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蘇省自2008年開始將名著閱讀作為高考語文附加題內容,但名著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本文從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考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好的文學作品能夠影響讀者、教育讀者,激發(fā)讀者追求和創(chuàng)造美好的事物。經典文學名著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題和經典的人物形象,歷經時間考驗經久不衰,對高中生無疑是最好的精神食糧。名著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省自2008年開始將名著閱讀作為高考語文附加題內容,分值為15分,然而名著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
一、高考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讀不下去
名著具有篇幅長、內容豐富、人物眾多、結構復雜、藝術手法多樣、信息量大等特點,要讀完、讀懂一部名著需要付出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一方面,當下學生學業(yè)負擔重,其他科目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擠占了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另一方面,輕松娛樂、搞笑奇幻的網(wǎng)絡文學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學生閱讀名著的精力。雖說學生知道名著好、名著重要,但真能堅持讀下來的卻不多。
迫于考試的壓力,很多一開始抱有雄心壯志讀完名著的學生轉向直接做練習、強記情節(jié)、背參考答案,考試結果并不理想,特別是遇到需要結合故事情節(jié)綜合分析的簡答題時往往一籌莫展、不知所措。這就使名著閱讀分層現(xiàn)象很嚴重:喜歡讀原著的學生加上一定的練習往往考得不會差,這也促進了這類學生對名著的喜愛和自主探究,越讀越喜歡,越考成績越好;不讀原著的學生會逐漸跟不上教學進度,直至徹底喪失閱讀原著的興趣。
(二)教師指導力度不夠
教師在教學中是組織者、指引者,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非常重要,教師對名著的態(tài)度和理解程度直接影響學生。認真、完整閱讀過名著的教師方能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構建對名著的理解,與學生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互動交流,進而加深學生對名著內涵的理解和喜愛。更重要的是,這類教師能夠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和教學經驗預測學生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困難、困惑,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引,保證學生名著閱讀的質量。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還是有老師迫于考試的壓力,將名著閱讀的注意力集中在應試上,把名著拆解成一道道填空、選擇、簡答題,完全違背了名著閱讀教學的初衷。有的教師干脆以任務的形式讓學生來分章講解、整理名著,學生往往只是將網(wǎng)上找來的資料進行簡單拼湊,這表面上豐富了名著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其實學生沒有真正提升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
二、高考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一)指導學生運用相應的閱讀策略
北大教授溫儒敏提出要讓學生“連滾帶爬”地讀名著,所謂“連滾帶爬”,溫教授作了如下解釋:“記得我小學四、五年級讀《西游記》,很多字不認識,按照現(xiàn)在老師的要求,不認識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幾行就要查字典,大概讀不了多少就讀不下去,興味索然了。我那時就是跳著讀,猜著讀,大致能懂就行,一氣呵成地讀下去??吹綄戯L景的跳過去,看到詩詞也不去管,遇到寫妖怪的就多看兩眼,這樣很快讀完了一整本,整個人也有了讀書的信心。后來又讀《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包龍圖》等,隨著閱讀面越來越廣泛,讀書的興趣也有了。”
(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名著
“連滾帶爬”式的閱讀能夠讓學生把名著讀完并收獲成就感,但也有缺點:學生的關注點容易過于分散,繼而缺乏對名著的整體性把握和深層次的理解。所以教師還應設計相應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思考,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提高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
很多學生對名著有畏懼心理,認為名著的內容與生活太過遙遠,其實不然。名著是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入思考,其魅力恰恰在于它們探討了人所必須面對并且經常發(fā)生的基本問題,所以才能超越時代打動千萬讀者,歷經時間的淘洗流傳至今。據(jù)此特點,教師設置的問題要能夠聯(lián)系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讓學生在有生活體驗和思考的基礎上去理解名著,和作者一起思考。
(三)將閱讀與文字表達聯(lián)系起來
課堂時間畢竟有限,名著的閱讀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生自己在課外花工夫,如果單純地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外“放羊”式閱讀名著,學生讀后無法知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是否有偏差,因此在學生帶著問題連滾帶爬地讀名著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布置寫作的任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重積累重要的人物和主要情節(jié),將自己的感悟、體驗和見解完整地表達出來,定期收上來批閱查看。
教師還可以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次批改完學生的閱讀筆記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傳閱、對作業(yè)進行補正。教師的力量畢竟有限,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互相督促,取長補短。
這里筆者特別強調一定要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寫下來,這樣便于學生和老師交流,也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布置口頭任務,讀后很多在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和理解無法回憶起來,只能匆匆上前講幾句便了事,使閱讀成效大打折扣。
(四)將閱讀與測試相結合
測試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關于名著的常識性內容,如果學生不清楚基本的人物關系和重要的故事情節(jié),何談深入理解和探究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將測試分為階段性測試和綜合性測試。
階段性測試,即根據(jù)學生閱讀進度進行的旨在幫助學生記憶名著基本常識性的測試,通過這種測試形式幫助學生梳理人物關系、記住重要情節(jié),測試形式以填空和判斷為主,題目控制在二十至三十個,答題時間五至十分鐘。例如:
孫權拜? ? ? ?為大都督,攻取荊州。關羽因不把東吳新起用的統(tǒng)帥? ? ? ?放在眼里,終致大意失荊州,? ? ? ? ? ? ?。(答案:呂蒙? ?陸遜? ?敗走麥城)
劉備稱帝立嗣封關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是伐吳,諸葛亮認為“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答案:錯誤,趙云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理由是 “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
綜合性測試,在學生掌握階段性測試的內容后進行,旨在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掌握名著藝術手法、主題思想,引導學生明曉書中人物情感和作者觀點,考查形式為簡答題,題目兩至三個,答題時間五至十分鐘。
階段性測試和綜合性測試是前后分開的,這樣能更好地發(fā)揮兩者的功效,讓二者相輔相成,更好地促進名著閱讀的有效推進。
三、結語
名著閱讀對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仍面臨著種種困難,本文在結合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嘗試對其教學策略進行了梳理和探討,希望這些策略能讓學生和教師真的閱讀名著、真的有所得,提升名著閱讀的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溫儒敏.把培養(yǎng)閱讀興趣與習慣,當作語文教學頭等大事[J].語文建設,2016(25).
作者簡介:李妍,女,1983年生,遼寧大連人,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學中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