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州蓮
[主持人語]近年來土司研究成為學術(shù)界熱點問題,加之,土司資料、土司制度、改土歸流等方面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功申報,引發(fā)了土司研究新的熱潮。正是在此背景之下,《貴州民族研究》特設(shè)“中國土司制度研究”專題研究。
制度研究是土司研究的基礎(chǔ)之一,目前學術(shù)界土司研究中存在的某些問題分歧,許多與制度研究不夠深入有關(guān)。而深化土司制度研究的基礎(chǔ)之一,就必須建立對土司制度的具體內(nèi)容充分研究的基礎(chǔ)之上。為此,只有借助于具體個案,對每一項具體制度有一定研究基礎(chǔ),才能夠?qū)φ麄€中國土司制度歷史演化的全過程進行“動態(tài)”揭示。本專輯研究6篇論文,涉及到土司職官、教育、承襲、改土歸流、邊外土司等制度問題。其中尹寧、游俊的《“原官授之”考》一文,認為“原官授之”中的“原官”所指的對象,不僅是指元廷授職的土司,也應(yīng)包括元末農(nóng)民政權(quán)授職的土司,授職的前提是提供前朝授職的憑證,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除了原官授予外,改授的情況更加常見。進而指出由于受統(tǒng)一天下的進程、制度完善的程度、土司的實力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原官授之”雖然系明廷對歸降土司的初次授職的基本準則,但并非唯一標準。這深化了明代“原官授之”內(nèi)涵認識。本欄目中有兩篇論文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明代土司中“女性”地位及其作用問題,這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土司承襲制度。瞿宏州、瞿州蓮的《論明代永順土司族眷中女性品德及社會地位——以永順土司墓志銘為研究依據(jù)》一文,以永順土司墓志銘為資料中心,對明代永順土司族眷中女性的道德修養(yǎng)、家庭倫理、國家倫理意識等品德及社會地位進行探究,進而深化對土司承襲制度中“夫死妻繼”和“借職”等制度的認識。吳金庭的《游離于家國之間:論明代貴州女土官的社會生活空間》一文,通過明代貴州女土官參與朝貢,歸附抉擇中沖突與調(diào)適等活動,探討了女土官在“家—國”之間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這為認識明代土司的政治社會生活提供了鮮活的鏡像。欄目的另外3篇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與土司相關(guān)聯(lián)的問題。張凱《清代改土歸流后地方社會控制權(quán)的交替——以湘西永順地區(qū)為例》一文,以湘西永順地區(qū)為例經(jīng)研究認為,清代改土歸流之后,“土目”身份逐漸轉(zhuǎn)變?yōu)椤笆考潯保聊咳后w代土司群體而起繼續(xù)把持著地方的控制權(quán),這對如何認識改土歸流后西南地區(qū)地方社會變遷提供啟示。張振興《明代初期土司子弟入監(jiān)求學探析》一文,通過對明初土司子弟進入國子監(jiān)讀書展開考察,論述土司子弟入監(jiān)求學的原因、途徑以及特殊待遇等問題,有助于對明代土司教育制度的理解。馬亞輝的《國家邊防視閾下清朝西南邊境土司的情報職能》一文,認為清代西南邊境土司參與情報活動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其中以乾隆時期最為精彩,這對如何認識西南邊境的土司作用及邊外土司問題提供了借鑒。
這6篇文章為我們進一步認識中國土司制度提供了生動的事例,如果有更多的文章能從各個地區(qū)不同層面對具體土司制度進行探討,將深化中國土司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