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純
[摘要]大事年表是記述歷史的一種傳統(tǒng)方法,它是學習歷史知識、理解歷史事件之間聯系和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歷史課堂有效運用大事年表進行教學,既是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需要,也是適應高考選拔的需要運用大事年表,可以幫助學生明晰歷史事件的時空順序,提升學生依據史實解釋歷史事件和現象的能力,還可滲透唯物史觀及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大事年表;歷史學習;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0-0067-03
歷史大事年表,顧名思義,就是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相關資(史)料收集起來,依事件的年、月、日順序排列,并簡明扼要且有選擇性地記錄下來。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大量的年表,這種方法也一直為后人沿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五個方面。運用歷史大事年表有助于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本文以人教版《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一課為例,介紹、展示歷史大事年表的制作及用途,以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梳理教材,編排事件,培養(yǎng)時空觀念
編制年表的前提是收集資料,然后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歷史事件。主要步驟如下:1.通讀教材和補充材料,找出時間和事件。2.按照先后順序排列事件。3.剔除無關事件,形成年表。
這一活動看似簡單,做好不易,需要師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學生方面:要全面細致地閱讀教材,包含插圖和小字部分,還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挖掘隱性時間和事件。
教師方面:除了明確任務、介紹方法外,還需要補充適量的材料。歷史大事年表的制作與所擁有的資料有直接的關系。原則上應該海選資料,但是鑒于中學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只需要以教材為依托,教師適當補充資料即可。以本課為例,教師可以將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的相關內容介紹給學生閱讀。
在制作年表的過程中,學生發(fā)揮了主體作用,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時空觀念。如陳志剛教授所言:“時間觀念素養(yǎng)是一種歷史認識技能,可以通過訓練形成?!盵1]制作歷史大事年表就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式。
其一,有利于掌握各種紀年法、理解各種時間表述的方式,并能判斷時間的先后順序。教材中除了有明確的時間表達外,如1215年、1832年,還有一些其他的表述,如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時期、工業(yè)革命時期等。制作年表首先就要判斷這些不同的時間表述方式所代表的物理時間。如17世紀初一般指的是1600-1620年,斯圖亞特王朝時期指的是從1603年到1714年的111年間,工業(yè)革命時期指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這樣統(tǒng)一轉換為公元紀年后,就很容易判斷事件的先后順序了。
其二,有利于理解時間節(jié)點的歷史意義。時間不僅是一個物理坐標,還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例如1689年對于英國人來說,就意義非凡。因為這一年《權利法案》頒布了,其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開啟了民主政治的新時代。
其三,有利于理解事件之間的聯系。時序觀念不僅要求學生能記住事件發(fā)生的年代并判斷其先后順序那么簡單,還要能夠根據先后順序理解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從上述年表中我們可以認識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削弱了英國國王的權力,為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提供了前提條件,也為日后國王不參加內閣會議,逐漸形成責任內閣制做了鋪墊。
二、精選史料,簡化年表,學會解釋歷史
根據教材和相關材料梳理形成的大事年表,雖然內容詳細,但是不免枝蔓過多,會加重學生負擔,所以要精簡年表。
設計學生活動:1.你認為在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有哪些,將其選出,并形成一個新的簡潔年表。請你將年表展示給大家的同時闡明理由。2.其他小組指出該年表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陳述理由。
學生在小組討論之后形成新的年表,如:
該年表的設計,一方面精簡了學習內容,減輕了學生負擔,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和歷史解釋素養(yǎng),同時還兼顧了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滲透。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tài)度、能力與方法。鄧京力教授認為:歷史解釋通常是指運用一定的理論、概念、方法,以史實為依據、探明歷史因果、闡釋歷史意義和客觀評判的過程。[2]學生在大事年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事件。學生通過分析和比較,形成新的精簡年表,正是其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體現。歷史解釋能力的提升主要體現為:
(一)學會對史料進行歸納、整理
歷史解釋是以史料為依據和前提的,但是史料浩如煙海,就算是依據某一主題來篩選其數量也偏多。因此有必要對史料進行歸納、整理和選擇。課程標準也要求:“通過對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辯證、客觀地理解歷史事物?!薄澳軌蜻x擇、組織和運用相關材料并使用相關歷史術語,對個別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釋。”選擇的前提是整理和歸納。歷史大事年表將主題事件盡可能全面地羅列,提供了詳盡的史料,方便了進一步的歸納、整理和選擇。以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為例,可以發(fā)現大事件主要分為立法保障、責任內閣制、議會改革和兩黨制四個方面。在此基礎上,經過分析和比較,就可選出關鍵的事件,如光榮革命、《權利法案》、1721年責任內閣制的出現、1832年議會改革等。
(二)學會重新建構知識
何成剛等認為:“歷史解釋的核心旨趣,在于建構意義,不在于接近歷史真實?!盵3]這句話并不是說歷史真實不重要,而是認為歷史解釋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基于史料與事實,遵循一定的原理、方法,通過邏輯推理,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進行分析的研究行為”[3],即主要是對過程的體驗和方法的習得,并不是強調對歷史研究的學術追求。學生在原有詳細年表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形成新的年表,無論是否完善,都是對知識進行再加工和重新構建。
另外,在歷史解釋的過程中也兼顧了史料實證的培養(yǎng)。歷史解釋就是以史料為依據的,也需要運用史料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或者論證已有的觀點?!笆妨蠈嵶C是諸素養(yǎng)得以達成的必要途徑”,歷史解釋也不例外。因此,歷史解釋的過程往往也是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過程,二者密不可分、相互滲透。
三、運用年表解讀歷史,滲透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是諸素養(yǎng)得以達成的理論保證。但唯物史觀的教學不可生搬硬套,而應該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滲透、潤物無聲。
設計學生活動:1.觀察大事年表,你認為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原因有哪些?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17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是否意味著英國一定會建立君主立憲制?請說明理由。
通過以上問題,滲透唯物史觀。
首先,掌握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唯物史觀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適當介紹。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的根源就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通過對根本原因的追問,闡明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讓學生明白經濟對政治的決定性作用,并學會運用這一科學原理分析歷史、解釋歷史。
其次,學會全面地分析問題,防止片面的經濟決定論。唯物史觀認為經濟決定政治,但往往容易被異化為經濟決定論。恩格斯曾經說過:“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那么他就把這個命題變成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蓖跫迂S教授也認為:“經濟因素或生產力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精神因素在具體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也起某種或大或小的決定性作用?!盵4]以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建立來說,資本主義經濟固然是其根源,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其歷史傳統(tǒng)、文化氛圍、政治環(huán)境等也有重要的作用。在觀察年表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多種因素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歷史學家張艷國認為:“堅持唯物史觀,就是要堅持其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基本原則和精神本質?!盵5]只有如此才能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
四、審視年表,感悟歷史,孕育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的人文追求,是諸素養(yǎng)中價值追求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歷史課堂的終極意義所在。在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下面的思考題:觀察年表,從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的過程中,我們有哪些啟發(fā)?
學生討論后談個人感想: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避免暴力沖突;要以國家利益為重,進行妥協;要尊重歷史傳統(tǒng);制度建設要循序漸進,不要急躁;要不斷改革,追求完美;……
通過探討,學生對歷史進行反思,從歷史過往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增長智慧,這有助于學生在面對現實問題時,能夠尊重傳統(tǒng)文化、理解改革不易,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歷史教學始終與時間和史實相伴,運用歷史大事年表,能有效地凸顯歷史時間脈絡(時空觀念),對于開展以史料為依托的歷史解釋,滲透唯物史觀,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覃玉蘭,陳志剛.時間觀念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7( 11):34-41.
[2]鄧京力.歷史理解與歷史解釋辨析[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7(6):3-8.
[3]張克州,何成剛,康琪.歷史解釋:內涵、任務及方法[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21):3-8.
[4]王加豐.再談“史觀”問題[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17):10-15.
[5]張艷國.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