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詩歌中的揚雄居所:有意選擇與塑造的文化意象

2019-12-30 16:00:09任敬文
綿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揚雄居所陶淵明

任敬文

(四川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四川成都 610068)

用典使事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特色,它能使語言簡潔、意義蘊藉而豐富,典故在產(chǎn)生及形成過程中,其所指稱的意義也會隨著不同時代、不同詩人的使用及加工而有所變化,并最終形成較為固定的文學(xué)意象或文化符號。揚雄家世孤貧,為官而三世不遷,但他既安貧樂道、甘守寂寞,又勤于著述,留下眾多文學(xué)及學(xué)術(shù)作品,與其相關(guān)的典故也為后人所津津樂道,如獻(xiàn)賦為郎、甘守寂寞、閉門草玄及揚雄居所①等。曾有學(xué)者將揚雄典事置于儒學(xué)史中考察,如侯文學(xué)《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揚雄典事及其主導(dǎo)取向——以揚雄的儒學(xué)史境遇為參照》一文,雖涉及到揚雄居所,但對揚雄居所在我國古代詩歌意象中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演變情況并未做全面論述。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時對典故的選擇絕非隨意而為,尤其是在關(guān)涉到歷史人物時,多有后人的一番寄托在內(nèi),這也是歷代“詠史”詩繁榮的原因之一。歷代詩歌中揚雄居所的意象,包含著詩人的價值認(rèn)同和感情寄托,古代失意文人常從不得志而又品質(zhì)高尚的前圣先賢身上尋找慰藉,揚雄既“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dāng)世”[1]3514,又能于不遇時立言以不朽,自然就成了很好的寄托對象。此外,詩人對用舍行藏的自由意志的追求,對隱逸文化中清高孤寂境界的向往,也使得揚雄宅與陶淵明居發(fā)生了聯(lián)系,從而為揚雄宅注入了隱逸氣息,這對揚雄居所在詩歌中的意象演變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詩歌中揚雄居所意象的形成及變化過程也體現(xiàn)著不同時代詩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對揚雄的理解接受情況。

一、從人物到居所:有意選擇的詩歌意象

《漢書·揚雄傳》載,“(揚雄)實好古而樂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1]3583,指出揚雄既欲“立言不朽”,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靜亡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貴”[1]3514,所以“當(dāng)成、哀、平間,莽、賢皆為三公,權(quán)傾人主,所薦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1]3583。史書中的揚雄既甘守寂寞、好古樂道又勤于著書,既做到了《周易》所云的“遁世無悶”[2]26,又能“求文章成名于后世”?;诖耍瑩P雄在后世受到眾多文人的景仰,如韓愈認(rèn)為“荀與楊(即揚雄),大醇而小疵”[3]112,司馬光《讀玄》:“孔子既沒,知圣人之道者非子云而誰”[4]1,更是對揚雄推崇備至,這主要是就揚雄傳承儒道的功績而言。那么,詩人是何時開始在詩歌中使用揚雄的相關(guān)典事呢?據(jù)現(xiàn)存詩歌文獻(xiàn)可知,最早使用揚雄典事的是西晉左思《詠史》(其四):“寂寂揚子宅,門無卿相輿。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5]733在揚雄相關(guān)的諸多典故中,左思何以率先關(guān)注揚子宅?這似乎可從其身世得出答案。目前學(xué)界基本認(rèn)為左思出身寒門,他才高位卑,雖曾以《三都賦》搏得“洛陽紙貴”的轟動,又隨其妹左芬入宮而遷入京城,然限以當(dāng)時的門閥制度,卻始終沉淪下僚,郁郁不得志。左思《詠史》(其八):“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5]734,這“窮巷”“空廬”不正如揚雄宅一般的寂寥嗎?故從左思的身世及其仕宦經(jīng)歷出發(fā),他在詩中選擇帶有寂寥意象的揚雄宅而非諸如獻(xiàn)賦為郎等典故,就顯得合情合理。經(jīng)左思選擇和突出的揚雄宅所承載的寂寥意象,就成為了后世詩人較為關(guān)注的意象之一。

與揚雄居所相關(guān)的典事還有揚雄嗜酒,《漢書·揚雄傳》載“(揚雄)家素貧,耆酒,人希至其門”[1]3585,雖嗜酒而家素貧,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6]276,而陶淵明本身就具有家貧與喜飲酒的雙重形象。此后如吳均《贈周散騎興嗣詩二首》:“子云好飲酒,家在成都縣”[5]1739;杜甫《夏日楊長寧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醉酒揚雄宅,升堂子賤琴”[7]598;蘇軾《陳季常自岐亭見訪,郡中及舊州諸豪爭欲邀致之,戲作陳孟公詩一首》:“忽然載酒從陋巷,為愛揚雄作酒箴”[8]1057等詩,都是將揚雄的嗜酒和其居所結(jié)合在一起,亦符合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與酒密不可分的文化傳統(tǒng)。

揚雄居所雖只是揚雄相關(guān)典事之一,但卻在后世詩歌意象中頗具特色,這與揚雄居所的寂寥特征及中國文人的性格偏好不無關(guān)系。揚雄居所在詩歌中突出代指寂寥清靜、安貧樂道等品格,正如《漢書·揚雄傳》載揚雄自語“默然獨守吾《太玄》”[1]3573及所引的時人之語“惟寂寞,自投閣;爰清靜,作符命”[1]3584等,都極易引起后世詩人的的身世感慨與心理共鳴。南北朝戴暠《車馬行》:“鞏洛風(fēng)塵處,冠蓋相填咽……子云爾何事,門巷無車轍”[5]2099-2100;盧照鄰《長安古意》:“寂寂寞寞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9]82;虞集《書上京國子監(jiān)壁》:“神京極高寒,幽居了晨夜……揚雄不曉事,守道棲棲者”[10]第21冊,11,皆是以京城的繁華熱鬧來反襯出揚雄居所的清靜寂寥。此外,如謝靈運《齋中讀書詩》:“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5]1168;岑參《揚雄草玄臺》:“吾悲子云居,寂寞人已去”[11]230;宋劉攽《次韻晁單州詩六首》(其五):“自疑寂寞揚雄宅,最愛清和謝監(jiān)詩”[12]7249;宋王炎《和謝安國求硯》:“回首歙溪上,寂寞子云宅”[12]29730等詩,都聚焦于揚雄居所的“寂寞”特征,使其逐漸成為清靜寂寥的固定意象之一。又,揚雄雖以辭賦名世,但堅守儒道、勤于著述,“雄見諸子各以其知舛馳,大氐抵訾圣人……是非頗謬于經(jīng)”[1]3580,于是“象《論語》,號曰《法言》”[1]3580等;如此揚雄居所也和堅守儒道或?qū)W術(shù)著述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人們注意到了此點,并有所化用。如呂祖謙《又二首(代父倉部作)》(其一):“問字揚雄宅,談經(jīng)董相帷”[12]29139;陸游《遠(yuǎn)游二十韻》:“卜鄰揚雄宅,遂欲老鉛槧”[13]1876等,都對揚雄宅蘊含的著述精神有所發(fā)揮。以揚雄宅為典事入詩,將蕭疏寂寥的氣質(zhì)蘊于詩中,可借以寄托詩人對安貧樂道、勤于著述等操守與志向的推崇;從歷代詩人對揚雄居所蘊含精神的關(guān)注,既突出了揚雄高尚的人格魅力,更展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對清靜淡泊、安貧樂道等志趣情操的認(rèn)同與追求。

二、從現(xiàn)實到理想:揚雄居所的空間演變

1.作為蜀地的指稱。揚雄為蜀郡成都人,故其居所(尤其是郫縣故宅)在詩歌中也常用來代指蜀地,此種用法多見于詩人游蜀或送友人入蜀的詩中。如賈島《送友人游蜀》:“卓家人寂寞,揚子業(yè)凋殘”[14]60;鄭谷《蜀中三首》(其二):“揚雄宅在唯喬木,杜甫臺荒絕舊鄰”[15]7742;蘇轍《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鈐》:“揚雄老病久思?xì)w,家在成都更向西”[16]302;王禹偁《送臨清楊可主簿入蜀》:“子云應(yīng)有宅,為奠草玄堂”[12]775;元王士熙《送巨德新》:“揚雄宅古平蕪雨,諸葛祠空老樹煙”[10]第21冊,7。在此類詩中,揚雄居所不但成為蜀地的代指,也具有了與武侯祠、杜甫臺等成都文化地標(biāo)并舉的地位;同時詩人通過揚雄居所的特有意象為全詩渲染出不慕勢利、寧靜淡泊,安貧樂道的精神氣質(zhì),是對詩人自己或友人氣質(zhì)人格的肯定與贊揚。中國古代地方志中一個重要書寫項是地方先賢名人,如常璩《華陽國志》就記載了自西漢迄東晉初年的“賢士貞女”;故作為成都代表之一的揚雄,因其人而及其居所,因其居所而使人聯(lián)想起蜀地之先賢,這是揚雄居所作為蜀地指稱的重要意義之一。

2.以揚雄宅比喻自己或他人之居所。因揚雄居所寂寞、清靜而又志趣高雅,故不少詩人用其來比喻自己的居所,如宋王庭圭《和歐陽周弼》:“誰念揚雄寂寞居,忽逢佳士倒衣裾”[12]16787;宋陳造《寄嚴(yán)文炳》(其三):“子云草玄宅,門徑積莓苔”[12]28025等,都體現(xiàn)出詩人對揚雄及其所堅守之道的認(rèn)同與推崇。以揚雄宅比喻友人居所則常見于贈答詩中,借以表達(dá)對友人及其居所的贊賞,如王勃《贈李十四四首》(其三):“從來揚子宅,別有尚玄人”[17]100;孟浩然《初出關(guān)旅亭夜坐懷王大校書》:“永懷蕓閣友,寂寞滯揚云”[18]263;高適《哭單父梁九少府》:“夜臺今寂寞,獨是子云居”[19]87;蘇軾《次答邦直、子由五首》(其四):“恨無揚子一區(qū)宅,懶臥元龍百尺樓”[8]741;戴復(fù)古《訪楊伯子監(jiān)丞自白沙問路而去》(其一):“欲訪揚雄宅,扁舟過白沙”[20]44;李攀龍《題少方伯徐公明月軒》(其三):“看君如在揚雄宅,搦管《元經(jīng)》合有神”[21]274等,都能看出詩人借揚雄宅意象表達(dá)對友人志趣高尚、居處高雅的贊賞之意。從上述詩歌可看出,無論是以揚雄宅自比,還是比喻友人居所,都體現(xiàn)出對“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安貧樂道及勤于著述等志趣情操的贊賞,故揚雄居所意象又為詩人的心靈家園增加了一處清靜、淡泊與樂道的安頓之地。

3.題畫詩中的揚雄居所。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尤其是文人畫)多喜在山水間點染陋室一處或茅廬三兩間,以表林泉隱逸之趣,詩人們也注意到這一點,故題畫詩多有將揚雄居所與隱逸意象相結(jié)合者。如蘇軾《李伯時畫其弟亮工〈舊隱宅圖〉》:“近聞陶令開三徑,應(yīng)許揚雄寄一區(qū)”[8]2313-2314;張雨《題趙仲穆竹西圖為楊元誠》:“問訊揚雄宅,深居在竹西”[10]第31冊,359;王翰《題畫小景》:“由來揚子宅,寂寞閉丹丘”[10]第64冊,136。從上述“隱宅圖”等可以看出揚雄居所意象在題畫詩中具有“隱逸化”的傾向,這種變化是由史書中的現(xiàn)實上升到詩畫中的理想。歷史記載的揚雄并非幽居山林的隱者,而詩人卻在題畫詩中賦予揚雄居所以隱逸之氣,這背后蘊涵的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安貧樂道、不慕富貴、不隨流俗等志趣的贊賞與推崇,如同中國文人畫中的居所,更多的是表達(dá)一種詩意的棲居。揚雄居所的清靜寂寥、好古樂道與我國詩歌喜愛表達(dá)清高孤傲、遺世獨立的氣質(zhì)一脈相通,也與文人畫高格自標(biāo)、不染塵俗之意趣相契合,經(jīng)由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熏染和歷代詩人的有意塑造,揚雄居所儼然成了文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園之一。

三、揚雄居所組合意象:以揚雄宅、淵明居并舉為例

與揚雄居所同時使用的典故范圍很廣,人物眾多,常見如原憲、顏淵、賈誼、司馬相如、董仲舒、蔡邕、王粲、諸葛亮、陶淵明、杜甫等。如蕭綱《君子行》:“從容子云閣,寂寞仲舒帷”[5]1903;蘇軾《虔守霍大夫、監(jiān)郡許朝奉見和,復(fù)次前韻》:“揚雄未有宅,王粲且登樓”[8]2430;宋胡宿《送劉閱東游》:“一區(qū)揚子宅,四壁長卿家”[12]2123等。這些與揚雄并舉的人物或安貧樂道,如原憲、陶淵明;或淡泊明志,如諸葛亮;或郁郁不得意,如賈誼、王粲、杜甫等。揚雄居所意象所承載的內(nèi)涵在詩人筆下逐漸變得豐富多樣。在眾多組合人物中,揚雄與陶淵明的并舉現(xiàn)象較為突出,值得深入討論。

揚雄以“獻(xiàn)賦為郎”在朝多年,雖“三世不遷”,依然能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獨守寂寞、淡然處之;陶淵明則屬主動辭官歸隱田園,被后人贊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兩人身世經(jīng)歷多有不同,但精神實質(zhì)則頗多相通之處,如前面所提到的家貧與喜飲酒即是一例。而從關(guān)注揚雄居所到將其與陶淵明居所并舉,應(yīng)當(dāng)是詩人的有意選擇與塑造。據(jù)現(xiàn)存詩歌文獻(xiàn)可知,隋末唐初的王績已開始在詩中將揚雄和陶淵明的居所并舉,如《田家三首》:“草生元亮徑,花暗子云居”[15]478;王績是隋末唐初著名隱士,其詩將揚雄與陶淵明居所并舉,既表達(dá)了他的隱逸之志,亦使揚雄宅意象開始具有了隱逸色彩,此后類似用法逐漸增多。如蘇轍《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其六):“揚雄執(zhí)戟雖久,陶令歸田未能”[16]111;宋李彌遜《再用碩夫韻》(其二):“一區(qū)未辦揚雄宅,駟馬不過淵明廬”[12]19308;方回《次韻劉元煇喜予還家攜酒見訪三首》(其一):“荒蕪淵明徑,寂寞子云宅”[10]第6冊,270。此外,歷代“和陶詩”中也多有使用揚雄居所意象者,如晁補之《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其十五):“幼聞錦江春,欲訪子云宅”[12]12767;宋李綱《次韻和淵明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一):“三徑淵明居,一區(qū)子云宅”[12]17600;宋滕岑《和陶淵明飲酒詩》(其十五):“愛酒揚子云,家世一區(qū)宅”[12]29605。

《漢書·揚雄傳》所載揚雄既非逸民又非隱士,何以眾多詩人將其與陶淵明并稱,而且在本以表達(dá)對陶淵明人格尊崇的“和陶詩”中也多提及揚雄居所?這些有關(guān)揚雄居所的意象指稱已超出史書所載,體現(xiàn)的是后人的有意選擇和塑造,并非單純的典故征引。蕭統(tǒng)稱贊陶淵明“安道苦節(jié)……不以無財為病”[6]614,在安貧樂道這一品格上陶淵明與揚雄頗為相合;又陶淵明《飲酒》以揚雄“嗜酒”入詩,可見他對揚雄的身世及人格也有共鳴,故二人同時出現(xiàn)在后世詩歌中就不足為怪了。因陶淵明居所特有的隱逸氣質(zhì),而賦予揚雄居所以隱逸色彩,屬于詩人在典故選擇時的有意之舉,恰如淵明居是古代失意文人的精神家園,揚雄宅也被塑造成詩人的心靈棲息與精神寄托之所。

四、結(jié)語

居所是一個人獨立的棲息場所,體現(xiàn)的是個人的生活志趣和生活品位,但儒家向來強調(diào)“慎獨”,故在儒家文化價值體系下,私人居所中的生活狀況也常被用作人物評價的標(biāo)準(zhǔn)之一;如《論語》記載孔子“燕居”以展現(xiàn)圣人風(fēng)范的日常一面,后世亦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之論等。揚雄居所承載的是揚雄安貧樂道、不慕富貴、勤于著述等高尚人格,“窮”之于揚雄形象的提升頗多相助之功,正如有學(xué)者言:“就文學(xué)史來看,揚雄宅里不遇的牢騷只是個別詩人的賦予,詩人們更多開掘的,是揚雄宅里與匱乏的物質(zhì)生活、平凡的社會地位相伴的高雅情趣。”[22]左思率先在詩中提及揚雄宅,既包含有對自我身世的感慨與無奈,也有對古圣先賢精神的繼承;若從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誘導(dǎo)因素來看,才高位卑、貧寒寂寥及沉淪抑郁等皆是產(chǎn)生文學(xué)作品的豐厚土壤。歐陽修云:“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盵23]612歷代詩人對揚雄宅意象的頻繁使用,突出展現(xiàn)了中國儒家文化中對“窮”的獨特文化觀照視角:文學(xué)上,如“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24]700的評論心理,詩歌選材時對山林陋巷等的偏愛勝過朱門畫棟的價值取向;藝術(shù)上,如文人喜畫江雪孤舟、岸芷汀蘭等清寒孤寂的題材,而很少眷顧珠簾鬧市、牡丹芍藥等繁華富貴的題材。

《尚書·洪范》“六極”之“四曰貧”[25]127,但儒家文化塑造出的民族性格,使得在某種歷史語境下“貧窮……被賦予了‘仁義’的道德內(nèi)涵”[26],孔子盛贊顏回“在陋巷……不改其樂”[27]137,班固批評司馬遷“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jìn)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1]2738。儒家文化所褒揚的正是能甘守“賤貧”的“處士”,所謂“憂道不憂貧”“君子固窮”皆是如此。在這種文化體系中,需要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28]47,詩歌能起到巨大的慰藉作用,故經(jīng)由詩人有意選擇與塑造的揚雄居所,便成為能引發(fā)詩人共鳴的文學(xué)意象之一。此外,揚雄宅與淵明居以及其他眾多名人居所一起,完善了我國獨特的居所文化,即講求清靜幽雅的格調(diào),重視文化意蘊的比附,以簡陋為古樸等獨特的文化價值取向。整體來看,詩歌中的揚雄居所意象揭示出中國居所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即物質(zhì)構(gòu)架只是居所的外在形式,居住者的人格魅力與居所承載的文化精神才是核心與靈魂。正如劉禹錫《陋室銘》云:“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9]132揚雄居所在詩歌中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nèi)涵,值得我們繼續(xù)傳承與發(fā)揚,同時也可為當(dāng)下名人故居的保護(hù)開發(fā)以及當(dāng)代的居住文化建設(shè)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注釋:

① 本文所言揚雄居所,指成都郫縣故宅、梓州子云亭、校書之天祿閣、草玄臺等廣義上的揚雄居所。

猜你喜歡
揚雄居所陶淵明
你好,陶淵明
試論揚雄《法言》對儒學(xué)的發(fā)展
揭秘2020樓市密碼! 為什么是她能成為高端買家的終極居所
芻議揚雄筆下的蠶桑及民生觀
揚雄的蠶叢說與史學(xué)價值
西漢揚雄《太玄》律學(xué)思想的初步認(rèn)識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與自然共生的多代居居所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指定居所監(jiān)視居住執(zhí)行監(jiān)督工作面臨的難題與對策
佛学| 胶州市| 永顺县| 腾冲县| 勃利县| 两当县| 海口市| 太和县| 彭州市| 育儿| 肥东县| 贵阳市| 渝北区| 陕西省| 天津市| 二连浩特市| 十堰市| 湛江市| 五指山市| 淳化县| 大新县| 余干县| 崇明县| 亚东县| 洛阳市| 繁峙县| 安多县| 土默特右旗| 大港区| 罗甸县| 娱乐| 慈溪市| 赤水市| 准格尔旗| 扶绥县| 宣武区| 都昌县| 平利县| 伊吾县| 大渡口区| 叶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