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有平
(甘肅省寧縣春榮初級中學,甘肅 寧縣 745211)
根據維果茨基的教學理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能力之間會有一個發(fā)展區(qū)間,這個發(fā)展區(qū)間就是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每一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不一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可以直接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聯想思考,從而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多媒體形象化情境在教學中的應用得到了廣大教師的支持,通過多媒體情境教師不再需要在板書過程中浪費大量時間。隨著信息化教學技術的發(fā)展,由電子計算機和投影設備演化而來的觸摸式教學智能白板,使教師可以隨意控制電子板書的字體、動畫、標注,更好地實現了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授《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這篇課文時,課文講述的內容是顧拜旦在1915年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全體大會上的演講,演講的內容側重于奧運會的發(fā)展歷史、奧運精神的傳承,通過奧運會所折射出的美德,從聯系自然和環(huán)境的角度,講述了單純的體育運動和奧林匹克運動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最后從當前教育對青少年的發(fā)展和枷鎖上,闡述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性。初中生對于奧林匹克運動的認識只是停留在奧運會層面上,因此有必要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奧林匹克相關知識。筆者首先通過文字資料向學生展示了公元前776年,第一次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古希臘舉行,1940年和1944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導致東京和倫敦奧運會停辦;隨后通過電影資料向學生展示我國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劉長春,在1932年代表我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情景,流露出了堅持不懈、奮勇拼搏的奧運精神;接著展示的是1984年我國第一位奧運金牌得主許海峰,他體現出了我國奧運健兒為國爭光、不斷努力拼搏的精神;1984年女排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第一次拿到金牌,體現了我國體育事業(yè)的蓬勃向上發(fā)展;最后展示北京奧運會的舉辦過程,體現了中國的國力強盛。學生通過視頻材料認識到奧林匹克精神、奧運會發(fā)展歷程、我國在奧運事業(yè)上的貢獻等。最后再結合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當前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體育鍛煉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整體認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朗讀、文章結構的分析、思想情感的體會主要是通過語言的方式來傳達,通過帶有感情的語言朗讀來讓學生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富有節(jié)奏性的話語來指導學生為課文分段。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優(yōu)化自己的語言組織和語氣語調,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生硬、毫無趣味性的語言,通過語言和情感的流露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例如在講授《觀滄海》這篇文章時,曹操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突出自己的雄心壯志,因此應該要給學生營造出一種氣勢磅礴的情境。在朗讀的過程中,對于文章的第一句筆者以雄渾的語調讀出江水擊打巖石的情景,給學生一種不怕困難奮勇向前的感覺,第二句展示的是江水潺潺流動,山和島嶼巍然聳立,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緩慢的語調朗讀描寫江水的語言,要讀出巍然聳立的山和島那種宏偉的氣勢。第三組和第四組的語言是通過秋風、洪波、樹木、草地這四種景物,來寄情于景,這是一種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該幫助學生學會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寄于景物之中;最后兩句從更高層次——星光和歌聲中再次表達曹操對統(tǒng)一大業(yè)的執(zhí)著和熱切之情,是全身心地抒發(fā)情感的過程,因此在朗讀的過程中,語言上要將“星漢”“至哉”“詠志”這三個詞匯讀重些。在對文章的分析和思想情感的揣摩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共同朗讀課文,結合作者情感賦予課文的每一個詞匯鮮活的生命力,通過朗讀的方式讀出不一樣的意境,為學生營造文章情境。
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課文所展現出來的情境不一定需要通過PPT或者圖片等方式來向學生展示,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比如按照文章故事情節(jié),自己將故事發(fā)展的順序以流程圖的方式展示出來。還可以進行學科間的滲透,在描景類、刻畫建筑物等一類文章中,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在課堂上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結合文章畫出作品,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中營造文章的情境。
例如在講授《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時,茅以升首先對中國的石拱橋的發(fā)展歷史以及整體結構樣式進行了大致分析,對趙州橋、盧溝橋、云南長虹大橋三大橋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說明。在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通過畫畫的形式,結合文章的描述對這幾大橋的外形、結構進行深入的刻畫。比如在畫趙州橋的過程中,首先在外形上要體現它已經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歷史滄桑,其次在結構上要體現出它的宏偉、高大,因此學生外形上不能夠畫得太過于完整無缺,在長、寬以及整體的高度上要展現出高大的外形,接著對橋的大拱和小拱的刻畫要深入,體現出大拱是世界上最長的大拱,創(chuàng)造性的小拱節(jié)約了造橋材料,緩解水流沖擊,同時還能夠給人一種美感,最后要求學生細心地畫出大拱是由28道拱圈所組成,展現出造橋工匠李春巧奪天工的精神。通過讓學生結合文本自己將文章所描寫的建筑物畫出來,在仔細分析文章的基礎上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將每一個細節(jié)認真地通過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因此這種實際操作的形式,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頭腦分析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情境,也讓學生體驗了親身創(chuàng)作教學情境的過程。
在初中語文情境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一定要新穎,不能夠沿用那些陳舊老套的方法來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要結合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最新的教學技術來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由教師一個人獨自創(chuàng)設情境,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要讓學生共同分析情境內容,思考情境中的問題,甚至可以直接讓學生參與情境的創(chuàng)設。最后情境教學不能局限于教學形式,而忽視了教學的真正作用和功能,否則不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嚴重的還會導致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無法完成。最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時間不能過長,應該準確把控好教學時間。
在教學不斷深化改革的今天,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學發(fā)展,教師要思考如何讓學生更高效地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因此情境創(chuàng)設非常重要,本次研究主要是對信息技術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的作用、語言和情感創(chuàng)設對情境教學的作用,以及實際操作教學方式在情境教學中的作用三個方面展開實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