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學習是基于理解的教學方式,以發(fā)展高階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習目標,批判地學習新思想和新知識,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將眾多思想相互關聯(lián),并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作出決策并解決問題.深度學習離不開學習進階的構建.本文以“機械效率”一課為例,嘗試構建學習進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關鍵詞:深度學習;學習進階;機械效率
文章編號:1008-4134(2020)02-0039?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
作者簡介:徐美蓉(1982-),女,江蘇江陰人,碩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物理教育教學.
深度學習以發(fā)展高階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習目標,批判地學習新思想和新知識,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將眾多思想相互關聯(lián),并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作出決策并解決問題.
物理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科.基于深度學習的理念,在物理教學中構建學習進階,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習進階也稱學習進程,是對學生在一個時間跨度內學習和探究某一主題時,依次進階、逐級深化的思維方式的描述.馬瑞特等認為學習進階是“描述學生對某一領域由淺入深、逐漸復雜的概念理解過程”.本文以“機械效率”一課為例,嘗試構建的學習進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1?分析教材和學情,建構進階框架
分析教材和學情,是建構學習進階的起點.本課的核心概念是機械效率.效率與生活息息相關,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都要講求效率.由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對效率已有一定模糊的概念.但機械效率涉及的面比較廣,內容抽象,學生較難把握.幫助學生把模糊的概念清晰化,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學會計算某種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實際意義和方法是本課的學習目標.基于課標、學情和教材,構建機械效率的進階框架,見表1.
2?以問題搭建臺階,在情境中復習舊知
要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應注重課堂教學的“形”與“實”,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學生已經學習了“滑輪”和“功”,對功的概念和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有了相應的知識儲備.這兩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本課的學習息息相關.復習舊知,引入新課是很有必要的.若采用平鋪直敘的提問回顧舊知,只能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程度;若在情境中回顧,則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案例】
演示并提問:把一個物體從地上搬到桌上,人對物體做功了嗎?怎么知道人對物體做了多少功?
提問:小明用動滑輪把木料提上四樓,動滑輪工作時有什么特點?
追問:在這個過程中,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木料做的功相等嗎?
過渡:要研究這個問題,我們用鉤碼代替木料再來探動滑輪工作時做功的特點.
【評價反思】本案例并沒有直接問“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是什么?計算功的公式是什么?”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回顧做功的必要條件以及功的計算公式,要求學生要在具體的情境中判斷,有利于檢查學生對功的概念的掌握情況.通過利用動滑輪提升木材,回顧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并提出新的問題“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木料做的功相等嗎?”.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以問題搭建臺階,步步深入,完成從舊知到新知的進階.
3?遷移原有經驗,在問題中構建學習進階
學習進階的構建應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為基礎.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構建思維進階,在構建思維進階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認知層面的提升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第十二章第二節(jié)“滑輪”一節(jié)已經探究了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以此為基礎,構建學習進階研究新問題.
【案例】
提問:怎么才能知道手拉繩做的功和動滑輪對鉤碼做的功是否相等?要測哪些量?這些量是否都要測量?為什么?用什么工具測量?實驗中還要注意什么?
實驗步驟:
(1)如圖1所示,用手通過一只彈簧測力計拉一個動滑輪,沿豎直方向勻速緩緩拉起重為G的鉤碼,分別測出手對繩的拉力F,手移動的距離s,鉤碼所受的重力G和鉤碼上升的高度h.
(2)改變鉤碼的個數,重復上述測量.
講授:我們要把實驗中的數據記錄下來,還缺一張記錄數據的表格,請大家設計一下.
學生設計好表格2后,教師展示有缺陷的表格(如缺少單位,沒有計算功的兩列表格),讓學生評價,在評價中不斷完善表格.
學生實驗并記錄數據,展示數據.
提問:分析比較表中數據,手拉繩所做的功和動滑輪拉鉤碼所做的功相等嗎?哪個大?為什么?
提問:我們使用動滑輪的目的是什么? 根據問題,得到有用功的概念.
提問:在把鉤碼提上去的時候,哪一部分功是我們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從而得出額外功.
講授:手拉繩做的功叫總功.
提問:三者有什么關系?W總=W有用+W額外
【評價反思】本案例以學生的原有經驗作為教學起點,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注重思維的啟發(fā)和發(fā)展;學生自主設計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并評價,逐步完善表格,強化學生的表格設計能力;通過比較“手拉繩做的功”和“動滑輪對鉤碼做的功”,再回到使用動滑輪的目的,從而得到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以及三者的關系.該部分教學學生手腦并用,積極投入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思維進階的構建.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遷移構建核心概念
物理源于生活.本課的核心概念是機械效率,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學生抽象思維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對于效率一詞并不陌生,但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缺乏理性的認識.通過通俗易懂的例子引導學生計算學習效率,再遷移到機械效率,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
【案例】
講授:現代社會是講究效率的社會,我們學習要講究效率.如某同學在校時間10小時,學習時間8小時,他的學習效率是多少?使用機械也應當有效率,我們把它叫做機械效率.參照學習效率,你可以給機械效率下個定義嗎?它的表達式怎么表示?單位是什么?
總結:物理學中把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W有用/W總)×100%.機械效率沒有單位,通常用百分數來表示.
展示不同機械的機械效率.提出問題:你有什么發(fā)現?
提問:同一機械的機械效率是一成不變的嗎?計算用動滑輪提升不同鉤碼時的機械效率.
提問:根據你計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fā)現?機械效率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提高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剛才我們是從提高有用功的角度考慮的,那從減小額外功的角度考慮呢?
提問:機械效率有沒有可能突破100%?為什么?
【評價反思】通過具體的例子建立起學生對效率計算方法的感性認識,從而遷移到機械效率的概念,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機械效率.通過展示不同機械的機械效率,學生能感受到不同機械的機械效率一般不同,為提出新的問題“同一機械的機械效率一定相同嗎”做好鋪墊.學生計算用動滑輪提升不同鉤碼時的機械效率,可以鞏固學生對機械效率的理解,也能得到影響機械效率的一個因素——物重,既能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能解決問題.再提示學生,這是從增大有用功的角度考慮的,也可以從減小額外功的角度考慮.最后通過問題,讓學生意識到由于額外功的存在,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00%.
5?結語
安富海指出深度學習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進階的構建,強調學習內容的有機整合,著意學習過程的建構反思,重視學習的遷移運用和知識解決.
縱觀本課的設計,先以問題搭建臺階,在情境中復習滑輪和功;再以滑輪和功的知識為原點,提出新的問題,并在問題中幫助學生構建思維進階,再探究動滑輪,引出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為建構機械效率的概念作鋪墊;最后聯(lián)系生活中的效率,遷移到機械效率.用實驗中的數據計算并理性分析,得到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整個學習過程將多個概念串聯(lián)起來,隨著一個個問題的思考與解決,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胡琴.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12):34-37.
[2]吳學坤. 促進高中生物理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1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張紅洋,王紅美.基于學習進階的探究學習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初中物理“動能和勢能”為例[J].物理通報,2018(08):114-118.
[5]高紅梅.借鑒學習進階理論,建構核心概念[J].江西教育,2019(09):21-22.
(收稿日期: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