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芝
軍隊離休退休干部安置工作(簡稱軍休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政府行政職能,也是一項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直接聯(lián)系的事務,關系到國家的穩(wěn)定和建設。因此,做好軍休工作對促進社會穩(wěn)定及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意義重大。根據(jù)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2018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正式掛牌,為軍隊轉業(yè)干部、復員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等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彰顯了國家對在職和退役軍人工作的高度重視。此前,2007年2月,民政部下發(fā)了《民政部關于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始在軍休工作系統(tǒng)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為軍休干部開展社會工作專業(yè)服務,滿足其需求,彰顯國家對軍休干部的重視。軍休社會工作是軍隊社會工作的一個領域。軍隊社會工作是運用社會工作知識和方法,對軍人及其家屬和軍隊社區(qū)提供的一種專業(yè)服務。進行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發(fā)展軍休社會工作,為所有在職和退役軍人提供社會工作專業(yè)服務關乎這個群體及其個人和家庭的福祉,關乎國防安全,因而意義重大。
為深入了解和研究社會工作在軍休工作中的功能與作用,推進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方法,以焦點小組方式收集資料,分別對北京、山東、河南、四川等4地軍休社會工作試點單位的軍休所管理者、軍休工作人員和軍隊離退休干部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訪談及文獻研究。在上述調查研究基礎上形成的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的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期望通過對試點單位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軍休社會工作的典型經(jīng)驗及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地剖析,為軍休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yǎng)及隊伍建設,進而發(fā)展本土軍休社會工作,以更好滿足軍休干部群體的需要,提高他們的福祉,提供系統(tǒng)性的經(jīng)驗性資料和理論支撐。
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能夠運用社會工作專業(yè)方法為軍休干部提供服務的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以服務和化解軍休干部從退休安置到退休后晚年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個人內在因素、外在政策及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退休后遇到的適應困難與問題,滿足軍休干部的需要,增進軍休干部的福祉,提高軍休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因此,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離不開社會工作的開展,即軍休社會工作人才的隊伍建設是以社會工作為依托的,在具體的軍休服務中社會工作人才才得以發(fā)掘、培養(yǎng)和成長。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希望借助對試點單位的領導和管理干部、工作人員和軍休干部的深度訪談,獲得試點單位在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上的具體做法、采取的措施,在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中所開展的軍休社會工作的內容和方法,以及這些服務在滿足軍休干部需要方面與傳統(tǒng)軍休工作的差異等問題的深度理解,通過對個案的解剖,展現(xiàn)社會工作試點工作對軍休工作產(chǎn)生的影響,總結軍休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及其成效,從而探討社會工作在軍休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軍休社會工作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研究的具體目標是:
1.系統(tǒng)地收集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的經(jīng)驗資料,描述和回答軍休干部的主要社會—心理需要,試點單位開展軍休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軍休社會工作的目標和基本理念,軍休社會工作的實施與過程,以及軍休社會工作的效果。
2.研究和評估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的成果,呈現(xiàn)軍休工作引入社會工作對軍休機構的服務管理產(chǎn)生的實際影響,發(fā)現(xiàn)不足,為軍休機構進一步提動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改進軍休機構的服務管理工作提出建議。
3.總結試點單位軍休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經(jīng)驗,以及軍休社會工作發(fā)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模式。
本研究采用焦點小組、深度訪談、實地觀察和文獻研究的方法,以民政部2007年2月下發(fā)的《民政部關于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為基本指導,對試點單位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情況和經(jīng)驗進行系統(tǒng)的資料收集和整理,通過對典型個案的解析呈現(xiàn)試點單位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情況,及在軍休工作中引入社會工作服務軍休人員所進行的探索和實踐。
1.研究過程
(1)選擇北京、山東、河南、四川等4地試點單位和非試點單位的軍休干部安置部門和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yǎng)所(簡稱軍休所,或軍休中心)進行實地調查,運用焦點小組方法對上述軍休工作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同時對所選擇的研究樣本單位的軍休干部進行深度訪談;收集研究資料。
(2)通過對焦點小組和深度訪談資料的分析,描述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軍休社會工作的開展狀況,說明社會工作在軍休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
(3)在上述基礎上,通過比較分析初步總結出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軍休社會工作發(fā)展的經(jīng)驗與模式,討論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軍休社會工作的內在邏輯。
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為獲得對4地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軍休社會工作開展情況的總體把握,本研究首先從文獻資料入手,對有關軍休工作的各種政策文獻進行了收集整理,同時搜集研究樣本單位在軍休工作、和軍休社會工作方面的文本資料,包括工作總結、經(jīng)驗介紹資料;通過對研究樣本單位行政負責人的訪談,獲得有關開展軍休社會工作的具體工作制度和資料。這些為本研究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軍休社會工作的功能與作用提供了豐富的文獻和經(jīng)驗事實資料。
(2)焦點小組
為全面深入地了解試點單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成果,本研究采用焦點小組方法對5個試點單位和4個非試點單位軍休所(見表一)的行政管理層和工作人員進行了焦點小組訪談,利用半結構訪談大綱收集9個所的感性資料,包括制度建設、激勵措施、崗位設置、獲得社會工作專業(yè)資格的人員情況、參與社會工作職業(yè)水平考試的人數(shù),以及開展軍休社會工作的情況、軍休社會工作與軍休工作的異同,以及開展軍休社會工作對軍休工作的影響的看法及評價等。
“焦點小組”在幫助獲取研究資料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焦點小組是質性研究資料收集的一種方法,是一種集體訪談的形式,訪談的問題通常集中在一個焦點上,由研究者組織參加訪談者對問題進行討論(陳向明,2000)。
焦點小組訪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關系,而關系的建立和保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雙方就有關事宜達成的共識”(陳向明,2000)。為使焦點小組順利進行,訪談開始時,首先向參加焦點小組的研究對象解釋研究目的,在取得他們的認可后進入正式訪談。在小組進行過程中,對過程作了筆記,記錄小組過程中研究對象的互動情況和他們使用的一些有特別意義的詞語,盡量完整地記錄他們的談話。
表1 焦點小組/研究樣本單位及數(shù)量
(3)深度訪談
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的方法,使用訪談大綱對9個軍休所的領導和管理層、工作人員和軍休干部進行了訪談,獲得了上述人員對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軍休干部的需要和軍休社會工作在滿足軍休干部需要中的作用的第一手資料。
(4)實地觀察
研究過程中,筆者不以先入為主的“前設”或“偏見”為標準,而是注意在訪談、參觀、會議等不同場合與研究對象的密切融入和互動,希望借此能夠與研究主體—研究對象達到“視域融合”(伽達默爾,2010)。
1.試點和非試點軍休所
為研究并評估試點單位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成果,總結社會工作在軍休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選取4地9個軍休所(其中,5個試點單位,4個非試點單位)收集資料(見表1),以分析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成果,研究并評估軍休社會工作對軍休工作的影響。
2.軍休干部和軍休工作人員
為獲得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對軍休工作的意義和影響的資料,研究還選取了5個試點單位和4非試點單位中的軍休干部和軍休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了深度訪談,共成功訪談軍休干部32人,其中:試點單位21人,非試點單位11人;軍休工作人員35人,其中:試點單位20人,非試點單位15人;受訪軍休干部和軍休工作人員共計67人次(見表2)。
表2 受訪軍休干部和軍休工作人員人數(shù)
本研究以“需求的優(yōu)先性”、試點工作“設計的有效性”、“命中率”及“資源利用效率”、和“工作的效果”(康曉光,2004)為框架,研究并評估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對軍休工作的意義,以及軍休社會工作的功能與作用。首先,在對軍休干部心理—社會需要評估的基礎上,用“需求的優(yōu)先性”分析研究和評估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發(fā)展軍休社會工作的必要性,即從軍休工作的需要來看其是否滿足了軍休干部的迫切性需要,揭示軍休社會工作的作用與功能;以試點工作“設計的有效性”來考察試點單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情況,分析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對實施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開展軍休社會工作的影響,以此分析評估各試點單位所采取的措施和開展的工作是否能夠促進人才隊伍的建設;以“命中率”“資源利用效率”來評估社會工作對軍休干部需要滿足的狀況,從而分析評估試點單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成效;最后以“工作的效果”來分析并總結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軍休社會工作的模式和經(jīng)驗。
為將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理念與軍休社會工作的實施過程聯(lián)系起來,用經(jīng)驗資料來描述和呈現(xiàn)在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軍休社會工作實施過程中軍休工作發(fā)生的改變,研究采用了探索—描述性研究設計方案,以“過程—結果”模式來呈現(xiàn)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方案的設計、軍休社會工作的實施過程及其實際效果,其具體研究和評估步驟如下圖所示(Ginsbert:191)。
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研究的四個步驟圖
本研究以“需求的優(yōu)先性”、試點工作“設計的有效性”、工作“命中率”、“資源利用效率”和“工作的效果”,研究和評估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意義與效果,進而分析開展軍休社會工作的必要性與軍休社會工作滿足軍休干部需求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對“需求的優(yōu)先性”考量是對一項工作目標群體的評估。目標群體是誰?或者說,誰是這個項目的受益者?項目要滿足他們的哪些需求?對于他們來說,這些需求是最重要的和最緊迫的嗎?這些問題構成了“需求的優(yōu)先性問題”。對軍休機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情況和工作成效進行研究和評估,首先要看這項工作是否滿足了“需求優(yōu)先性”的要求,即以“需求的優(yōu)先性”標準來研究檢驗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發(fā)展軍休社會工作的必要性。
研究發(fā)現(xiàn),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與軍休社會工作的推行從“需求的優(yōu)先性”來說,首先是它回應了軍休干部的需要,也回應了軍休工作的需要。用軍休工作者的話說就是:“軍休服務管理機構開展社會工作勢在必行”(bj-al-gz-md),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軍休干部的需求
在試點單位的管理層和工作人員看來,軍休機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軍休社會工作,首先是以滿足工作對象的需求為出發(fā)點的,軍休干部是這項工作的最主要的目標群體,是最終的受益人,其原因在于,軍休干部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既有這個特殊群體的特殊需要,如心理、精神關照服務(需要);也有社會一般老人的共性需要,如健康維護、居家養(yǎng)老、社會參與、社會尊重、人文關懷等(bj-al)。軍休干部的具體需求表現(xiàn)為下面幾個方面。
(1)軍休干部安置適應與身份和角色轉化的需求
從部隊轉到地方,并不是所有軍休干部都能很順利的完成這種轉變。原因在于,軍休干部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為軍隊和國防建設貢獻了大半生精力,有著很深的軍隊情結,軍地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使得他們在移交安置過程中面臨很大的適應壓力(bj-als)。長期的部隊工作經(jīng)歷使得軍休干部習慣部隊的工作模式,部隊生活的供給制與社會化的安置生活反差很大,有些軍休干部對此不是很適應,甚至不認可地方安置。南陽的一位軍休干部對此有這樣的觀察:部隊都有老干部辦,當時就宣傳軍隊整編的好處:占編會影響戰(zhàn)斗力和管理、增加部隊的工作壓力,所以動員交地方。當時地方也不愿接,干部中抵觸情緒大,因為在部隊待了一輩子了,不習慣地方生活(nyes-gb)。加之地方安置后各地的生活費用和醫(yī)療費用因地方物價水平不同而存在差異,造成老干部由安置適應困難而帶來角色身份的轉化困難,“經(jīng)常與過去比,與在職人員比,有失落感”(scct)。四川一位軍休干部說:我適應地方?jīng)]問題,因為我想得開,但我的老領導想不通。在這個問題上我常問“我是誰?”我原來是處長,現(xiàn)在是干休所的普通黨員(scctxym)。
導致軍休干部安置后適應困難的另一個原因,是部隊的遺留問題。例如,J市A所的軍休干部大多自總參機關和各部局退休,他們在移交前存在房屋產(chǎn)權等遺留問題,加之對軍隊房改政策有不同解讀,軍休干部對原單位的意見較大(bj-al)。本研究發(fā)現(xiàn),類似J市A休所的問題在各地軍休干部中普遍存在。
與安置適應相伴隨的是軍休干部角色轉變的需要。從指揮千軍萬馬的指揮員到褪下軍裝的普通市民,軍休干部要經(jīng)歷一個社會身份和角色的轉變,這不僅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需要協(xié)助。接受訪談的軍休干部zhy的經(jīng)驗很有典型性,代表了軍休干部社會身份和角色轉變對他們退休后生活的意義:管部隊時是我說了算,退休后成為一介平民。為了讓自己適應這種轉變,我退休后一天沒休息,就去賓館守大門。別人不理解,單位說給部隊丟臉。我目的是改造性格,把火氣壓一壓,由“老爺”改為“孫子”。經(jīng)過三年,目的達到了(bj-al-gb-zhy)。另一位軍休干部的話也印證了軍休干部安置適應和角色轉變需求的存在:我花了三五年的時間才適應地方,主要是因為帶了很多遺留問題(bj-ydl-gb-fxc)。
(2)社會參與的需求
軍休干部政治素質高,擁有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技能,身體好的有熱情也有條件參與社會活動,他們“不服老,希望發(fā)揮余熱,覺得在社會上從事一些工作,還有價值”(bj-ydl-gz-z)。軍休干部的社會參與需求在社區(qū)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許多“老干部愿意參加表演,但缺少演出機會。得獎特別高興,有強烈榮譽感”(bjalhx)。此外,關心社會,希望對社會有貢獻是軍休干部的共同需要,他們“遇到需要捐款的時候,很多家庭條件不好的軍休干部也非常踴躍”(qd-wzx-gz-gkz)。
(3)社會交往需求
與退休前相比,軍休干部“比較少和人來往了”,因此有強烈的社會交往需求。很多軍休所每年的運動會提供了大家相聚的機會,受到軍休干部的歡迎。有些軍休干部抱怨“地方上都組織旅游,我們這個待遇都沒有,雖說現(xiàn)在年齡大了,出門風險大。本市的活動也安排很少。不管怎么樣,活動得安排”(qd-ezx-c),反映了軍休干部對社會交往的強烈需要。
(4)居家養(yǎng)老需求
軍休干部中有些人年事已高,生活需要照顧,他們希望“多提供些服務”(bj-al-gb-cdk),包括:“生活上的做飯、清潔小時工等,需要很迫切,還有醫(yī)療上門服務等”(bj-ydl-gz-z)。有些年紀大需要照顧的軍休干部,“家里都請保姆照顧”(bj-ydl-gz-wb)。但有些老干部住得比較分散,身體又不好,希望能夠提供居家養(yǎng)老服務(qd-wzx-gz-lj)。
2.軍休工作干部的需要
軍休機構認為,培養(yǎng)軍休社會工作人才和開展軍休社會工作的必要性也來自于工作人員的需要。本研究發(fā)現(xiàn),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與發(fā)展軍休社會工作的另一目標群體,是軍休工作人員,他們也是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受益方。
如上所述,軍休工作涉及軍隊工作與建設,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但軍休工作人員的經(jīng)驗是,軍休工作不好做。而對軍休干部的工作與一般老人工作不同,雖對象都是老人,但軍休老人是“軍人”身份的轉化,這使得軍休“工作對象的起點特別高,都是領導”(bj-al-gz-md)。這種特殊身份使得軍休干部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比較高。此外,軍休工作的對象不僅限于軍隊的離退休干部,還包括退休士官及軍隊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軍休工作也就不僅限于“安置”,還包括服務管理,落實“兩個”待遇。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帶來了軍休工作的難度:“一方面,軍休干部長期的工作經(jīng)歷養(yǎng)成了他們黨性、原則性強的特點,另一方面,由于退休時間長短不一,很多人對政策法規(guī)的了解又停留在工作時期,有些甚至“停留在計劃經(jīng)濟階段”(ny-jxers),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遇到軍休干部對政策法規(guī)不理解時,不僅要做耐心細致的工作,還要針對軍休干部的實際需要提供服務。但是,很多工作人員“對老年心理不太理解,不懂軍休干部想什么,你說話他也未必懂,雙方互動出現(xiàn)問題。工作人員單純從工作角度考慮問題,老年人不支持,如何讓其接受是個問題”(bj-al-gz-md)。軍休工作的復雜性要求工作人員不僅要懂得黨的政策方針,還要懂得軍休干部的心理,掌握正確的方法滿足軍休干部的需求。但實際工作中,“平常的解決方式就是憑自己多年經(jīng)驗,盡自己最大努力,非正式的方式(開玩笑、找家屬等)”(bj-ydlgz-z),制約了軍休工作的開展,迫切需要專業(yè)的工作方法以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其次,軍休工作壓力大,工作人員客觀上存在工作倦怠問題。例如,J市A軍休所成立后已接收軍休干部1482名,目前工作人員與軍休干部的比例約為1:20,承擔著軍休干部的組織管理、干部人事管理、行政管理、待遇發(fā)放、醫(yī)療保健服務、文體活動開展等20多項管理和服務任務,工作壓力大,工作中也存在不被軍休干部理解時的困擾。J市軍休辦領導認為,軍休“工作里面缺了一塊,工作人員自身工作也得做。面對高職務的老前輩,叔叔大爺,經(jīng)常受委屈,長期在這種環(huán)境下有壓力,積壓怨氣;老是提心吊膽,耐著性子,忍著悲痛干工作,和精神病院的醫(yī)生似的,發(fā)生職業(yè)病,也需要疏導情緒,需要正確認識服務對象和遇到的事情”(bj-jxb-hj)??梢?,工作人員也存在進行壓力釋放和情緒調適的需要。
3.軍休工作機構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需要
軍休工作機構的性質和工作內容是其需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發(fā)展軍休社會工作的重要原因。軍休工作部門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員認為,軍休工作涵蓋了管理與服務。軍休工作對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但原來單純的民政工作①軍休工作原為民政工作的一部分,2017年國家機構改革中,劃給退伍軍人事務部。不能整合社會資源,在多部門各自存在不同行政職能的情況下很難做到心往一處使,大量的工作僅依靠一個部門努力,難以達到理想狀態(tài)。例如,J市A所的1482名軍休干部集中居住在9棟師職級干部樓內,管理和服務工作涉及政工、財務、文體活動、醫(yī)療保健、服務管理等,這些工作以落實軍休干部兩個待遇為中心,需要統(tǒng)籌多部門才能達到工作目標。此外,軍休工作機構對一些需要進行矛盾化解和軍休干部情緒舒緩的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務方式單一,社會資源整合不充分,難以滿足服務對象日益增多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要,無法有效、系統(tǒng)應對和解決新的、復雜的問題(bj-als)。
從上述軍休干部的需求、工作人員需求和機構的需求來看,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軍休社會工作的目標群體包括上述三個部分,其中心是滿足軍休干部存在的心理和社會需求,目標定位清楚,符合“需求的優(yōu)先性”要求。
從“設計的有效性”來看推進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方法,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試點單位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推進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軍休社會工作。
1.領導重視
研究發(fā)現(xiàn),“領導重視”是試點單位進行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軍休社會工作的共同點。試點單位基本都是軍休工作的先進單位,“領導重視”的原因之一也是希望通過進行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帶動軍休工作專業(yè)化,提升工作效能。例如,Q市民政局對軍休工作一直很關注,他們認為“軍休工作雖然不是中心,但影響中心;雖然不是大局,但影響大局”(qd-wzx-lsz)。在這種認識下,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軍休社會工作在Q市兩個試點單位得到有力、有序地推進。
J市A軍休所是新舊軍休工作政策交替時期成立的,接收軍休干部人數(shù)多,情況復雜,為做好軍休工作,從J市民政部門對運用社會工作方法探索新型軍休服務管理模式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和關照,主要領導親自規(guī)劃指導,幫助建立做A所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統(tǒng)分結合”工作模式;并認為,要服務“軟件”和設施“硬件”兩手抓,強調引進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來創(chuàng)新軍休服務管理工作。試點單位所屬局、辦領導的重視,為試點單位從促進軍休工作,進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打下了基礎。
2.組織動員
領導的重視只是發(fā)展社會工作的條件之一,軍休工作機構工作人員的參與才是根本保障。調查發(fā)現(xiàn),在試點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各試點單位都進行了動員,倡導軍休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yǎng),積極鼓勵工作人員應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同時“對工作人員闡明學習社會工作對集體、個人和軍休工作對象的好處”(qd-wzx-sz)。組織動員為試點單位培養(yǎng)社會工作人才、在工作中推行社會工作打下了群眾基礎,增加了軍休社會工作的知曉度和宣傳面。
3.專業(yè)培訓和激勵
如何進行工作,采取何種措施推進軍休社會工作人才建設,是試點工作能否有效和成功的重要因素擴大了。調查發(fā)現(xiàn),試點單位為推進試點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加強社會工作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包括工作技能和利用政策的能力兩個方面。從對軍休工作工作人員培訓效果來看,培訓不僅起到了普及社會工作知識的作用,重要的是使原來不知道軍休社會工作為何物的工作人員初步了解到了它的理念和方法。S省試點單位一位工作人員的經(jīng)驗是:我參加過社會工作的內部培訓,我們所的專職社會工作者講了一次,上級部門還辦了一期培訓班。以前“跟老干部溝通是以護理知識、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為中介,現(xiàn)在有了社會工作知識能更好地溝通,有護理知識加上社會工作知識就比較好交流,你關心他(老干部),他就信任你”(sc-ghs-gz-yf)。研究發(fā)現(xiàn),培訓不但幫助工作人員嘗試在軍休工作中應用社會工作知識和技巧,也使他們反思過去工作的不足。一位試點單位的工作人員說:我本人學習過一點社會工作,接受過培訓,到我國香港、澳門參觀過,比如看香港的圣公會服務。其實與香港相比我們只做了一半,技巧上做得不夠,方法不到位,被服務者的感受不一樣(sc-ghs-gz-dsg)。可見,培訓是在軍休工作中運用社會工作方法,激發(fā)工作人員學習軍休社會工作最基礎的工作。
第二,激勵?!凹睢笔峭苿訖C構工作人員學習運用軍休社會工作的手段。調查發(fā)現(xiàn),5試點單位普遍建立和使用了有力措施激發(fā)工作人員學習軍休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Q市一試點單位的領導對軍休社會工作人才培養(yǎng)“非常重視,每人發(fā)一套社會工作考試培訓教材,凡是報名參加社會工作師考試的,報名、住宿等一系列費用都由單位出”(qd-wzx-gz-gkz)。N市E所“很重視社會工作人才培養(yǎng),對學習的職工表示肯定與鼓勵,強調提高工作素質與理論水平。2007年,16人參加社會工作職業(yè)資格考試,所長親自帶隊送考,書費、學費全報,吃住所里全部負責,鼓勵學習一技之長”。除為工作人員免費發(fā)放學習和考試教材外,J市A所還建立了一套鼓勵工作人員學習、運用軍休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的措施,包括對取得社會工作師職格人員評優(yōu)時加分,精神獎勵等。C市G所不但積極支持“省里社會工作“百人工程”分派到所里來的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在編制不到位的情況下,還給其生活補貼費用”(scghs-dsg)。
第三,鼓勵工作人員在干中學習和運用軍休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C市G所的做法是:“學習軍休社會工作之后,我們嘗試把專業(yè)方法引進來,領導通過參觀,帶著工作人員提高技巧。在引入軍休社會工作后我們創(chuàng)造了3+1模式,即用社會工作模式的心理輔導(做軍休干部個別工作)、開展疾病康復知識講座、小組活動(助人自助),營造一個健康、歡樂的新生活方式。在(工作)技巧上提高了很多。我們感到老干部群體需要社會工作。”(sc-ghs-gz-dsg)
Q市W中心劉所長的話對上述措施的意義做了概括,可以看到試點單位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之于軍休社會工作意義的認識,頗具典型性:2007年成為試點單位,但2009年自己調過來當中心主任時,有關工作做得并不多。后來才召開會議,出去學習,成立社工科。以前有人員,但沒有設社會工作科。自己在工作人員大會上講話,動員大家都學社會工作。我給他們講,不是學的東西“用上用不上”的問題,而是你在工作中“遇上時用上用不上”的問題。而且,從個人角度,社會工作師是中級職稱,屬于科級待遇,對個人進步和提高待遇有好處,對個人的靈魂凈化和對自我問題的認識也很有幫助。單位對工作人員學社會工作是大力支持的??荚囉玫臅蓡挝唤y(tǒng)一訂購,不夠報考條件的也給買了書??荚嚨氖乘拶M用(需要到省會J市考試)、培訓費也由單位承擔。青島市人事局政工處也講了,單位出錢,換回的是無形的東西。2009年有14人報考。有些社工的道理,比如“助人自助”,我也在大會上和大家討論,講明白,增強信心??傊?,是精神開導和物質推行并重(qd-wzx-gz-lsz)。
4.制度建設與組織架構為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制度建設”是促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而采取的重要措施,5個試點單位中有2個采取了以制度建設先行促隊伍建設的工作方法先行建設了相關社會工作制度。Q市W中心和J市A所的做法是在原由行政架構內增設社會工作部門。Q市W中心原有4個職能科:綜合管理、文化康樂、組織宣傳和生活保障,其中綜合管理科與社工科科長“雙肩挑”。“因為社會工作者的正式編制從組織部和人事部還沒下來,底下不好操作,所以將社會工作科、社會工作站設在綜合管理科下面,人員之間可以互相搭配”(qd-wzx-lsz)。J市A所是設立社會工作辦公室和9個社會工作小組。社會工作機構的宗旨是弘揚社工理念,運用專業(yè)知識,服務工休人員,促進工作發(fā)展。J市A所與Q市W中心做法的不同之處是,社會工作辦公室受軍休所直接領導,相似之處是,具體事務由服務管理部承擔。社會工作辦公室設主任1名、由1名副所長兼任,副主任1名、由服務管理部部長兼任。
從實踐上來看,雖然不同地方“制度建設”的具體做法不同,但它們從組織上保證了將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落到實處,有力促進了社會工作的開展。
5.以社會工作職業(yè)資格考試作為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抓手
調查發(fā)現(xiàn),軍休工作人員參加社會工作職業(yè)資格考試,是試點單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也是他們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調查的5個試點單位都積極鼓勵工作人員學習社會工作知識,參加社會工作職業(yè)資格考試(見表3①左面數(shù)字為該單位工作人員數(shù),右為參加資格考試的人數(shù)。),并全部都為參加“資格考試”的工作人員提供了學習教材。但各單位受地區(qū)社會工作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影響,通過率不同,例如,C市G和C兩個軍休所“所有職工都參加了社會工作師考試培訓,但因為地震后工作忙,都沒考過”(sc-ghs-dsg)。借助于J市強大的社會工作專業(yè)院校開展社會工作培訓,J市的A所一次就有9人通過社會工作師職業(yè)資格考試;而N市的軍休所雖然有單位的積極支持,但由于沒有開展過培訓,所以通過率相對低很多。通過參加社會工作職業(yè)資格考試,一部分工作人員取得了社會工作師資格,成為試點單位開展社會工作的重要專業(yè)力量。
表3:試點與非試點單位社會工作職業(yè)資格考試人數(shù)
6.設立社會工作崗位
設置專門崗位,是試點單位社會工作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措施。在所調查的5個試點單位中,其中4個單位設有明確的社會工作崗位。例如,C市G和C所兩個試點單位將設置社會工作崗位作為開展社會工作實務,發(fā)揮S省社會工作“百人工程”的部分,“引進專業(yè)社會工作者,快兩年了,既做個案,也做小組。工作有起色,比如總結的3+1模式”。他們還充分發(fā)揮引進來的社會工作者的專業(yè)優(yōu)勢,帶動社會工作開展,每次“開會時請他講一講”(sc-ghs-dsg)。Q市軍休系統(tǒng)要求專業(yè)技術崗位在原則上社會工作是主系列崗位,“要超過70%,W中心達到了80%”(qd-wzx-gz-lj)。J市A所通過建立社會工作服務站,開展專業(yè)服務。N市R中心雖然沒有專門的社會工作崗位,但他們主張“全員社工”,倡導在工作中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服務軍休干部。
所謂“命中率”和“資源利用效率”,關注工作的規(guī)劃和措施是否有效問題,考察的是工作措施“瞄準機制問題”:規(guī)劃和措施是否真正有助于目標實現(xiàn),工作資源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此即所謂的“效率問題”,也是“命中率”的含義。
1.培訓和資格考試起到了普及社會工作知識的作用
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試點單位工作人員是通過培訓了解社會工作這個專業(yè)和其對軍休工作的意義,培訓不僅是了解專業(yè)的最初渠道和方式,也是將學過的社會工作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的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他們都認為,培訓后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不再只依靠領導的布置去工作,而開始注重發(fā)現(xiàn)工作中“短板”,這讓工作人員有一種工作創(chuàng)造感,“主動性提高了,助人自助,自己有一種給與的快樂,看自己工作的眼光不同了”(bj-al-gz-md);“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助人自助”;“其實我們工作中以前用到的很多方法都是社會工作的,只是不系統(tǒng),沒有意識到”(qd-wzx-gzgkz)。試點單位N市是以社會工作職業(yè)資格考試為契機開展軍休社會工作的。N市試點單位E所是軍休工作先進單位,工作人員都是因參加資格考試自學了社會工作。N市E所領導對工作人員參加社會工作職業(yè)資格考試給予了極大支持,領導層和工作人員都是從參加社會工作職業(yè)資格考試后嘗試將社會工作知識和理念應用于工作之中。培訓和“考試”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作用都非常大,管理層和工作人員經(jīng)過培訓或考試后掌握了社會工作基本理念,并運用于工作中,其作用表現(xiàn)為:
第一,培訓和“考試”幫助工作人員掌握了社會工作的基本理念,這是所有試點單位工作人員共同的感受?!皩⑸鐣ぷ骼砟顜У焦ぷ髦校饔猛Υ?。關鍵是我愿意這么去做了。工作人員比較認可社會工作者,給所里工作人員學習機會了,對工作有提升”(bj-al-gz-md)。培訓和考試也使機構管理層開始以新思路指導工作人員的工作,“考完試后,對任何問題都定基調,老干部提的問題多,軍休工作的對象矛盾多,所里就定調子,該怎么處理,怎么回答,原則一致”。例如,軍休干部房屋產(chǎn)權問題一直是全國軍休機構工作的難點,也是軍休干部對工作人員工作不滿意的焦點,如何妥善處理一直都是困擾軍休機構和工作人員的難題。J市A所的管理層按照社會工作的理念制定工作方針,要求工作人員在老干部要求解決上述問題時:“按社會工作理念制定調子:按政策辦事;以人為本,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能解決的都解決;帶著愛心去助人自助,老干部成長,自己成長”(bj-al-gz-md)。結果,同樣的問題以社會工作的方法處理后,產(chǎn)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學習社會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成為裝備工作的“工具”。Q市軍休W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此深有感觸,“學了社會工作之后,工作中遇到問題,好像有個工具或者方法可以依靠,以前是自己琢磨,現(xiàn)在有個條、有個套可以用”(qd-wzx-gz-lj)。用J是A所工作人員的話說就是“參加培訓掌握了具體的社會工作方法與技巧,遇到問題時,開會討論怎么處理,自覺用社會工作方法。如家訪被拒絕,工作人員就定期打電話溝通,你不找我,我找你。這就是社會工作助人的方法;比如,老干部情緒激動,我們對老干部給與傾聽”((bj-al-gz-md)。Q市軍休I中心工作人員認為,有關“政策的滯后、缺失、不配套,即使最短的也要滯后半年,造成工作被動”,工作時“解釋起來無理無據(jù)”,所以“光掌握政策知識還不夠,還需要一定的技巧”(qd-ezx-gz-fzr)。例如,工作人員覺得“最大的問題的是我們和老干部之間有年齡差距,需要加強彼此的了解,加強溝通”。而“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解決后,遇到問題心里就不慌了,但具體的應用還不是很多,因為只學了初級,了解的還不太深入”(bj-al-gz-wyn)。
可見,軍休社會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對于軍休工作來說,其意義在于,軍休干部由對政策執(zhí)行不滿所演變成的、與軍休機構和機構工作人員的對立矛盾,經(jīng)過恰當?shù)摹胺椒ê图记伞碧幚矶玫交狻?/p>
2.崗位設置成為開展社會工作的組織保證
研究發(fā)現(xiàn),以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為契機,試點單位開始在機構內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和部門,服務機構和工作人員開始探索以新機制和新方法進行軍休工作,試點逼出了工作成績。C市G所在試點過程中發(fā)揮專職社會工作者的作用,“創(chuàng)造了3+1模式,而且在工作技巧上提高了很多”(scghs-dsg)。對于軍休干部反映最多的房改政策問題,“上邊說要發(fā)一個補充文件,部隊也在想辦法,緩和問題,我們不等不靠,主動工作,采取的方法因情況而易。有的不能用太正式的方法。每個人有不同的背景,方法也不同”(sc-ghs-gz-dsg)。
J市A所在設立社會工作崗位后“通過激勵措施讓工作人員考試,提升自己”,他們認為這樣做“長遠來說對工作有好處。工作人員素質、精神面,創(chuàng)新方面都會發(fā)生變化”(bj-al-gz-md)。社會工作崗位對工作人員來說是“在現(xiàn)有工作基礎上提高了服務水平,這種精神服務,屬于高層次的”bj-al-gz-ly)。
可見,軍休社會工作崗位的設立幫助工作人員從單純的“報銷醫(yī)療費、送工資”等事物性的行政工作中找到了“職業(yè)感”,軍休工作人員開始有了服務意識。因此,社會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淡化軍休機構的行政化色彩,增強機構的服務功能,破解長期困找軍休機構工作中的難題。
本文從“需求的優(yōu)先性”“設計的有效性”兩個方面,對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意義與效果進行了系統(tǒng)描述,初步總結和提煉出軍休社會工作的對象和需求的特點,得出如下基本結論: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中,將軍休干部作為首要目標群體,所推行的軍休社會工作以滿足軍休干部的角色轉變需求、養(yǎng)老需求、社會參與需求和社會交往需求為工作目標,這些需求的滿足直接對軍休干部安度晚年、間接對軍隊和國防建設以及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大意義;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將軍休機構和工作人員作為次要目標群體,滿足了他們對軍休工作技巧和方法的需要。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與軍休社會工作的推行對創(chuàng)新軍休工作意義重大。
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開展的軍休社會工作的經(jīng)驗表明,進行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軍休社會工作是以軍休工作本身存在的需要為基礎的,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既滿足了軍休工作機構和軍休工作人員提升工作水平和質量的需要,也回應了軍休干部的需求。試點單位軍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做法和措施,制度建設和崗位設置等為開展軍休社會工作人才培養(yǎng)和隊伍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路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