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微
作為一名有著12年教齡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己步入成熟期教師的行列。盡管在教育教學實踐方面具備比較豐富的經驗,在教育教學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卻出現(xiàn)了職業(yè)倦怠感,進入了職業(yè)發(fā)展的“瓶頸”我深知:當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感時,教師需要加強自我教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知識面和閱讀面;還需要加強反思能力,在反思中客觀認知自我,在“二次成長”中突破瓶頸期,真正實現(xiàn)自我的專業(yè)發(fā)展。
“二次成長”依賴于教師在成熟期的不斷反思及反思后的精準突破。通過自我剖析和填寫“特色教師評價指標體系”調查問卷,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確立教育信仰、自我能力的提升、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用心確立教育信仰
“將機會讓給學生,將精彩留給學生,將掌聲送給學生,將愛心獻給學生,將希望帶給學生”是我的座右銘。每當重復、瑣碎的工作令我感到倦怠時,座右銘仿佛是一個指南針、一種動力、一種監(jiān)督,時刻引領著我朝著心中的目標不斷向前。也正是這種信仰,更堅定了我的教育信念。
自我能力的提升
手不釋卷,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新的自己。閱讀可以幫助教師更新理念,厘清理論認識,前瞻教育方向,還可以從潛意識里改造自己,塑造新的自己。作為特色教師工作坊分坊主,我定期組織工作坊成員開展閱讀活動,包括“共讀一本書”“讀書分享會”等,將每位教師的情感與思維交織在一起,在潛意識中改造自己,從只注重技能傳授回歸到了教育的本真,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成長,從教學回歸到了教育。這種潛意識的改變,教育理念的更新,也讓步入成熟期的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自身更多的生長點,讓專業(yè)發(fā)展的步伐堅實而有力。
初步形成的教學風格
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教育事業(yè)是系統(tǒng)工程,是魅力極強的交響樂。我們搞基礎教育的是做地底下的工作,責任重……生命是有限的,事業(yè)是常青的,教師的生命是在學生身上延續(xù)的,教師把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傳給學生……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既要有對語文教育事業(yè)的熱愛與追求,還要有對孩子的關愛與呵護。而身為一名語文教師,除了要遵守職業(yè)道德,還要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實現(xiàn)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在個體性格特點、人生閱歷、教學經驗的基礎之上形成的。語言、文學等方面扎實的知識和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深的文學審美能力、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與智慧都是構成語文教師教學風格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通過自我剖析,初步了解了我的教學風格:由于個性活潑、情感細膩、善于創(chuàng)新,我在教學中善于運用豐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較接近情感型教學風格。例如,在執(zhí)教《四季》這篇課文時,我利用具有四季特點的圖片,配以生動有趣的語言作為課堂導入:“大自然有四根神奇的魔法棒,她輕輕一點,公園里、馬路旁就開滿了黃色的迎春花,她綻開笑臉,仿佛在說:春天來啦;再一點,太陽變成了一個大火球,把孩子們的小臉曬得紅撲撲的,像一個個紅蘋果;再一點,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就像蝴蝶在翩翩起舞:再一點,門外雪白一片,這下孩子們樂開了花,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樂乎?!币欢紊鷦佑腥さ膶дZ,幫助學生快速進入上課狀態(tài),學生看得認真,聽得入神,為后續(xù)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情感型”教學風格的杰出代表是于漪老師。于漪老師的課堂入情入理,充滿感情,讓學生始終對語文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她主張語文課要“教出情趣來”“選準動情點,以情激情,滿懷激情地講述……”??v觀于漪老師的教學,課的起始總有一段充滿藝術性的、感染力極強的導語設計;教學過程中常盡情地作一些精彩發(fā)揮,“聲情并茂”“絢麗繽紛”;課的結尾增添情趣,畫龍點睛.于漪老師的教學風格是我終身學習的榜樣。而作為一名成熟期教師,在初步形成了教學風格后,還要繼續(xù)在教學中實踐,讓教學風格變得更加穩(wěn)定和成熟。提升科研能力
學校為成熟期教師搭建了專業(yè)成長的平臺―特色教師工作坊。作為分坊的坊主,我?guī)ьI的團隊由8名優(yōu)秀教師組成,其中1名北京市骨干教師,7名通州區(qū)骨干教師,1名通州區(qū)青年骨干教師。在共同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最艱難的是確立課題,因為沒有課題研究的經驗,課題組陷入了研究的僵局。對此,我們組織開展了自我剖析和“特色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問卷的填寫活動,通過問卷查找每位成員的不足,并將成員的需求關鍵詞在繪圖中圈畫出來,最終找到了契合點―“課堂提問”。接下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開展課題研究,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我們聚集在一起研討,推翻,再研討,無數(shù)個日夜,我們通過工作群交流,分享《小學適性閱讀教與學》和《高效課堂》的閱讀收獲,一遍遍修改編寫《課堂觀察量表》,這份力量,來自于我們內心對于成長的渴望。課題的研究,再次激活了成熟期教師的內動力,為成熟期教師提供了“二次成長”的路徑。
總之,通過自我剖析、反思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為成熟期教師提供了“二次成長”,讓我們的專業(yè)成長道路走得更遠。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東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