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穎,田文沁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輸血科,北京100044)
血小板是血液循環(huán)中體積較小的無核細胞,由骨髓中的巨核細胞產生,其在止血和血栓形成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1]。當血管發(fā)生損傷時,血小板能夠黏附于受損的血管內皮,并形成血栓,進而發(fā)揮止血的作用[2]。然而,血小板的過度活化可以導致血栓性疾病的發(fā)生[3]。血小板在活化的過程中會發(fā)生細胞骨架的重排,進而引起其形態(tài)變化、顆粒分泌以及聚集等一系列改變。骨架相關分子參與調控血小板細胞骨架重排,這其中就包括Rho蛋白[4]。本文擬對Rho蛋白調控血小板細胞骨架重排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Rho蛋白是一組相對分子質量為20-25 kD的三磷酸鳥苷(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結合蛋白,因其具有GTP酶活性,又被稱為Rho GTP酶,Rho GTP酶在調控細胞骨架重排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已知的Rho蛋白家族有20余個成員,根據(jù)其結構和功能不同,可分為Rho亞家族、Rac亞家族、Cdc42亞家族、Rnd亞家族、Rho BTB亞家族等[5,6]。其中,Cdc42、Rac1和RhoA是目前研究最多的Rho蛋白。Rho蛋白是一種開關蛋白,包括無活性的GDP結合的形式以及有活性的GTP結合的形式,這二者之間在Rho蛋白調控分子的調控下可以相互轉換[7]。活化的Rho蛋白即GTP結合的Rho蛋白可以與下游的效應分子結合,發(fā)揮調控細胞骨架重排、細胞遷移運動等作用[8]。研究表明,Rho蛋白家族的Cdc42、Rac1和RhoA在血小板中均有表達,它們在血小板收縮、偽足形成以及顆粒分泌等發(fā)面發(fā)揮了重要的調控作用[9-11]。
2.1 RhoA調控血小板收縮并維持血栓穩(wěn)定性
當血小板激活劑如凝血酶、血栓烷類似物等與血小板表面膜受體結合后,可以使血小板活化?;罨难“迤淠な荏w可以發(fā)生一系列分子結構的改變,其中Gα13亞基可以激活p115RhoGEF,進而使RhoA活化?;罨腞hoA可以激活其下游效應分子Rho相關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ROCK),活化的ROCK可以增強肌球蛋白輕鏈(myosin light chain,MLC)的磷酸化水平,進而促進肌球蛋白收縮[12]。同時,活化的RhoA 還可以激活另一個重要的下游效應分子mDia(Mammalian Diaphanous related protein,mDia),活化的mDia分子可以促進肌動蛋白絲的延伸和成核,進而在血小板內形成新的應力纖維,促進血小板的收縮和遷移運動[13]。
整合素受體在RhoA對血小板的調控過程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血小板活化后,Gα13亞基在激活RhoA的同時,可以與血小板膜表面的整合素受體αⅡbβ3的胞內段β3亞基結合,進而促進Src激酶的活化,活化的Src激酶可以激活p190RhoGAP,從而使GTP水解,導致RhoA失活。隨后,血小板胞內的鈣信號通路被激活,鈣調蛋白可以將整合素受體αⅡbβ3的胞內段的β3亞基剪切掉,從而抑制Src激酶的活性,使失活的RhoA恢復活性形式[14]。RhoA的這一變化過程,在促進血小板的收縮、促進血塊的彈性回縮以及維持血栓穩(wěn)定性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RhoA缺陷的小鼠,其血小板的收縮能力減弱、血栓形成能力減弱以及鼠尾出血時間延長[11,15]。
2.2 Cdc42促進血小板絲狀偽足的形成并調控其顆粒分泌
Cdc42高表達于血小板中,當凝血酶、ADP等激活劑使血小板活化后,Cdc42聚集于血小板細胞骨架區(qū)域,通過與下游效應分子結合,促進血小板表面絲狀偽足的形成并參與調控血小板的顆粒分泌。絲狀偽足有助于血小板確定細胞遷移的方向,顆粒分泌可以促進血小板聚集[16,17]。在真核細胞中,活化的Cdc42激活Wiskott Aldrich綜合征蛋白家族(Wiskott Aldrich syndrome protein,WASP),進而激活肌動蛋白相關(actin related protein 2/3,Arp2/3)復合體,促進肌動蛋白單體組裝成肌動蛋白絲,進而促進絲狀偽足的形成[6]。然而,有研究表明,將Cdc42條件性敲除或者在體系中加入Cdc42的抑制劑,細胞同樣可以形成絲狀偽足。這也提示了,體系中可能存在與Cdc42功能類似的其他Rho蛋白[18,19]。在血小板中Cdc42調控絲狀偽足形成的機制也并不是完全清楚,但是研究表明,Cdc42缺陷的血小板,其絲狀偽足的形成能力減弱,血小板顆粒分泌異常,這也證明了Cdc42在調控血小板功能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最用[16]。
2.3 Rac1促進血小板板狀偽足的形成
Rac亞家族包括Rac1、Rac2和Rac3三個成員,其中Rac1和Rac2表達于血小板中,Rac1在血小板中發(fā)揮了重要的調控作用,Rac2在血小板中的作用并不清楚[20]。與Cdc42類似,當凝血酶、膠原等激活劑使血小板活化后,Rac1也聚集于血小板細胞骨架區(qū)域,誘導血小板表面質膜突起,形成板狀偽足。板狀偽足可以促進血小板與周圍基質形成粘附連接,并形成遷移運動時的錨定位點。在血小板中,活化的Rac1激動其下游效應分子WASP家族富含脯氨酸同源蛋白(WASP family verprolin homologous protein,WAVE),隨后激活Arp2/3復合體,促進肌動蛋白絲的形成,進而在血小板膜表面形成肌動蛋白絲豐富的板狀偽足[21]。研究表明,Rac1缺陷的血小板,其板狀偽足的形成能力減弱,血小板聚集能力減弱[10]。
如前所述,Rho蛋白是一種開關蛋白,活化的Rho蛋白和非活化的Rho蛋白可以在鳥苷酸交換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ing factors,GEFs)、GTP酶活化蛋白(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GAPs)和GDP解離抑制因子(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s,GDIs)等分子的調控下相互轉換[22]。
3.1 GEFs對血小板中Rho蛋白的正向調控作用
GEFs催化Rho蛋白的GDP的釋放,促進Rho蛋白與GTP結合,從而使Rho蛋白活化?,F(xiàn)已知有60余種GEFs參與調控Rho蛋白的活性。不同的GEFs具有相似的功能結構域,它們都包含1個DH(Dbl homology domain)結構域和1個PH(pleckstrin homologyv domain)結構域,前者與Rho蛋白結合并參與催化其構象的改變,后者參與GEFs在胞膜上定位功能。然而,僅有很少數(shù)的GEFs參與調控血小板中的Rho蛋白[23]。如前所述,p115RhoGEF可以被Gα13亞基激活,進而活化RhoA,進而在血小板內形成新的應力纖維,促進血小板的收縮和遷移運動。除此之外,Vav蛋白是血小板中Rac特異性的GEFs。Vav蛋白家族包括三個成員,分別是Vav1、Vav2和Vav3。血小板活化后,Vav1被激活,促進Rac與GTP結合,活化的Rac可以促進血小板板狀偽足的形成[24,25]。目前,在血小板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Cdc42特異性的GEFs。
3.2 GAPs對血小板中Rho蛋白的負向調控作用
GAPs促進Rho蛋白GTP的水解,加速其與GDP結合,將Rho蛋白由活性狀態(tài)變?yōu)闊o活性狀態(tài)。目前已經發(fā)現(xiàn)70余種GAPs參與調控Rho蛋白的活性,然而GAPs在血小板中的調控機制并不完全清楚[26]。已知p190RhoGAP可以使血小板中RhoA失活,在血小板的收縮、血塊的彈性回縮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調控作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中,IQGAP2參與了血小板絲狀偽足的形成,IQGAP2屬于IQGAPs家族,這個家族的成員雖然有GAPs相關結構域,但是其對Rho蛋白發(fā)揮的是正向調控作用。IQGAP2參與血小板絲狀偽足形成作用機制有待于進一步探討[27]。
3.3 GDIs對血小板的調控作用
GDIs可以捕獲GDP結合的Rho蛋白,阻礙GDP從Rho蛋白上分離,從而抑制Rho蛋白的活性,并且阻礙Rho蛋白的胞內轉位[28]。目前已發(fā)現(xiàn)四種作用于血小板的GDIs。蛋白組學研究表明,GDIsα在血小板中高表達,其作用機理并不清楚[29]。GDIs在血小板中的作用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Rho蛋白及其調控分子在血小板細胞骨架重排方面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調控作用,參與了血小板收縮、血小板偽足形成以及血小板顆粒分泌等重要過程。目前我們對于Rho蛋白在血小板中的作用機制并不完全清楚,隨著研究技術的不斷進步,將會發(fā)現(xiàn)新的調控途徑以及靶分子,并探究各種調控機制之間的聯(lián)系和制約。同時,積極探索Rho蛋白在不同血小板相關疾病中其調控方式和調控途徑的相關聯(lián)系。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Rho蛋白能夠成為血小板相關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新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