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國 董自建
摘 要:在傳統(tǒng)的課程評價體系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嘗試充實語文課程評價內容,細化各項考核內容,發(fā)揮“成長記錄袋”的作用,從而達到注重形成性評價,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結合,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實踐性和整體性的課程評價要求。
關鍵詞:課程評價;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單班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4-011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4.110
“課程評價”是課程實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部分教師的課程評價卻過分強調學生的終端考試成績在評價中的作用,導致課程評價存在著評價目的片面、評價范圍狹窄、評價手段單一的弊端,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學習,更談不上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一、課題的提出
課程評價應根據(jù)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采用合適方式,提高評價效率,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嘗試根據(jù)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需要,將名著閱讀、課前展示、小組合作、語文實踐充實到語文課程評價中,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實踐性和整體性。
二、課題的實施
(一)評價內容的選擇
1.名著閱讀。多讀書、多積累對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把學生日常閱讀的數(shù)量、質量納入語文課程評價中,可有效促進學生大量閱讀,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2.課前展示。語文課程不僅要提升學生“寫”的水平,還應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教學中把課前展示納入課程評價中,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也能充分體現(xiàn)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
3.小組合作。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小組合作學習正是體現(xiàn)這一理念的有效途徑。把小組合作學習情況納入課程評價中,讓學生在合作中自評、互評,使評價主體多元化。
4.語文活動。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把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和具體表現(xiàn)納入課程評價當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體現(xiàn)評價的激勵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評價內容的落實
1.靈活確定各項評價內容所占比重。原則是逐步降低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重。以七年級為例:總分120分,期末考試成績96分、讀書活動15分、小組合作5分、課前展示2分,語文活動分值為2分。
2.細化各項考核內容。每項具體考核內容按照一定標準分成不同等級,按等級賦分,下面以七年級為例。
(1)名著閱讀從假期閱讀(3分),閱讀數(shù)量(3分),閱讀質量(4分),讀書筆記(5分)四個方面考核,共計15分。每個方面分成A、B、C三個等次,按照等次賦分。(2)課前展示從書寫、誦讀、表達三個方面考核,分值為3分。也是分成A、B、C三個等次,按照等次賦分。(3)小組合作依據(jù)學生小組合作的加分情況進行等級評定,靈活賦分。(4)語文實踐根據(jù)參加活動次數(shù)和取得成績賦分,不評定等級。
(三)評價方式的轉變
如果只是把以上四項內容的成績計算到期末總成績中,從根本上來說這種評價還是一種終結性評價,這就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重視過程評價?!俺砷L記錄袋”是評價學生進步、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評價方式?!俺砷L記錄袋”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要成果,以此來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從而達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結合,突出形成性評價的課程評價要求。
(四)評價實施要點
1.讀書活動。(1)閱讀的內容以《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推薦書目為主,并適當選擇學生喜歡的書目。(2)教師規(guī)定好學生每學期需完成閱讀任務。假期的閱讀情況也作為評價的一部分。(3)既注重閱讀數(shù)量考核,又要強化質量的考核。閱讀數(shù)量的統(tǒng)計以讀書筆記中記錄的閱讀頁碼為主要參考依據(jù),閱讀質量的考核參考學生的讀書筆記和讀書總結。(4)寫好讀書筆記的評語,通過激勵性、鼓勵性、交流性評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2.課前展示。(1)課前展示的內容可根據(jù)不同年級情況確定。(2)每兩天安排一名同學展示,第一天展示,第二天師生同背古詩,教師抽查背誦。
3.小組合作。小組合作的考查以小組合作情況為依據(jù),制定加分標準,并詳細記錄,一周一累計,定時公布統(tǒng)計結果。學期末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分成不同檔次,依檔次賦分。
4.語文實踐。借助語文實踐,助推語文學習。每學期組織開展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依據(jù)學生的參與情況和表現(xiàn)給學生加分。
三、課題實驗的效果
學生閱讀了大量名著,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積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合作精神顯著提升。參加縣區(qū)舉辦的各項活動均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真正體現(xiàn)了課程評價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胡岱藩.新課程評價體系構建設想[J].語文教學通訊,2004(32).
[2]馬麗梅.構建適應新課程的評價體系[J].山西教育,2003(10).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王寶國(1980.7— ),男,漢族,吉林撫松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董自建(1972.9— ),男,漢族,吉林撫松人, 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