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婷婷
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fā)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教育公平首先要解決“有沒有學上”的問題,其次要解決“能不能上好學”的問題。對“教育公平”的理解應包括三個維度:一是教育權利的平等,二是教育機會的均等,三是成本分擔的公正。我所在的地區(qū),教學資源配置公平和幼兒受教育機會的公平已經得到了保證。但是,在推進教育公平的背景之下,由于班級幼兒人數(shù)較多,在教育的過程中,幼兒的教育公平往往無法得到保證。我以教育公平理念作為大方向,闡述我園區(qū)域活動中開拓式建構的四個路徑和三大實施策略,使教育公平易落實、有質量。
調查顯示,我園目前的師幼比為1∶14.5,每個幼兒室內游戲的平均面積是0.9平方米。班級幼兒過多,狹小的班級空間、單一的材料都阻礙了幼兒游戲行為的發(fā)展,無法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幼兒在建構游戲中難以走向深層次的學習?;诖?,我園指導幼兒開啟了開拓式建構游戲之旅。
開拓式建構是指對建構空間、建構方式、建構資源和建構水平的開拓。幼兒在建構的過程中會與環(huán)境、材料進行互動,迸發(fā)思維的火花,進而產生新的建構方式,發(fā)現(xiàn)新的建構材料,逐漸增強建構水平。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幼兒將建構游戲開拓至戶外游戲場,解決了空間狹小的問題,使每個幼兒建構游戲的平均面積擴大到3.5 平方米。在此過程中,我們歸納了教育公平理念下幼兒開拓式建構的四個路徑。
親近自然,尋找靈感的起源。一是“流動花園”建構活動。我們打破了班級自然角的界限,讓幼兒自由分組、共同討論、合作設計,共同尋找幼兒園每個角落的盆栽或輔材,自主搭建主題式自然角。隨處可取的自然之物都是幼兒的建構材料,這樣的自然角是“流動花園”,促使幼兒產生更多的觀察、觀賞與互動行為。二是“樹鏈”建構活動。在測量樹與樹之間的距離、樹木的高矮,以及樹干的粗細后,我們設計了建構圖紙,運用梯子、油桶、PVC 管、木板等材料,多角度連接樹木,啟發(fā)幼兒用攀爬、跳躍、拉吊、滑行、平衡等方式在樹與樹之間進行游戲。例如,我們在大齡香樟下建構秋千,在樹上建構空中軟梯、云梯、樹上網兜、索道等,并鼓勵幼兒在搭建的樹屋里給大樹涂鴉。一棵香樟樹,就能讓幼兒們玩得不亦樂乎。
相比廳廊的建構,幼兒更加喜歡樓梯間的建構。由于樓道空間狹長,取材不便,因此,幼兒在構建前會帶個小背包,裝好自己需要的建構材料,再到樓梯間內進行建構活動。教師和幼兒一起數(shù)樓梯的階梯數(shù),測量樓梯的上下坡度以及樓梯轉角的角度,運用小木板、小PVC 管、小型清水積木、乒乓球、小汽車等多種輔材在樓梯間的進行場景建構。新建構出來的樓梯間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能夠吸引幼兒積極開展游戲活動,幼兒不僅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還能與其他平行班,以及不同年齡段的同伴共同游戲。
我們指導幼兒觀察、探究干沙和濕沙的黏性及特質,調整濕沙建構中沙和水的比例,利用磚、瓦、清水積木等各種低結構材料開展活動,完成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如“塌陷的沙坑”“挖溝渠”“挖海底隧道”“建堡壘”等;指導幼兒根據(jù)水的浮力、材料的重量和密度設計“水中建筑物”,如用鵝卵石、塑料積木、玻璃瓶、泡沫地墊、奶粉罐、PVC 管、磚頭等材料建構“烏龜家族的水上威尼斯”。
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利用工具測量山坡坡度,并設計了要在山坡上搭建的房屋的平面結構圖,并利用插、搭、拼、圍合等搭建技能將“房屋”成功搭建起來。幼兒還將不同大小、不同材料的球狀物體從自己搭建的山坡隧道上滾下來,以此來驗證隧道的牢固和傾斜程度。此外,山坡上的泥土、樹木、落葉都是最真實、最直接的教育資源,能夠激發(fā)幼兒的搭建欲望。
開拓式建構能滿足幼兒好動與探究的本性,趣味性強、層次性高、富有挑戰(zhàn),能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有利于推進教育公平理念的實現(xiàn)。當整個幼兒園都在進行開拓式建構游戲時,幼兒之間跨班級、跨年齡、跨內容的游戲,能激發(fā)幼兒更多的內在潛能,引發(fā)他們進行深層次的探究。
在大班額的情況下,教師為了安全起見,有時候會過多干涉幼兒的游戲,并對游戲進行高控。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淡化教師在開拓式建構中的職能。一是“材料先生”助陣。這里的“材料先生”是指輔助幼兒游戲的物品,包含作品展示板、流程圖、多媒體演示器等。幼兒可根據(jù)需求選擇自己的“材料先生”和游戲方式。二是“游戲拍客”登場。“游戲拍客”是指運用手機、平板電腦、相機等設備拍攝建構過程的幼兒。在“游戲拍客”工作之前,教師會對他們進行關于拍攝器材的運用、拍攝內容的選取的系統(tǒng)培訓?;顒咏Y束后,還會組織所有幼兒對所拍攝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請“游戲拍客”先對視頻背景進行介紹,再請其他幼兒共同分析。活動中,“游戲拍客”有時會記錄下被教師忽略的有價值的建構游戲瞬間。三是“安全衛(wèi)士”督查。各班推選1 ~ 2 名幼兒成為“安全衛(wèi)士”,組建幼兒園“安全巡邏隊”,教師對這些幼兒進行統(tǒng)一培訓。這些“安全衛(wèi)士”會戴著紅袖章對全園的開拓式建構游戲進行環(huán)形巡視,對游戲中幼兒的危險行為進行黃牌警示并提出整改要求?!鞍踩l(wèi)士”還會定期發(fā)布和更新安全標記,并將其貼在幼兒園的醒目位置。
在開拓式建構中,幼兒在最愉悅的狀態(tài)下會流露出一種自然的本真。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們嘗試用“貝優(yōu)創(chuàng)客”這一形式來激發(fā)幼兒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包含材料的創(chuàng)新、玩法的創(chuàng)新。而這些創(chuàng)新會通過文字、照片、繪畫等形式被教師和幼兒記錄下來。
材料是激發(fā)幼兒思維創(chuàng)新的有效媒介,但建構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歸類工作比較煩瑣。通過“貝優(yōu)收納”這一形式,我們鼓勵幼兒設計標記,設置建構材料固定置物點和流動置物點。通過這一形式,一能幫助幼兒認識標記;二能節(jié)省整理歸類建構材料的時間;三能讓幼兒養(yǎng)成收放材料的好習慣,懂得自我服務;四能節(jié)省空間并使材料便于取放。
為提升開拓式建構中幼兒評價的適切使用性和立體性,杜絕教師片面地評價幼兒,我們提倡“貝優(yōu)檔案”。我們要求教師做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和記錄者,記錄幼兒在開拓式建構活動中的言行,從而發(fā)現(xiàn)教育的契機,提取教育的價值。由于班級人數(shù)太多,因此,記錄一般以連續(xù)性的照片、視頻為主,以文字為輔的方式對活動區(qū)進行小組觀察記錄。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幼兒收集靜態(tài)、動態(tài)的素材,以支持后續(xù)的教師評價及幼兒自評活動的開展。
教師如果不對開拓式建構中幼兒的行為進行剖析,那么游戲中的觀察與記錄也將缺少一定的意義,因此,我們還推出“貝優(yōu)論壇”。用幼兒自評、幼幼互評、教師評價三種方式,以便利貼、互動卡等為評價載體對幼兒進行科學、多領域、多角度、多層次的評價。在評價活動中,教師評論的比重相對較少,教師的角色定位應是探討者,而不是權威發(fā)言者。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幼兒不會評價自己和他人,其實是我們給幼兒的機會太少,評價方式太單一。
《管子·權修》中有云:“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苯逃锹L而又幸福的旅程,教育公平的研究應當是微觀視角下的師幼共鳴。如果每名幼兒都能擁有合適的區(qū)域活動機會,這將是教育公平理念下幼兒成長的最美樣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