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清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因此,在教學設計時需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教師通過問題設計,重新組織大量知識,激發(fā)學生思維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個好的問題設計,能不動聲色地將學生引導到思考中。問題設計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及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在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有必要對化學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進行研究。
為了解當前教學中課堂問題設計存在的問題,筆者對北京師范大學燕化附屬中學19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課堂上有很多的問題設計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此外,筆者還對本校部分教師就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存在的問題進行訪談??偨Y主要有以下幾點:
問題的難易程度與學生實際不符
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一方面要結合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而在我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往往會不經意地提高問題的難度,使問題設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外,導致學生因問題太難而回答不出來或不愿回答,從而逐漸喪失自信心;或者因問題太容易而使學生不屑回答,即使回答了,也是不加思考的回答,從而達不到思維訓練的目的。
筆者在問卷調查中發(fā)現,在課堂上學生認為教師“提問的難易程度適當”的只占33.7%;提問偏難”的占56.9%;“提問偏易”的占9.4%。根據調查結果,表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總體偏難。
問題的目標不明確,脫離教學主題
教師大多數時候只是把提問當作一種教學的必備手段,而很少考慮問題設計需要達到什么目標,問題設計的隨意性較大。調查發(fā)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隨意向學生提問的情況占了近45.8%,說明課堂上很多的提問是沒有經過設計的。
通過調查得出33.8%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上教師的提問對其幫助一般或很小。這說明對于班級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說,教師的問題設計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問題形式簡單,缺乏討論和探究性
現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大多數為“一問一答”的形式,缺乏探究性和開放性,問題的答案被老師完全控制。有時候,為了趕進度,即使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于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據一項針對教師課堂提問的調查顯示,課堂中“一問一答”或“自問自答”的情形占到了提問總數45. 5%,而探究性問題,提問后展開討論的情形只占23.4%。
這種情況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之所以普遍存在。一方面是因為現在我們在備課時更多的是趕進度、備知識,對于備課方法關注較少,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問題的研究較少。
通過調查得出65%的學生喜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回答提問,而自己思考的只占22.2%。這說明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動力不足,不善于以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而是希望合作學習和老師提示解決問題。所以,課堂上教師提問時,總會有人小聲提示和幫忙。問題重結論輕過程,提問流于形式
問卷調查顯示,65%的學生對課堂提問的感受是害怕回答錯了或沒興趣回答。這說明我們的課堂缺乏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的課堂氛圍,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課堂環(huán)境不夠寬松和諧。不少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望挑戰(zhàn)的情愫還沒有被激發(fā)。這也造成了學生對我們課堂提問的一種誤解:即94%的學生認為經常被提問的原因是老師在督促他和對其課堂聽課不放心,而忽視了我們更想通過提問提升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與學生一起平等地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老師只想當一個領路人的良苦用心。此外,66.7%的學生希望老師提問后留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總結以上,我們可以得出,目前化學課堂上的提問存在著四類問題,即問題的難易程度與學生實際不符,問題跨度太大:問題的目標不明確,脫離教學主題;問題形式大多是“一問一答”或“自問自答”,缺乏討論和探究性;問題重結論輕過程,提問流于形式,課堂環(huán)境比較沉悶。根據這些問題,在未來的化學課堂上,教師要針對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較大程度的更改、調整,針對“問題的難易程度與學生實際不符,問題跨度太大”的問題,教師需要找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且問題難易度設置合理,逐步遞進:針對“問題的目標不明確,脫離教學主題”的問題,教師要加強備課,課堂提問要緊緊圍繞當堂主題或者相關知識點,不要脫離教學主題;針對“問題形式大多是‘一問一答或‘自問自答,缺乏討論和探究性”的問題,教師要拓寬問題的形式,讓課堂提問更具談論和探究性;針對“問題重結論輕過程,提問流于形式,課堂環(huán)境比較沉悶”教師要更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不要把問題搞成形式主義,讓問題成為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動力,而不是簡單地引出結果的針線。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燕化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