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廣英
【摘要】當代學校教育是為每個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實現(xiàn)幸福人生奠定基礎(chǔ)。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學生在小學階段開始習得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他們在這一時期所形成的自我意識和性格特征很可能成為其未來人格的核心。然而,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于主觀和客觀的因素,導致其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甚至累積成嚴重心理問題。對小學階段“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并引導其向健康方向發(fā)展,能夠為小學生在以后建立完善的人格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而這一系列疏導,要從“心”開始,包括信心、愛心、慧心、童心和恒心。
【關(guān)鍵詞】小學階段;“問題學生”;心理疏導;心
一、“問題學生”的分類與表現(xiàn)形式
教師要對小學階段的“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首先要明晰什么是“問題學生”?問題學生是品行障礙少年,也叫后進生。他們在學習和品德上暫時存在某些問題,不能達到班級的整體要求,不能完成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基礎(chǔ)目標,反復出現(xiàn)違反紀律,影響甚至侵犯他人或集體利益的行為。筆者從事小學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擔任過班主任、級長、德育主任工作,面對過不少“問題學生”,筆者針對其不同的心理與表現(xiàn),將其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一)“狂躁型”問題學生
這一類型的“問題學生”,家長無力管教,受不良環(huán)境影響,調(diào)皮搗蛋,惹是生非,滿身是刺,表面看似強硬,但內(nèi)心卻是脆弱,他們脆弱的心靈一旦受到傷害,就鬧得翻天覆地。這種“狂躁型”問題學生,其實他們內(nèi)心渴望被人關(guān)注和理解,只是他們習慣將一顆渴望愛的心靈裹藏在密麻麻的針刺外殼里。面對這些帶殼的小刺猬,只有充分理解他們,用心疏導,才能慢慢走近他們的心靈。
(二)“憂郁型”問題學生
這一類型的“問題學生”,大多數(shù)因為父母的離異,家庭的重組,或者親人的離世,家庭的重大變故等原因,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創(chuàng)傷。他們無法接受現(xiàn)實,憎恨父母,隱藏內(nèi)心,郁郁寡歡。由于不輕易袒露心跡,長期積壓的怨恨、憤怒無處發(fā)泄,很容易做出極端的行為。這種“憂郁型”問題學生,更需要老師特別的關(guān)懷,在他們難過傷心時“雪中送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才能融化他們一顆顆冰冷的心。
(三)“多疑型”問題學生
這一類型的“問題學生”,由于家庭的不和,在互相猜疑和吵吵鬧鬧的家庭氛圍中成長,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持懷疑態(tài)度,逆反心理嚴重,情緒不穩(wěn)定,喜怒無常,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是吵架或打架,常為一些小事和同學爭吵。這種“多疑型”的“問題學生,更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包容與接納,慢慢感化和糾正不良行為。
二、“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
當我們了解“問題學生”產(chǎn)生不良心理的根源,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我們,就要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筆者結(jié)合教學經(jīng)驗,談談以下從“心”開始的疏導策略。
(一)接手“問題學生”,要有信心
去年九月,筆者接手了一個“問題學生”小文,他性格倔強,脾氣暴躁,稍有不順心就大發(fā)脾氣。筆者心想:怕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蓻]過兩個星期,這孩子的許多惡習就暴露了出來了,三天兩頭惹事生非,心情不好時在課堂就囔囔兩句,甚至打罵同學。這孩子任由他發(fā)展下去就毀了,而面對這樣的一個學生班,如果連教師本身都沒有信心,疏導的結(jié)果肯定會以失敗告終的。筆者堅定認為,通過一系列的疏導,他一定能感受到周遭的善意。慢慢地,筆者發(fā)現(xiàn)他精力充沛,喜歡為老師,為班級做事。于是,筆者找他談了幾次,建議他每天去拿課間餐,讓他感受到老師需要他,同學需要他,讓他感受到他存在的價值,與同學的關(guān)系改善了。從這件小事中,老師了解到他這人雖愛發(fā)脾氣,卻有俠義心腸,雖屢遭唾棄,卻渴望有人認可他。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樹立信心,堅信通過努力,可以將“問題學生”引入正途。
(二)對待“問題學生”,要有愛心
筆者曾經(jīng)教過一女學生小華,沉默寡言,有點孤僻,成績中等,一蹶不振。有一次她發(fā)燒,聯(lián)系不上家長,筆者就帶她到校醫(yī)室看病。交談中才知道:她身患甲狀腺腫大的病,需長期吃藥控制病情。父母離異,跟著母親住在外婆家,而母親要工作,還要照顧三歲大的妹妹。她知道母親除了定期帶她檢查,其它時間是無暇顧及她的。筆者了解到這情況后,主動關(guān)心她的生活,有頭疼身熱都親自帶她去醫(yī)院,平時常常與她談心,開導她,使她很快正視家庭問題,重新振作精神,主動投入學習。后來,小華一遇到煩惱,就會找筆者傾訴;小升初報名,會征詢老師意見;有好消息,會告知老師。由此可見,她真正感受到筆者給予她的愛心,正是這份厚重的愛,溫暖了她原先冰冷的心。
(三)教育“問題學生”,要有慧心
筆者還遇到過一個“問題學生”小智,當時還是開學初,同學們急匆匆跑來辦公室朝著筆者喊:“老師,老師,你快去看看,小智不讓我們進課室!”我趕緊回到教室一看:教室一片狼藉,被撕碎的試卷撒了一地,小智死守著不讓大家進入教室,見老師來了才勉強打開門。事后筆者找了幾個同學了解和調(diào)查情況,原來是小智一人氣喘吁吁地幫班級去搬新書,不小心竟把新書撒了一地,碰到濕漉漉的地面搞臟了,有幾個同學說了幾句氣話,他滿臉怒氣,連發(fā)脾氣,靠關(guān)門來宣泄內(nèi)心的委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筆者故意當著小智的面問責本來分配到和他一起領(lǐng)新書的幾名同學,指出他們的責任心和時間觀念有待加強;然后把滿臉憤怒的小智帶到一旁,傾聽他的聲音,肯定他一人搬回一沓書的行為確實不易,批評了那幾名不但不體諒他還說風涼話的同學,指出那幾個同學不但不理解他還火上澆油,同時也指出班上其他同學沒有站出來說句公道話反而隔岸觀火的舉動。他聽了筆者的一番話,氣也消了,心情也平復了,主動向老師道歉,表示自己的行為不當,就算生氣也不應該阻止同學進入教室。所謂“治標先治本,教育抓源頭”,教師在教育“問題學生”時,要有智慧之心,不偏幫優(yōu)生,而應理清事情來龍去脈,抓住學生心理特征,巧妙智慧地進行心理疏導。
(四)讀懂“問題學生”,要有童心
著名教育家李鎮(zhèn)西說過: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guān)重要。蘇霍姆林斯基也在《教育的藝術(shù)》里說過:也許你并不喜歡足球,但你的學生在課間談起馬拉多納便眉飛色舞,那么你最好關(guān)心一下電視臺的足球轉(zhuǎn)播。由于學生的年齡和教師的年齡相差甚遠,在興趣、愛好、語言表達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溝通比較困難,而大部分“問題學生”存在自我封閉的現(xiàn)象,不愿意表露自身的真實感受和喜好,筆者認為正是這樣,教師保持一顆童心尤為重要,童心不僅會帶來無限樂趣,還能使你融入在童年的環(huán)境里,讓你的愛心盡顯在教育教學的天地里。為了越過“代溝”,筆者平時比較留意“問題學生”所關(guān)注的熱點,也經(jīng)常在家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心得,對于流行的歌曲、明星、游戲、網(wǎng)絡語言和網(wǎng)絡小說等學生關(guān)注的問題,都有所了解。課余時間和“問題學生”在談心的時候,我也會引用當下熱門的話題做例子,這樣學生聽起來倍感親切熟悉,讓他們覺得其實老師也能融入他們的話題,正是童心的魅力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
(五)疏導“問題學生”,要有恒心
萬事開頭難,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開始就成功,尤其面對“問題學生”,很多班主任在疏導他們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心力交瘁,“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筆者最后再談談一個典型的家庭教育不當?shù)陌咐盒∽T同學,他也是一個典型的讓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起初,筆者想和家長溝通,但是打遍了小譚同學留在學校檔案的電話,問遍了以前的老師和同學,都沒有找到一個能聯(lián)系上小譚家長的電話。千方百計向小譚詢問,他都守口如瓶,不肯說出他家長的電話。后來我跟他說:“以后我每次見到你都會問你同一個問題?!币粋€星期之后,小譚不勝其煩,終于說出了爸爸的電話。剛開始打電話給小譚的爸爸,他每次都不接電話,我就發(fā)短信,每一次他都很快回復,但是有些事不當面說是很難說清楚的,后來我就不發(fā)短信了,而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打一次電話,鍥而不舍地打,家長最后終于回復電話了,有了第一次的交談,他對老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老師并非來他投訴的孩子,找他的麻煩,而是真心為了孩子好,后面的溝通就順利多了。由于他的小孩在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口碑中都不好,所以他拒絕加入班群,很多從班群發(fā)出去的消息他都收不到,我邀請他加入班群,一次又一次地給他發(fā)班群的二維碼,最后他終于加入了班群,我在班群里從來不批評孩子,還經(jīng)常表揚做得好的小孩,包括小譚??吹嚼蠋煵]有放棄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也一天一天地進步,這位家長也越來越有信心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越來越積極,還經(jīng)常主動聯(lián)系老師了解他孩子的情況。遇到困難只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會有成功的時候。疏導“問題學生”,當中可能是“任重道遠”,但身為教師的我們不應放棄每一位學生,保有一顆恒心尤為重要。
有人曾說“教育的本質(zhì)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睙o論是什么樣的孩子,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不能放棄。顯然,對于“問題學生”,他們比別人更敏感,更容易情緒化。如果一味地訓斥、責備,他們的心會變得冷漠,麻木。這種學生往往需要老師少一點苛刻,少一點責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疏導。我們相信:老師有心,由心,用心的引導,定會如和煦的春風,輕柔地拂進學生心里,使其心情舒暢,“推動”他們前行,最終會“喚醒”他們的靈魂,改變他們,使其脫離“問題學生”行列,變成“陽光少年”。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M].江蘇:譯林出版社,2013.
[3][美]杜.舒爾茨.現(xiàn)代心理學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4]張向眾,葉瀾.“新基礎(chǔ)教育”研究手冊[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5]柏拉圖.教育的藝術(shù)[M].汕頭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