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少霞
【摘要】當今社會教育,不缺乏先進新穎的教育教學模式。在培養(yǎng)學優(yōu)生比拼各類大小比賽的氛圍下,我們會把一小部分學困生的發(fā)展給忽略掉。本文嘗試從正面管教里的兩個大方面:鼓勵和把事務責任制,融入到自身的教育教學當中,促使這部分學生的轉變。
【關鍵詞】正面管教;鼓勵;歸屬感;價值感
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我們不缺乏先進新穎的教學模式,教師的課堂呈現(xiàn)除了考驗自身的基本功外,更結合一些網絡設備平臺輔助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對比查看學生的各類考試成績和比賽競技,我們普遍看到其成效的顯著性。為了迎接各項的學生比賽,教師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培養(yǎng)和訓練一部分學優(yōu)生。相對比那部分學習能力較差或對學習失去學習興趣的學困生來說,往往會比較容易忽略,或者可以說是沒有太多時間深入了解。畢竟成因是多樣化的,想要幫助他們改變和提升,并不是件容易事。后來我大膽嘗試運用正面管教來融入我的教學當中。
認識“正面管教”是一次很偶然的抖音刷屏,覺得講述者的觀點非常適合我們當父母的去學習。我查閱了相關的一些資料并購買了他所推薦的一些書籍,讓我對教育這一方塊有了另一個層面的領悟。面對家中孩子所呈現(xiàn)的各種問題,我開始嘗試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來實施教育,收斂好自己的情緒和日夜嘮叨的嘴巴,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和引導的語言來糾正孩子的問題。讓我驚喜的是,我竟然看到如此無理取鬧,愛哭鬧的小家伙有一天跟我談判的時候竟然說了一句:那好吧。從此,我更著迷正面管教的教育模式,也突發(fā)奇想:何不嘗試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當中?我開始把我的教育目光投射到這部分學困生身上。
正面管教,研究的是如何讓每一個人找到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感。歸屬感和價值感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信息,它超越了所有的語言和文化,因為它傳達了每個人的希望——得到尊重。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困生都有一個共點——缺乏自信,得不到尊重。他們在班級里的存在感很低,心理上會比較自卑,對班里所有的事務或者說是榮譽都不太感興趣,把自己置于局外,對班級缺乏歸屬感,從而激發(fā)不起他們對學習的渴求感。而正面管教是通過用鼓勵性的態(tài)度和方法幫助孩子感受到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感,當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時候,他會自愿選擇配合成年人,從而表現(xiàn)出在成年人看來聽話的行為,也就是會配合你的教學模式,隨著你指導的道路上前進。
一、鼓勵是正面管教的基石,賦予學生力量和改變行為的關鍵
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對于行為的改變來說,最強大的動力就是鼓勵。值得明確的一點是:贊揚和鼓勵是不同的,我們往往會把兩者混亂來實施。贊揚是給予那些取得成就或成功的人的。鼓勵是無條件的,因為它接納并支持每個人,而無論其努力的結果如何。學困生更需要的是無微的關懷和鼓勵。
小偉就是一個典型的嚴重缺乏自信和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不完整的家庭給予了他不規(guī)則的心理狀態(tài)。日常無論是生活上的交談還是學習上的引導,他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你叫他去背誦英語單詞或者清潔課室,他會執(zhí)行你的指令,但卻是沒有靈魂地去完成。對他來說,完成得好不好不要緊,關鍵是完成了就可以了。我希望從微妙的關懷來走進他的內心。天氣冷了,他依舊穿著一件單薄的長袖衫萎縮著身體坐在座位上,我搭著他的肩膀,用我溫暖的手貼著他的臉頰說:“天氣冷了,要多穿衣服,你穿得太單薄我擔心你會著冷生病,自己要學會照顧自己哦!”他瞄了一下我,點了點頭。日常的課堂上,我總能找出他做得好的地方,并予以認可。英語課堂上,我準備做個聽力小測。可班上依舊有學生在私下說話,測試不能保持在一個安靜的狀態(tài)下進行。我注意到了小偉的同桌故意拿了他的筆不還給他,惹他生氣從而自己獲得快樂。小偉的處理方式是把椅子挪到一邊去,沒有跟他計較。我抓住這點,向全班說:“我準備要進行聽力小測了,可我們的課堂還不能安靜下來,我注意到了小剛還在捉弄小偉,我很欣賞小偉能如此平靜地處理自己的事情,他只把椅子挪到另一邊去,沒有跟對方計較,大概小偉是知道老師要準備小測所以保持安靜地處理了自己的事情。如果大家都能向小偉一樣平靜地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我們的課堂必定鴉雀無聲,我們的學習能力必定大有提升?!痹捯魟偮?,他看了看我,我及時地給予了一個帶著微笑的肯定式點頭。我希望通過這樣的鼓勵方式讓學生知道老師是認可他的,哪怕是一件很小的,微不足道的事情,通過肯定他所付出的努力或者行為,讓他感受到被重視,獲得尊重,利用時間的洗禮,讓他重新正視自己的價值感。
二、給每個學生分派班級事務,培養(yǎng)責任感并創(chuàng)造一種歸屬感與價值感
在班級的集體中,歸屬感是極其重要的。建立這種歸屬感的一種極好的方式,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的事務,讓日?;顒幽茼樌M行。班級事務給了學生一個做出貢獻的機會,他們由此會感受到被人需要,并且培養(yǎng)出社會責任感。以往我會利用一種互助(優(yōu)帶差)模式來運行日常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雖然說是互助,但其實操作起來通常都是由優(yōu)生來當決策者,學困生處于一個被動狀態(tài)跟隨著學優(yōu)生去學習。比如,英文對話角色情景代入:學困生總會遇到不會讀的句型,當角色輪轉到他去口語表述的時候就會卡住,對話無法進行下去,學優(yōu)生此時會充當一個決策者,幫他說出他的英文對白,讓對話能順利完成。這樣學困生會減少了操練的機會,達不到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又如,我們通常都安排成績比較好的來當小組長,負責日常的讀書過關,收作業(yè)等事務。而學困生總是處于一個被催促的狀態(tài)下學習和完成各項事務。這樣的模式漸漸讓學困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對班級的事務不關心,直接影響到學習上的積極性。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后,開始運用正面管教的一項方法來實施——建立一種分派事務和周期輪換的辦法。中年級我會采用把學生的名字列出來,每個星期在每個名字旁邊寫下一個新任務,作為一項你必須要完成的事務。高年級我會采用把這些事務分別寫在紙條上,并把紙條放進一個盒子里,讓每個學生從盒子里抽出一張作為自己本周的任務。周期為一個星期,每周更換一次任務。事務包括負責背單詞,負責讀課文過關,負責收抄寫本,負責聽寫單詞或字母等等,把日常一個優(yōu)生來處理的事務分細化,把所有的事務都分到每個人身上,每一項事務都責任制。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受到平等的待遇,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肩負著重任,感覺自己處于一個不能替代的位置。形式很新穎,孩子們都特別感興趣,做起事情來特別來勁,哪怕是平日丟三落四的學生,收作業(yè)本這么簡單的事情,他們都完成得如此美好。更讓我驚喜的是,我發(fā)現(xiàn)學生除了很好地完成我布置安排的任務外,還對班級的大小事務都特別上心,他們做事的主動性讓我感受到從他們身上散發(fā)出來的責任感以及對班級的歸屬感。一個班級只要培養(yǎng)出一群擁有自我價值感和對事物有歸屬感的孩子們,我們的班級就會達到共贏的一種學習氛圍。
三、結語
正面管教,它不需要大量的論點去論證它是否可行。我們都是從把日常的做法具體化,做細化,慢慢我們會從自己身上,孩子身上看到眼前一亮的轉變。當然,我們也需要時間的考驗。我覺得正面管教是越學越有味道,無論是父母的角色還是自己的職業(yè)教師的角色,它都讓我反思自我,反思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原來只要我們嘗試運用方式方法,是可以幫助一部分學生重拾自信,在學習的道路上,不畏懼、不退縮,勇敢前行。
參考文獻:
[1](美國)尼爾森.正面管教[M].京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