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連
[摘 ?要] 橢圓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圖形,以其為基礎命制的解析幾何問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解法上也極為靈活,基于問題特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轉化突破,例如利用定義、函數(shù)、對稱性、幾何關聯(lián)來解析問題. 文章以上述四種解題策略為依托,開展橢圓問題的解法探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 橢圓;策略;函數(shù);定義;函數(shù);幾何
解析幾何中的橢圓問題是高中數(shù)學的重難點問題,由于具有綜合性強、靈活度高、計算過程復雜等特點,很容易使學生解析受阻. 實際上對于橢圓問題可以采用相應的解析策略來降低思維難度,簡化過程,下面舉例探析.
橢圓問題的策略探討
策略1:回歸定義
橢圓的定義可以揭示橢圓的本質屬性,在學習橢圓時需要從其定義入手,掌握橢圓的基本特性,只有這樣才能深刻理解橢圓的內容本質. 在解析問題時可以考慮使用橢圓的基本定義,利用其定義來轉化問題,構建思路.
例1:線段AB的長度為dd≥ ,其兩個端點A和B分別在橢圓 + =1(a>b>0)上移動,設點M為線段AB的中點,試求點M到橢圓右準線l的最短距離.
解析:設點F為橢圓的右焦點,分別過點A,M,B作右準線l的垂線,垂足分別為點A′,M′,B′,如圖1所示,則就是求MM′的最小值. 可利用橢圓的定義對其進行轉化,即MM′= = ?+ = (AF+BF)≥ = ,當且僅當AB經(jīng)過橢圓的焦點F時等號成立,此時點M到橢圓右準線l的最短距離為 .
總結:利用定義法來轉化問題可以避免煩瑣的運算過程,而在定義學習時需要立足幾何特征,深刻理解定義的內涵,掌握定義轉化問題的思路.
策略2:巧借函數(shù)
解析幾何具有函數(shù)的特性,對于有些橢圓問題可以借用函數(shù)知識,利用函數(shù)的性質來分析,尤其是函數(shù)的單調性和最值. 例如分析取值問題時可以構建關于未知量的函數(shù)關系,利用函數(shù)單調性來確定取值.
例2:橢圓 + =1的左、右端點分別為A和B,橢圓的右焦點為點F,點P位于橢圓上,且在x軸的上方,PA⊥PF,試回答下列問題.
(1)試求點P的坐標;
(2)設點M是橢圓長軸AB上的一個動點,動點M到直線AP的距離為MB,試求橢圓上的點到點M距離的最小值.
解析:(1)略. (2)該問求兩點之間距離的最小值,可以構建兩點之間距離的函數(shù),利用函數(shù)的性質來加以分析.AP的方程為x- y+6=0,設點M(m,0),則點M到AP的距離為 , =m-6. 又知-6≤m≤6,可解得m=2. 設橢圓上動點的坐標為(x,y),該點到M的距離為d,則d2= x- ?+15,結合-6≤x≤6可知當x= 時,d可以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為 ,即橢圓上的點到點M距離的最小值為 .
總結:上述是涉及動點的橢圓最值問題,最為簡潔的方式就是設定點的坐標參數(shù),構建關于參數(shù)的函數(shù)方程,利用函數(shù)性質來求解,該思路也是求解橢圓線段最值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策略,解析時需要關注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
策略3:妙用對稱
橢圓具有一定的對稱美,是典型的對稱圖形,包括軸對稱和中心對稱. 在解析問題時可以從幾何角度觀察,利用橢圓的對稱性來發(fā)掘結論,簡化過程,提高解析效率.
例3:已知橢圓 +y2=1的左、右焦點分別為F1和F2,點A和B均位于橢圓上,如果 =5 ,試求點A的坐標.
解析:本題目求橢圓上點A的坐標,其核心條件是向量關系,可以延長直線AF1,與橢圓的交點為點B1,如圖2所示.橢圓屬于中心對稱圖形,由其對稱性可知 = ,進而有 =5 ,則可將問題轉化為直線與橢圓的相交問題.根據(jù)橢圓的焦半徑公式可得F1A= ·x1+ ,F(xiàn) B = x2+ ,根據(jù)向量關系可得 x1+ =5· x2+ ,又知x1+5x2= -6 ,從而可解得x1=0,所以點A的坐標為(0,±1).
總結:上述利用橢圓的對稱性進行了線段關系轉化,實際上還可以用于運算過程的簡化. 而在學習時要對橢圓對稱性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其對稱性不僅體現(xiàn)在外表上,同樣體現(xiàn)在性質特征上,甚至對應方程中.
策略4:幾何關聯(lián)
解析幾何中的橢圓問題同樣可以視為幾何問題,也可以依托橢圓來構建相應的幾何圖形,因此在求解某些問題時可以利用幾何性質、結論來突破求解.
例4:如圖3所示,橢圓C的方程為 + =1,點M是橢圓上的一點,橢圓的兩個焦點分別為F1和F2,以M,F(xiàn)1和F2構建△MF1F2,設三角形的內心為點I,連接MI,并將其延長,與F1F2的交于點N,試求 的值.
解析:本題目在橢圓中構建了相應的三角形,并給出了三角形的內心,求相關線段的長,需要利用相應的幾何知識.設△MF1F2底邊F1F2上的高為h,點I到x軸的距離就為△MF1F2內切圓的半徑,可以設為r,由等面積法可知S△MF1F2=S△IF1F2+S△MF1I+S△MF2I,即 ·F F ·h= (F1F2+MF1+MF2)r,進而可得h= ·r,所以 = = = ,即 的值為 .
總結:上述在求解線段比值時利用了幾何上的等面積法,利用面積關系得出了代數(shù)關系,實現(xiàn)了問題的求解. 對于涉及幾何圖形的問題,需要利用幾何與函數(shù)之間的關聯(lián),利用幾何與函數(shù)知識來對其簡單轉化.
橢圓問題的解析思考
解析幾何中的橢圓問題是高中數(shù)學的重難點問題之一,上述是對其問題常用的解析方法和構建思路的剖析,同樣適用于同類型解析幾何問題,解題時需要靈活選用,巧妙轉化,下面提出幾點教學建議.
1. 立足基本定義,牢實基礎知識
方法是輔助解題的工具,而定義和性質才是問題突破的核心,因此在橢圓問題的學習中需要立足基本定義,從橢圓的基礎知識出發(fā),逐步完善知識結構,形成系統(tǒng)的解題思路,這也是課堂教學的正確流程. 教學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定義、性質的內涵,使學生掌握利用定義思考問題的方法,逐步內化吸收,形成自我的知識儲備.
2. 關注知識關聯(lián),拓展解題思維
橢圓問題的突破方法和轉化策略是多樣的,但實際上是對關聯(lián)知識的有效利用,例如利用橢圓與函數(shù)的關聯(lián)分析最值,利用橢圓與向量的聯(lián)系轉化問題等. 因此解析方法的學習需要從知識關聯(lián)入手,把握知識的關聯(lián)點,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思考橢圓問題與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以解析幾何的內容特性為基礎展開知識拓展,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 而在考題教學中可以開展問題變式,一題多解,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問題,探索解題方法,提升學生思維的多樣性.
3. 重視問題總結,發(fā)展數(shù)學思想
開展考題教學的關鍵是對問題進行總結思考,即完成問題探究后還需要對問題的結構特征、突破思路及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反思優(yōu)化點和拓展點,上述就是基于橢圓問題進行的策略探究. 從問題的突破過程來看,除了需要靈活利用關聯(lián)知識和方法外,還需要結合相應的數(shù)學思想,例如方程思想、模型思想、化歸轉化、數(shù)形結合思想等,這些思想是解題思路構建的基礎,也是解題的靈魂所在. 教學中需要結合具體的內容來剖析解題思想,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