觸性閱讀,它是一種透視現(xiàn)象的思考性閱讀。在比較閱讀活動中,無論是同中求異還是異中求同,學生對閱讀材料必須經(jīng)過一個由表及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認識過程,才能達到閱讀的目的。
二、對比教學的探索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呢?首先,我們可以選擇作品內(nèi)容、情感本身有較強的對比性的文本讓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對比的情境。其次,我們也可以在教學中靠教師的營造來產(chǎn)生對比。對比教學策略可以說是深度學習過程中的策略。在深度學習中,經(jīng)常會把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一旦進入對比的思維方式,學生理解的深度、審美鑒賞的效度會隨之提升。
以《蘋果樹上的外婆》這本書為例,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寫了安迪和外婆的故事,后半部分卻寫了安迪和奶奶的故事。根據(jù)這本書的特點,我讓學生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通過外婆和奶奶的對比,讓學生了解外婆和奶奶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對安迪的前后表現(xiàn)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安迪的心情變化,思考促使安迪心情變化的原因,從而讓學生懂得感受愛、珍惜愛和愛別人的道理。
(一)橫——橫向?qū)Ρ?,拓寬對比的廣度
橫向?qū)Ρ仁侵笇ν惖膬蓚€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進行的比較。這種比較能夠使人們明確了解同類各項事物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差異和影響,使人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避免認識上的局限與狹隘。
外婆和奶奶都是后來陪伴安迪的人,可是安迪的外婆和奶奶有著鮮明的不同點。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書上的插圖,對比她們在外貌上的不同點,再出示書上描寫外婆和奶奶的外貌的段落,對比作者在對她們的外貌描寫的語言文字上的不同點,從而讓學生敏銳地發(fā)現(xiàn)外婆和奶奶兩個主要人物的不同特點,為下邊對比她們所做的事情以及給安迪帶來的變化做鋪墊。
安迪的外婆和奶奶可一點兒也不一樣,她們有著哪些不同點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1.插圖的對比
請同學們猜一猜,圖中誰是外婆?誰是奶奶?為什么?
出示兩幅插圖,請同學們描述一下她們的外貌特點。
2.語言的對比
(1)外婆
出示:她頭戴一頂用羽毛裝飾的帽子,帽下露出白色小彎鬈發(fā),胳臂上挎著一個大繡花挎包。她穿的是一件舊式長裙,裙邊下露出鑲著白色花邊的褲子。
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位外婆嗎?
(幽默、慈祥、另類、特別、與眾不同等)
(2)奶奶
出示:她身材矮胖,灰白的頭發(fā)向兩邊分梳著,一雙棕色的眼睛和藹可親。她右手提著一個鳥籠子,里面有兩只虎皮鸚鵡;左手提著一個籃,看上去相當沉重。
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位奶奶嗎?
(普通、貧窮、孤獨、胖乎乎、愛孩子、和藹可親等)
3.故事的對比——她們和安迪在一起做的事情不同;外婆是安迪幻想出來的,奶奶卻是真實存在的。
在課堂中,我先讓學生從語言文字、文章形式、目錄、插圖、故事內(nèi)容等方面進行對比,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梳理本書的內(nèi)容,并將外婆和奶奶的外貌、性格、與安迪一起做的事全都放在思維導圖中,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將對比運用到出神入化。
對比閱讀,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指導了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的良好習慣,也拓寬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有很大的幫助。
(二)縱——縱向聯(lián)系,挖掘?qū)Ρ鹊纳疃?/p>
縱向?qū)Ρ?,是指對同一個事物的歷史、現(xiàn)狀,乃至未來進行的比較。通過對某些事物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比較,了解事物自身運動的規(guī)律,看出事物發(fā)展的階段和趨勢。
這本書中的縱向?qū)Ρ润w現(xiàn)在安迪先后遇見外婆和奶奶的對比。安迪先后分別遇見了外婆和奶奶,這讓安迪的心情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通過對比,學生發(fā)現(xiàn)安迪的心情在不斷地變化,從一開始的孤獨寂寞,到后來的興奮快樂,再到最后的幸福,心情指數(shù)在不斷地上升。接著,我讓學生思考,促使安迪心情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學生深入地思考和探究之后明白,除了安迪的心情發(fā)生了變化,安迪也在不斷地進步與成長,從而上升到本課的主旨:原來,想一些快樂的事可以讓我們得到快樂,幫助別人,可以讓我們更加快樂與幸福。
對比閱讀這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使學生的思維靈活而具創(chuàng)造性,開闊而具深刻性。由此可見,對比閱讀對發(fā)展學生的深度思維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三)闔——異中求同,上升對比的高度
“異中求同”即從不同的問題、現(xiàn)象中尋找相同、相似之處?!短O果樹上的外婆》這本書中,雖然安迪的外婆和奶奶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相似之處。當學生明白安迪的外婆和奶奶的許多不同之處之后,我就話鋒一轉(zhuǎn),讓學生把發(fā)散的思路收起,思考:雖然安迪的外婆和奶奶完全不同,但她們都有一個什么共同點?通過思考、交流,學生懂得了安迪的外婆和奶奶都很愛安迪。
通過同中求異,上升了對比的高度,學生對閱讀材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小學階段的對比閱讀,重要的不在比出高下和優(yōu)劣,而在于,通過比同,使事物的共同點得到強化;通過比異,使事物的個性得到凸顯。通過比較這個手段,使思維得到深化,使能力得到提高。
(四)開——同中求異,放飛思維的自由度
“同中求異”即指對同一問題不依常規(guī),從多種角度尋求答案的分析性思維方式。在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答案,力求提出個人獨特的見解。
雖然安迪的外婆和奶奶都很愛安迪,但是她們愛的方式不同,所以,給安迪帶來的變化和成長也是不同的。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思考,安迪的外婆和奶奶分別給安迪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和成長?通過對比,學生明白了神通廣大的外婆給予了安迪快樂與自由,樸實無華的奶奶給予了安迪關(guān)愛與引導。
在教學的最后,我還指導學生用對比的方式去閱讀其他的課外書籍。《大林和小林》這本書中的大林和小林是一對親兄弟,因父母早早死去,大林被富翁收養(yǎng),天天好吃懶做,最后餓死了,小林去做童工,飽受欺凌,奮起反抗,最后當上了火車司機。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不僅可以對比大林和小林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對比他們不同的結(jié)局,對比同一個人物的前后變化,也讓學生去探索,對比不同人物在不同階段的前后變化,放飛學生思維的自由度。
在對比中閱讀,在閱讀中對比,學生才能不斷地嘗到對比所帶來的成功與思維的樂趣。生活中處處都有對比,學習中也處處都有對比。只要我們積極探索,不斷在課堂中滲透,在行動中落實,學生就能逐漸形成深度思維的習慣和能力,發(fā)展他們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這必將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福樓.核心素養(yǎng):現(xiàn)代語文重建的起點與歸宿[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4).
[2]王洪臣.初中語文名著對比閱讀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3(1).
[3]朱月弟.失度與適度——對于小學語文“比較閱讀”的有效性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