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賢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教學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學分互認,對于促進不同類型的學習成果相互轉換,縮短學習者教育和培訓的時長,充分調動學習者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我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的學習成果之間處于隔離和封閉狀態(tài)。為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學習和發(fā)展需要,探索建立多種形式學習成果認定機制是完善人才成長“立交橋”的重要舉措。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學分在學習的內容上,在適應行業(yè)和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變化上存在著一些共同之處,但經過學歷教育的從業(yè)人員,面對行業(yè)不斷發(fā)展的趨勢,會面臨一些新問題和新技術,需要經過非學歷培訓和學習以適應新的發(fā)展和變化。而僅僅通過非學歷培訓的學習者,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上較為片面,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支撐和全面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許多國家通過“學分銀行”來架起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的橋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的高級項目專家楊進博士認為學分銀行對構建教育體系中學習路徑的溝通有很大貢獻,對促進人力資源開發(fā)和增強就業(yè)能力有很大貢獻,它對改造現(xiàn)有的教育和培訓機構以及各種學習機會的提供者,促進他們在教育教學和考核評價過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有幫助;[1]韓國會計與信息學校的校長、首席執(zhí)行官崔昌浩認為學分銀行的靈活度足以接納任何采用不同形式和模式的學習成果,其核心是一個集學分的確認、匯集、轉換、記錄以及驗證的系統(tǒng);[1]國外的資歷框架在搭建學分縱向銜接和橫向溝通的“立交橋”方面具有一些借鑒的經驗和價值。如澳大利亞的資格框架重在學校教育體系和培訓體系之間的溝通銜接;英國的國家性的綜合性資格框架體系,是一套“成人”現(xiàn)代化高等職業(yè)教育體系;美國的社區(qū)學院針對社區(qū)和企業(yè)的職業(yè)技術教育和職業(yè)培訓,能與高等學校銜接溝通實現(xiàn)職業(yè)教育培訓“立交化”。[2]
大多學者在談及“學分銀行”推進中的困難時,除了體制上的障礙之外,都提及“技術操作”問題,即“學分換算技術障礙”。“通兌、折算難題”是當前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學分互認的“攔路虎”。如楊晨(2012)談到“學分銀行”的三大問題是:基本認識、技術操作、深層次的障礙;[3]吳鈞(2011)認為“學分銀行學分換算技術障礙恐難突破”;[3]劉永權(2013)指出中國建設“立交橋”所面臨的挑戰(zhàn)是:沒有統(tǒng)一的質量定位;沒有統(tǒng)一的學分概念與當量標準等。[3]學分是指學生完成預期學習結果所需要的學習量。學分和學時的學習計算是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學分互認的難點。由于兩者之間所采納的標準體系不一致,所以,很難用一個統(tǒng)一的學分當量去衡量學習成果。每個國家、每個地區(qū)、甚至每所院校都存在著學分和學時不一致,造成了現(xiàn)實中學分轉移與兌換在技術性和操作性上的困難。見表1所示:
表1 不同院校的學分與學時當量比較[3]
我國香港地區(qū)采用“資歷學分”作為各種資歷學分中間匯兌的“硬通貨”,即把各種類型的學分轉化為“資歷學分”這一統(tǒng)一的標準,就可以使兩個不同學分標準的學習成果進行轉換和認定。資歷學分的產生或許是“學分銀行”技術性問題可資借鑒的重要方法論。它的實質上建立資歷架構認可的進修課程的學習量,統(tǒng)一了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的學習當量。
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學分的核心是建立雙方都能認可的標準體系??茖W的標準體系不能夸大認定學習成果的符合度,也不能縮小同級水平學習成果的維度和內容。英國、澳大利亞、蘇格蘭等都建立學習成果框架,它是學習成果進行層級劃分的依據,是學分轉換、認證、積累的基本參照體系。學習成果框架通過各行各業(yè)“過往資歷的認可”機制認可和獲取資歷,這種“過往資歷”包括學歷和非學歷教育取得的,也包括從業(yè)人員在崗位上積累的知識、技能和相關經驗。如蘇格蘭的學習成果框架見表2所示:
表2 蘇格蘭:學習成果框架[4](節(jié)選)
學習成果框架旨在把不同的資歷作有條理的排列,讓學生清晰知道自己獲取證書和課程的定位和水平,有利于終身學習藍圖和進修計劃的科學制定。但學習成果框架是從宏觀上建立了各種類型資歷打通的橋梁,但還沒有反映各種資歷最基礎,也是實施中最復雜的學分認定、積累和替換的規(guī)則。本文以“資歷學分”為載體,架起我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學分互認路徑(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層級的對應關系在第四部分“具體做法”中予以論述),見圖1所示:
圖1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學分互認路徑示意圖
資歷學分的建立,實質上也是建立學習成果的認定標準體系,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標準體系主要包含了三類:一是從國家頂層出發(fā),自上而下管理各級各類的學習形式的學習成果,二是以標準化的課程體系為核心,學分銀行管理機構統(tǒng)一發(fā)布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學分認定標準,各級各類的學習成果圍繞該標準課程體系進行設計、實施和認定等;三是以協(xié)議方式建立認定標準體系,協(xié)議的內容包括學分認定標轉換規(guī)則等。國際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走的是“自上而下”,從國家層面提出,相關部門和行業(yè)協(xié)會協(xié)作研究,制度上設計層層遞進,逐步實施。從香港資歷架構發(fā)展的歷程來看,從某一行業(yè)小規(guī)模試驗然后推廣的成功經驗值得復制和借鑒。這種做法,對于國家資歷建設來說,立足于某一行業(yè)的學分銀行建設經驗和教訓,是未來制度建設的寶貴財富和經驗,對于我國開放大學來說,立足某一行業(yè),建設符合區(qū)域實情的學分建設,助推實現(xiàn)構建地方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政府目標,消除培訓機構的壁壘、加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探索和實施各類教育之間的銜接與溝通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目前學分銀行的建設已經從介紹國外的學分銀行建設經驗的階段走向學分銀行的實施探索階段。在我國,學分銀行建設是一項復雜和系統(tǒng)工程,牽涉到的部門和行業(yè)繁多,需要政策和體制上一些突破,也可能需要打破一些現(xiàn)有的利益藩籬,采取“自下而上”的建設路徑,即立足于行業(yè)探索學分銀行建設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國家開放大學曾經推行了雙證制教學改革項目,如學前教育專業(yè)(??疲W生通過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職業(yè)技能實訓等的課程之后,可以獲取國家職業(yè)資格保育員證書等。雖然該項目由于種種原因未能落地實施,但該項目對學歷與非學歷教育銜接和學分替換工作作了有益的嘗試。遺憾地是該項目還并沒有從知識、能力等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統(tǒng)一的認證標準去實現(xiàn)科學的互認標準和體系。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設計的《國家繼續(xù)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的研究與實踐項目認證標準制訂指導手冊》,基于鑄造行業(yè)等,已經著手開始制訂包括基本流程、工作步驟等統(tǒng)一的認證標準體系。本研究以“資歷學分”的標準體系構建為核心,以保育員培訓為例,試圖探索建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學分互認路徑。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轉換建立了以學分認證單元為中間“硬通貨”的轉換的方法。見圖2所示:
圖2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學分轉換方法意圖
具體步驟包括:
制定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學分認證單元,證明學習者在學完相應課程后的預期學習成果成效。主要包括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的掌握和提高程度以及資歷學分值等。制定方法見表3和表4的說明。
學歷課程以《學前兒童健康》課程為例,按照知識、能力、技能三個維度,制定出相應的學分認證單元。見表3所示:
表3 學歷課程認證單元示意圖
非學歷學習成果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fā)的保育員培訓證書為例,也制定出相應的學分認證單元。見表4所示:
表4 非學歷培訓證書認證單元示意圖[5]
以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保育員)為主要參照,以知識、能力、技能三個維度確立學分認證單元的級別。學歷和非學歷級別對應標準分別是高級-大專,中級-中職(高中),基于我國的學制,保育員初級證書暫不作學歷級別的對應。以“組織進餐”工作內容為例,其學分認證單元級別對應見表5所示:
表5 “組織進餐”學分認證單元級別[6]
學歷教育課程的考核方式可以分形成性考核和/或終結性考核形式,方式以開卷和/或閉卷等進行,以證實學習者確實已完成該課程,并取得相應的學習成果。國家職業(yè)資格證書的考核以學生通過國家人力資源社會和社會保障部統(tǒng)一組織的考試為準。對于有關培訓部門組織的其他保育員證書,由于其來源的隨意性和廣泛性,其經驗和能力貫穿在學習者整個復雜的知識體系中,所以,對照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通過統(tǒng)一組織考試與學科和課程專家認定相結合的互認方式。統(tǒng)一組織考試可以由各地市學分銀行管理中心組織。專家認定的方法見表6所示:
表6 非學歷學習成果的互認方法
一個專業(yè)所有課程的資歷學分相加既是該專業(yè)總的資歷學分。專業(yè)資歷學分和每一個課程資歷學分的構成見表7、表8所示:
表7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課程資歷學分構成
表8 學前教育專業(yè)必修課資歷學分構成
通過實踐,以保育員培訓為例,以“資歷學分”作為中間“硬通貨”的學分轉換方法,有效架起了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學分溝通的橋梁。但在實踐運行中,有些實施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如,對非學歷學習成果認定時,如何保證組織考試的標準能與構建的學分認定標準相匹配,專家認定的學分標準如何保證質量,對于線上學習取得的學習成果,如何保證學習身份的真實性等。實際上,構建科學、有效地學分轉化質量保證體系或許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對策。世界各國在學分銀行的建設必須同時構建質量保證體系,如資歷學分在香港實施的背后,有著嚴格的質量保證機制,如香港學術與職業(yè)評審局對資歷名冊評審和管理工作,聯(lián)校素質檢討委員會對普通高等教育8 大院校的監(jiān)管等。[7]學習成果認證的質量保障機制是整個認證過程的一個內在部分,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要明確選擇的評價工具是否合適,學分認證標準是否清晰,認證過程的公信力等問題,這些,將會在后續(xù)的研究中進一步予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