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婷
摘要:我國有數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在發(fā)展過程中有文化財富的積淀,其中古詩詞是重要的文化資源,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期間,圍繞美育將古詩詞教學工作有序推進,需要教師找出在傳統(tǒng)教學階段存在的問題,優(yōu)化課程教學策略,為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奠定良好條件。
關鍵詞:美育;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分類號:G633.3
引言: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期間,教師應讓學生多了解優(yōu)秀古詩詞作品,而不是讓學生僅停留在學習的表面。這樣才能保障美育工作的有序推進,更好地完成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目標。
1.對美育的概述
美育,顧名思義是指對“美”的教育,即要求各個學校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深入的要求。美育的內容包括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和科學美四個部分。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從這四個方面真正體會“美”的含義,并且將自己所感知的“美”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走進古詩詞,體會語文古詩詞中展現(xiàn)的“美”的旋律、描寫的“美”的意境、表達的“美”的情感等等。
2.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展開美育的策略
2.1提高教師美育教學能力
將美育教育融入到高中語文古詩詞的學習與教學中,首先要拓寬教師的美育視野和知識面。提高教師的美育教學能力,是不斷提高美育教學效果與質量的前提。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地為教師提供學習美育教育內容、方式以及理念的平臺。比如,學校可以讓教師到有美育教育的專業(yè)培訓機構去學習,了解美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感受美育教學的意義,從而幫助教師形成正確的美育教學觀。其次,學校也可以為教師聘請專業(yè)的人員到學校為教師進行學習講座,拓寬教師對于美育的認識和了解,使教師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增強教師對于美育教學的重視力度。
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不斷更新教學的內容,讓美育教學真正融入語文古詩詞的學習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不斷融入美育教學的方式和內容。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在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鑒賞詩詞中的優(yōu)美意境,優(yōu)美字詞以及詩人自身所要表達的美的情感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融入課堂的討論中,讓學生感知詩詞中的藝術美和詩人的情感美。教師要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敢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在不斷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中,提高自身的美育教學能力。
2.2誦讀經典讓學生體會古詩詞的美感
教師在講解古詩詞內容期間,要求學生流暢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幫助學生感受音樂之美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播放朗誦音頻、集體誦讀,亦或者分組、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明白哪些詞要重讀,哪些要輕讀,哪些要快讀,哪些要慢讀,哪些要延音等,能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審美體驗,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美的感知能力。在高中古詩詞作品誦讀期間,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能夠感受詩歌中的山川河流、曼妙風景,也能體會作者的義憤填膺、壯志難酬,亦能從作者的呢喃之中體悟或悲或喜、或憂或愁的氣息。對高中生來講,采取不同的視角學習語文知識,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課程學習興趣,從而獲得自主探究學習的動力。
教師要給學生進行示范引導,傳遞誦讀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比如在朗誦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時,這些詞很明顯是疊詞的運用,但同樣的字讀法似乎是不一樣的。另外,在詩詞中也會有疑問語句,比如,“怎敵他、晚來風急”、“如今有誰堪摘?”在朗讀時聲音強弱、節(jié)奏控制、輕讀重讀等方面都要有很好的把握。教師范讀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到場景之中,體會當下李清照因丈夫離世以及人生巨變之后,因迷茫痛苦所形成的一種啜泣的感覺。在古詩詞學習興趣引導期間,教師以誦讀為基礎,能夠給學生發(fā)展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2.3深入探究體會古詩詞意象特點
詩詞歌賦中所描繪的對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三個主要方面。詩人或在大自然之景與人類社會之景的描寫中,書寫不同的體會;或在詩人自己以及構思人物的過程中,寄予不同的情感。
在古詩詞語言創(chuàng)作期間,不同流派、不同性格的詩人,對同一意象的看法有所不同,最終表達的情感、審美體驗等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甚至同一詩人在不同時刻對同一場景、同一畫面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在《詩經·氓》中,詩人對同一意象“淇水”的三次描寫,所表現(xiàn)的特點就有所不同,所表達的內容情感也不同。第一次,“送子涉淇,至于頓丘”中的“淇水”是可以“涉”的,可見水之靜、水之淺。我們也能從女主人公送別氓時的依依不舍感受到她戀愛時的甜蜜幸福;第二次,“淇水湯湯,漸車帷裳”中的“淇水”特點是“湯湯”,是可以“漸車帷裳”的,可見水勢之洶涌,而水勢的變化也折射出女主人公命運、心境的變化,由一開始相戀的幸福到現(xiàn)在被棄返回娘家的怨情;第三次,“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中的“淇水”再寬也是有“岸”的。它是女主人公在“靜言思之”后發(fā)出的慨嘆,是她再睹舊境的釋然與決絕。詩人巧妙地借助同一意象的不同特點,卻傳達出如此深刻的意味。教師要想將這種美感傳達給學生,就需要帶領學生品味每個字、每句話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心情,感受到美的體現(xiàn),真正的融入到詩歌的情景中。
結束語:高中階段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教師在實踐教學期間,要幫助學生體會審美教育價值。古詩詞是了解古代文人寫作特點、文化背景的有效途徑,其中的審美教育價值更多的反應傳統(tǒng)文化氣質,因此語文教師還需要總結實踐經驗,不斷地反思與創(chuàng)新,找到在美育思想應用期間的問題,為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蘇燦.優(yōu)美與崇高的美學理論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