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海瑩
[摘 要]群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種新突破。群文閱讀立足于教材,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結合文中的語句及寫法引導學生感悟和學習,并與課外選文有效結合,做到立足于讀,著眼于寫。恰當?shù)亻_展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閱讀大量書籍,完善自身知識儲備,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群文閱讀;單元整合;讀寫結合
我校的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單元整合讀寫用互促教學實踐研究》,以群文閱讀為基礎,以教材的單元主題為依托,以教材自身編排的單元內(nèi)容為整體,將字詞、閱讀、口語交際、習作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通過整合方法、資源、內(nèi)容開展一組課文的教學,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制定整體目標,找準單元主題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只有準確、適合的目標,才能精準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而制定單元整體目標,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一組教材看作一個整體,抓住文章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每一次集體備課過程中,我們都會針對各單元的特點多次開會研究討論制定單元整體目標。在研討過程中我們會把一組教材看作一個整體,結合課程標準、學生學情,把每一課放到單元、整冊教材的大背景下進行思考。從單元導讀到本單元會認、會寫的字詞,從有感情朗讀課文到理解每篇課文的內(nèi)容,從深入解析文本到感受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從抓住文章的寫作方法到口語交際及習作的運用,我們始終力爭在把握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群文教學的單元整體目標。如此一來,通過單元目標的確立,我們在群文的選取上也就有了更清晰的走向。
二、謹慎選取群文,把握整合方向
1.單元整合的第一條線索:主題的整合
教材中每一單元都有一個大的主題,那么,在選擇群文時,我們也要在大主題的背景下選擇相同主題的一組文章作為閱讀和交流的對象,以此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例如,在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中,單元主題是“相互聯(lián)系”,所以,在選取群文時,我們考慮文章的內(nèi)容也應該涉及廣泛,充滿哲理,發(fā)人深思,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揭示事物之間存在的多種形式和相互聯(lián)系,這樣的選取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量,也有助于延伸和拓展單元主題內(nèi)容。
2.單元整合的第二條線索:方法指導的整合
在群文的選取方面,我們不能僅考慮相同的主題,更多的也要考慮如何在短短的幾節(jié)課中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不僅要挖掘情感的主題,還要挖掘語言文字運用的主題,這也是方法指導上的整合。只有以方法的指導為主線,以內(nèi)容主題為輔,把本單元課文整合為一體,兩條線索貫穿始終,才能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選取的群文,無論是從相同的主題、相同的體裁方面,還是從相似的內(nèi)容、相似的寫法方面,它們之間必然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選文時一定要謹慎選取,要找準幾篇文章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合理地挖掘和運用。例如,在教學范文品悟課《掌聲》一課時,我就從本單元“愛”的主題著手,考慮到對比及人物描寫方法的運用,因而選取了課外選文《給予樹》。這兩篇文章均以情感變化為主線,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以及人物內(nèi)心變化的對比,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學習寫作手法。在教學《給予樹》時,引導學生通過描寫媽媽和孩子們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語句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品質(zhì),通過描寫媽媽對待金吉婭的心理變化等語句感受對比的寫法。像這樣有針對性地選取,明確應該選取什么樣類型的群文,凸顯什么主題,滲透哪種寫法,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平衡群文取舍,注重一課一得
在群文教學之初,我們把精教勤練的做法貫穿始終,可最后發(fā)現(xiàn)這種“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導致我們的課堂容量明顯不夠,很難在一節(jié)課時間完成幾篇群文的教學。于是,我們課題組成員開始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針對課上出現(xiàn)的問題交流研討,重新捋順思路,尋找解決辦法。我們將課題研究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調(diào)整,在前置性作業(yè)中加入課前預習的內(nèi)容,課上對于重難點的字加以指導、檢測,引導學生抓住句子的關鍵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提問,從不同角度提出質(zhì)疑,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意義。這樣,把精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運用于略讀課文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
最終,我們逐漸平衡群文教學的取舍。在教學中避免對文本語言進行過多的分析和支離破碎的講解,逐漸學會了放棄,學會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學會了根據(jù)選文的不同性質(zhì),引領學生用更多的方式去閱讀。例如,在教學《掌聲》一文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讀一讀、劃一劃、議一議,在情境中感知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采用各種形式的朗讀,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精彩之處的品讀亦能引領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收獲。此外,還通過兩次掌聲前后的對比,引導學生體會掌聲的神奇作用,并感悟?qū)Ρ葘懛ㄔ趯懽髦械膽?利用之前學過的《母親的賬單》一文引導學生感悟?qū)Ρ鹊牟煌憩F(xiàn)形式。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再是無聊的聽眾,他們積極思考,碰撞出一個又一個絢麗的思維火花。
四、穩(wěn)抓讀寫結合,提升寫作素養(yǎng)
1.單元教學讀寫結合,積累寫作方法
習作教學是單元主題學習的延伸和拓展,我們不能單單把習作教學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要注重與單元內(nèi)容的整合。針對單元內(nèi)容整合中的讀學寫,雖然每篇課文都有很多訓練點,但我們不能過于隨意而為,需要根據(jù)課標的要求并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整個單元中結合幾篇文章中的重點寫作方法精挑細選,并加以遷移運用。所以,在備課時要將各單元習作的內(nèi)容具體滲透到每一節(jié)課的閱讀教學中去,單元導讀、精讀、略讀等課型中的寫作訓練也要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在每一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主題、布局謀篇等方面進行剖析,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段學習語言,掌握寫作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寫句子、寫感受、寫片段、寫補白等,從而實現(xiàn)以讀促寫。像這樣,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主題、學習寫法,再遷移到作文訓練中,就能真正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相結合,達到讀寫用互促的目的。
2.作文教學整合重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作文教學不是獨立的,應與各單元的課文教學整合,將前面教學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重組,以達到高效完成作文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第五單元習作《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道理》時,我整合單元教學資源,把閱讀與習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學習的課文有什么寫作特點?然后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人物描寫品讀文本,再現(xiàn)情感體會“自信”。最后聯(lián)系生活,在表達真情實感上下功夫,同時,引導學生交流習作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使學生在表達中思路更加清晰,能力也有所提升。由于前面的教學中已經(jīng)做好了鋪墊,所以,在執(zhí)教這節(jié)作文課時,首先,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幾篇課文的選材方法,學習作者是如何選材立意的。其次,指導學生從文章的構思、情感的流露、課文的結構等方面入手學習寫作方法,從中感悟幾篇文章在寫法上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從而引導學生通過群文閱讀發(fā)現(xiàn)寫作的奧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回憶一下在生活中你經(jīng)歷了什么事?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發(fā)現(xiàn)在整個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思考,在思維的碰撞中很容易就突破了教學難點。
總而言之,建立在群文閱讀基礎上的語文單元整合教學,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這意味著教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閱讀積累,要去迎接更多的挑戰(zhàn),緊跟時代的步伐。通過近兩年的課題研究,我感覺學生的變化很明顯,不僅閱讀量增加了,習作水平也提高了。我相信,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定會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榮華.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課型及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2,(11).
[2]蔣軍晶.語文課上的重要的事——關于單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3]楊慧.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6.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