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摘? ? 要: 作文能力,最能體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文章的選材,直接決定了立意的高下與內(nèi)容的充實程度。針對學生作文選材達情空洞、陳舊單一、視野狹窄等問題,作文教學應加強作前選材指導:注重具體性和方法性,緊扣新課標強調(diào)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經(jīng)典文化著作等方面汲取力量,采取情境再現(xiàn)法、思維導圖法、頭腦風暴法等方法。必要時,以提供材料法,有力地激發(fā)真情,引導學生巧妙、多樣、有深度地選材,達到有感而言、開闊視野、發(fā)散思維、切實掌握等效果。
關鍵詞: 蘇派作文教學? ? 初中語文? ? 作文選材
選材一直是寫作的難點。很多學生在寫作前常常冥思苦想,求而不得。在實際課堂作前指導環(huán)節(jié),部分教師至今仍然以朗讀范文、分析范文寫法等形式匆匆?guī)н^,沒有針對性地就選材難點達成作前指導的良好效果。在作文指導時,將寫作能力的提高完全空泛地寄托在學生的生活積累、課外閱讀之中,認為作文“不可教”,難逃推卸作文課堂教學責任的嫌疑。
應當明確,作文是可教的。2015年“蘇派作文教學研究中心”成立以來,致力于開展系列作文教學研討活動,在作文教學指導上提出了許多高明之見,核心在于培養(yǎng)師生的作文素養(yǎng)。以清簡、靈動、精致、厚實著稱的蘇派倡導語文課堂應當是學生的課堂、常態(tài)的課堂、體驗的課堂、發(fā)展的課堂、效益的課堂、智慧的課堂和詩意的課堂。在作文指導時,注重讓每一個生命個體能與文本、作者、同伴,與生活、自然、社會自由對話,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與靈魂詩意的比翼雙飛。這是作文指導的最高境界,為選材指導直接指明了方向。
一、選材問題
2015年年底,“蘇派作文教學研究中心”在南京正式成立,并發(fā)布了《2015年江蘇省初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報告》,提出了“學生的寫作熱情逐漸退卻”等問題。寫作熱情不高最直接的原因是感覺無事可寫,即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想要喚起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在作前選材指導之前,必須先將自己還原到學生動筆寫作前的選材構思情境之中,切實把握寫作主體的心理特質(zhì),同時結合學生以前寫的文章,總結長期以來選材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將作前選材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好。選材主要問題常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選材達情空洞,缺失表達的沖動。
選材達情空洞,不能引起共鳴,甚至給讀者帶來反感,很多都是因為寫作主體缺乏真正表達的沖動,只是“奉命而作”。達情空洞的文章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第一種,全程描寫或敘述,少有抒情,結尾以一句輕描淡寫的語句抒情結尾,且通常句式為“啊,我真……我一定還要……”。似乎是為了抒情而刻意為之。第二種,在抒發(fā)情感時,多用高度概括的形容詞,如“開心”“興奮”等,難以真正展現(xiàn)出情感的細膩,不能帶給讀者感同身受的體驗,沒有真正將情感貫穿于材料的每一處寫出來。第三種,抒發(fā)的是假大空的情感,存在描寫過于夸張或不合情理甚至矯揉造作之處,所選的材料根本沒有傳達這層深刻內(nèi)涵,結果時偏要強行更上一層,好像文章的關鍵就在于無限的升華。如果自己的文章不能打動自己,那么怎能感染他人?
2.選材陳舊單一,缺乏個性與當代性。
選材陳舊單一模式化,主要是針對素材無新意而言的。陳舊的素材缺乏個性無法體現(xiàn)當代性,常落入俗套共性的窠臼。根據(jù)筆者收集的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553份小學高年級寫作能力的調(diào)查問卷結果來看,學生在讀完作文題后,求助于作文書、摘抄本、以前寫過的文章的人數(shù)占大多數(shù)。其中484位同學表示,他們會第一時間翻看以前寫過的作文,千方百計地試圖套用同樣的素材。學生拿到作文題目,第一反應不是求新求異,而是求舊求同,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材模式化傾向難免。例如寫母愛,常見學生寫“媽媽安慰考試失敗的我不要氣餒”等,這類陳舊的素材從小學就一直在寫,初中仍然照搬來用,早已經(jīng)反芻得沒有滋味了,即使描寫得再細膩,也難以讓人耳目一新,總有套路之嫌。關鍵是作者沒有立足于自身獨特的體驗和當代時代性選材。
3.選材視野狹窄,甚少精致的構思。
選材視野狹窄主要是針對選材范圍來講的。學生在選材時,往往會扣住班級、學校及家庭這三塊來寫,極易忽視鄰里、社區(qū)、社會生活等選材范圍。一和學生的活動范圍有很大的關系,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和家庭里度過的,活動范圍有限,經(jīng)歷經(jīng)驗有限,選材范圍也有限。二和學生選材思維固化有關,現(xiàn)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學生的所見所聞越來越多,但在選材時,仍然自動屏蔽那些可貴的鄰里、社區(qū)、社會生活。選材視野狹窄的心理特質(zhì)主要表現(xiàn)在:寫作時,學生始終糾結于“我該寫什么”這一個點,而沒有跳出來,系統(tǒng)地從班級、學校、家庭、鄰里、社區(qū)、社會生活等更廣闊的選材范圍這個面仔細篩選、深入挖掘出更好的素材,缺乏系統(tǒng)的構思將難以指導選材的高效進行。
二、選材指導
明確了學生選材時存在的主要問題后,作文選材的指導才是更重要的。應當重視課堂教學中作前選材的指導,好的作前選材指導具有“四兩撥千斤”的良好功效,直接啟發(fā)學生趁熱打出好鐵。注意將作前指導具體化、方法化,切忌籠統(tǒng)大概地指導、毫無章法地指導。清簡、靈動、精致、厚實的蘇派作文教學強調(diào)在情境的體驗中、知識的加工中、視野的增長中和思維的發(fā)散中,培養(yǎng)創(chuàng)作者的主體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做到更真情、巧妙、有深度地選材,更多樣地選材。努力克服選材這一寫作的大難,讓學生有事可寫,就邁出了作文指導最基礎的第一步。
1.體驗的課堂:情境再現(xiàn),真情選材。
楊九俊、姚烺強主編的《小學語文教學概論》十分強調(diào)激發(fā)感情的重要性:文章當“情動而辭發(fā)”[1]。文章來源于表達的沖動,以我手寫我心,忌千篇一律虛假的感情升華。蘇派作文教學的“祛魅歸真”歸的也是真情實感的真。蘇派強調(diào)“祛魅”方顯“本色”,自覺抵制和排斥虛假需求及由此產(chǎn)生的虛假做法。如王棟生倡導的“反作文”就是回到作文的本真,率性寫作,真誠寫作[2]。
作文多是“奉命而作”,許多時候一下子選不出帶有強烈情感體驗的素材來寫,這和學生的往昔生活經(jīng)歷的糟糕及情境再現(xiàn)能力缺乏大有關系。正如蘇派作文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蔡明老師在研討活動“記得那一次出發(fā)——中學生素養(yǎng)與中考寫作”中指出:選材就是以學生學習生活為圓心,以學生可以有的現(xiàn)實、家庭、社會,特別是讀書學習、精神成長為半徑,然后畫一個圓。他引用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的:“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敝赋龃蠓灿洈㈩悊栴},往往是對往昔生活的再現(xiàn)。學生寫不好文章,一是往昔生活質(zhì)量很糟糕。二是不知道如何再現(xiàn)。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給予一定的再現(xiàn)指導,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境再現(xiàn)法強調(diào)教師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場景,引起學生的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這種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3]。如第二屆蘇派作文教學名師精品課堂觀摩活動中,章林老師根據(jù)學生生活實際(住校學生、外地學生較多)提供情境:“雪地”“車站”“父親接剛剛下車的我”,給學生體悟生活的機會。丁衛(wèi)軍老師的課堂索性引導學生寫來報告廳上課的所見所感,情境選擇直觀、大膽。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感可發(fā)。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所謂“情境”就是“在場”,就是“走心”。
2.智慧的課堂:緊抓教材,巧妙選材。
語文教材本身就是一本涵蓋豐富知識的寶庫,緊抓教材學習,會給選材帶來很多啟發(fā)。教材本身就能成為素材,一體現(xiàn)在學習變通,二體現(xiàn)在思考質(zhì)疑。在每一次作文選材訓練中,提醒學生在腦海中思考學過的課文內(nèi)容等,學習文章的選材角度、材料安排等,進行相似的仿寫訓練。還可以在忠于原作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改變文體、語體和敘述角度等進行再創(chuàng)作。如將詩歌改寫成散文,將文言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將順序改寫成倒敘、插敘等。抓住對教材深入學習的這一優(yōu)勢給學生的選材架構一個階梯,降低選材的難度。
對教材的思考質(zhì)疑能成為很好的寫作素材,例如部編本七年級下冊的課文《陋室銘》,注釋將“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的“白丁”翻譯成:“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難道劉禹錫是蔑視勞動人民的?原中科大附中的蔡安潔同學通過對教材的質(zhì)疑思考,研究認為:劉禹錫不僅不蔑視勞動人民,相反常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的《插田歌》《采菱行》《磨鏡篇》等都是歌詠下層勞動者的,在《賈客詞并引》中更有“農(nóng)夫何為者,辛苦事寒耕”這樣動情的語句??梢姡选堵毅憽分械摹鞍锥 苯忉尀椤捌矫瘛?,是不妥的。劉禹錫曾長期被貶,有“二十三年棄置身”的感慨,更有不少“山人”那樣完全拋棄功名利祿的朋友,功名利祿對他來說反而是交往中的障礙。注釋為“沒有功名的人”也不妥?!稘h語大詞典》中對“白丁”的一條解釋是:“指不學無術或缺乏知識的人。”這個解釋或許更合適。沒有真才實學又故作高雅或附庸風雅的富翁、官僚,常常為了提高身價而攀附仁人志士,作者的不屑與蔑視是送給這樣的“白丁”的[4]。通過對教材的質(zhì)疑和研究,一篇絕佳的作文便寫成了。語文學習不僅是對知識的單純學習,更是對知識的深入思考與質(zhì)疑,是智慧的學習。在平時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有利于助其醞釀出巧妙與智慧的作文素材。
3.厚實的課堂:著眼社會,深度選材。
蘇派作文教學一直強調(diào)作文選材的靈動性,在選材時,注重取材的廣度。從時間、地點、人物三要素著手,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堂、課間拉到課外、假期;從班級、學校拉到社區(qū)、社會;從家人、同學、老師拉到鄰居、親戚、社會中接觸的人。只有在廣闊的思維空間攫取合適的材料,做到選材時腦里已有精致的構思,盡量避免思維定式,才更可能寫出新意[5]。
在第四屆蘇派作文教學名師精品課堂觀摩與研討活動上,肖培東老師以“好久不見”到“又見”貫穿,提醒學生“不見”的主體不僅僅是“我”,還可以是“小鳥”“大地”“天空”等,全程請學生講述故事。整節(jié)作文課從“好久不見”包含對這個世界的思考與自省,到“今日又見”是我們的行動、我們的自信、我們的未來。肖老師引導學生關注那些抽象的情緒、品德,比如城市的良心,比如公民的道德,比如我們需要堅守又總在猶豫的秩序、誠信、文明和傳統(tǒng)等。能愛世界,我們就能反省自己,付諸行動。
肖老師在指導作文選材上將學生的視野拉向社會,投向廣闊的世界。關注的是學生對世界的心理感受,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精神品格與人文素養(yǎng)。這體現(xiàn)了蘇派教師在作文教學上從方法引領走向關注寫作主體的先進理念。對寫作主體自身發(fā)展的關注有利于發(fā)展其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凡是學生直接能接觸的人事景物,鼓勵他們通過“普遍而精密”的觀察得來。學生的直接生活經(jīng)驗有限,為了幫助他們拓寬視野,凡是學生不能直接接觸的人事景物,通過“提供材料”讓學生切實掌握[6]。如蔡明老師所說: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自身就是好的課程。以新課標倡導的經(jīng)典著作為核心,立足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放眼于世界一切進步文化,貫穿古今,融匯中外,盡可能為學生的成長做更多的努力??傊?,要學生在提筆作文之前不在“苦思冥索”上花時間,而要在“搜集材料”上下功夫。
4.靈動的課堂:發(fā)散思維,多樣選材。
作前指導的重要性在于激發(fā)表達的沖動,有話可寫是文章寫得好的前提,采取頭腦風暴法和思維導圖法能有效地在班級授課制中幫助學生積累好素材。頭腦風暴法注重的是自由暢談、延遲評判、禁止批評及追求數(shù)量。課堂上,允許學生不受限制地從不同角度大膽地展開想象,盡可能多地提出獨創(chuàng)性的想法。教師當場不做出評價,學生不對同學的設想提出批評或自我批評,防止評判與批評約束了思維。在頭腦風暴法訓練結束后,師生隨即利用課堂時間畫出思維導圖,將作文選材分類,并主要根據(jù)材料間的邏輯層級關系畫出思維導圖[7]。
例如教室里誤飛入一只鳥,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契機進行頭腦風暴訓練,請學生圍繞“鳥”選材。教師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在圓里寫上“鳥”字,先給學生極短的時間自行畫思維導圖,隨即開展頭腦風暴交流會,將學生發(fā)言內(nèi)容寫在黑板上的一條條“光線”上。教師充當主持人,鼓勵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廣度,如連續(xù)幾個學生都講到鳥的外形之后,需提示:除了外形外,還可以從哪些方面描寫鳥兒?在頭腦風暴交流法結束后,鼓勵學生將素材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一、鳥本身:(一)狀貌:1.體型2.色彩等(二)習性:1.巢穴2.食物3.“婚俗”等“交際”行為。(三)不同地方的鳥的種類。(四)鳥進化的原因與趨勢。二、鳥與發(fā)明:飛機等。三、鳥與人:(一)鳥對人的幫助:1.物候的象征,對耕作等生產(chǎn)的提示,如布谷鳥等2.人的行為對鳥帶來的影響等。(二)著名作家們關于鳥的文章。(三)“我”與鳥之間的故事。四、鳥與其他物種的故事。五、鳥與自然。六、鳥在精神層面上給人帶來的啟示……
時常布置一些作文選材的訓練,鼓勵學生畫選材地圖,提高學生對選材的敏感程度。所給的選材訓練的文字材料如能抓住最近學生共同經(jīng)歷的事件或?qū)敃r的情境生動地再現(xiàn)出來,如學習的課文、做過的實驗等,則更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長此以往,學生將被引導要善于從經(jīng)歷的小事著手思考,好的素材庫將得以建立。
三、結語
蘇派作文教學實踐給作前選材指導帶來了很多啟示。選材貴在歸真,讓學生在情境再現(xiàn)的體驗之中書寫真事、生發(fā)真情,祛除形式的魅俗,呼喚內(nèi)心的沖動。選材貴在巧妙,在對教材的深入加工中思考變通,學會醞釀,降低選材難度。選材貴在厚實,打破范圍的限制,進行精致的構思,拓寬視野,深挖實踐,著眼于社會性,必要時教師提供選材材料,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切實掌握。選材貴在靈動,通過頭腦風暴法、思維導圖法,訓練發(fā)散思維,增加可選素材的維度和數(shù)量。此外,文章選材還要注意學會圍繞中心來選。跟中心無關的素材,舍棄不取;跟中心相關的素材,也要分清主次,選取其中最有利于表現(xiàn)中心的作為重點展開,其他可以略寫。總之,選材指導是作前指導中確保學生有話可說最基礎的保障,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借助頭腦風暴法這一主要形式,從選材范圍等角度切入,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的發(fā)展,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九俊,姚烺強.小學語文教學概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214.
[2]洪劬頡.蘇派教學:活實和諧,祛魅歸真——以核心人物為樣本對蘇派教學特征的概析[J].江蘇教育,2010(14):22-26.
[3]肖衛(wèi)平.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情境式作文教學[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4]金言,屠數(shù)勛,徐燁君.研究性作文教與學——研究性學習的成功之路[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244-245.
[5]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186.
[6]吳玲穎.論梁啟超的作文教學思想[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10).
[7]朱有命.巧用“頭腦風暴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07):96.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大學第18批科研立項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8C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