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娟
摘 ?要:近年來,伴隨我國教學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各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與得以飛速發(fā)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舊會出現因教學形式的使用不當,而對小學體育學習熱情與積極性造成嚴重制約的情況出現。基于此,筆者就對當前較受基層教師認可的賞識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展開本次研究。研究認為,將賞識教育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教師應當首先在內心建立起賞識教育意識,并通過賞識教育的應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
關鍵詞:小學 ?體育教學 ?賞識教育 ?學習氛圍 ?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c)-0093-02
1 ?賞識教育的概念及其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優(yōu)勢
1.1 賞識教育的基本概念
學校教育中的賞識教育是指在面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時所進行的積極評價方式,賞識教育手段的應用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良好行為表現。肯定學生在學習中的良好表現,可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興趣,并激發(fā)學生內心的學習源動力。賞識教育通俗來講就是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優(yōu)點進行肯定與欣賞,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chuàng)造性。學校教育中的賞識教育應建立在信任、寬容、尊重作為最基本的原則,并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個性,并引導學生在更加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在賞識教育的應用過程中,基層教師應將關注點切實放在學生的優(yōu)點與長處上,以確保賞識教育手段行之有效。
1.2 賞識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優(yōu)勢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在面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時,盡量避免使用批判性語言及行為對其學習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價,但也不能盲目使用賞識教育,賞識教育法的應用應以符合其身心發(fā)育特點為前提,在激發(fā)其體育學習興趣的同時,又不會使其產生盲目自信。從對事物的感知和注意力的集中方面,大部分小學生還是相對欠缺的,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只會對自身感興趣的事物產生進一步了解及學習的意愿,反之,不僅會對相關學習內容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其注意力也是無法長時間集中的。因此,筆者建議,基層教師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賞識教育的有效切入點。此外,教師應對6~13歲之間青少年學生的意志特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精力旺盛且自制力差是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共同特點,即使教學活動的設計已經有所創(chuàng)新且更具針對性,但仍舊無法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課堂紀律等情況的出現,在學生出現這一問題時,筆者并不主張教師以批評的方式強行對其行為進行干涉與糾正,而應從其自身的身心狀態(tài)出發(fā)施以恰當的賞識教育,如班內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時,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方式指出其問題并通過語言上的引導加以糾正,“某某同學,老師看到你在剛才的學習過程有點分心哦,老師留意過了,之前你在課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最長為五分鐘,但這次卻在我們學習了十五分鐘之后,你的注意力才些發(fā)散,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老師相信你以后會做得更好”。同樣是指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這一問題,而這種表達方式不僅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這就是賞識教育與批判性教育的不同之處。
2 ?賞識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2.1 運用語言賞識給予學生正面的肯定
語言是所有教學科目的基本構成要素。通過語言的應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及學習表現進行賞識與肯定,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在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教師不僅要對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贊賞,也應對表現一般的學生進行語言及行為上的鼓勵,如此,不僅可以有效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還能為其之后的學習注入動力。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使用賞識教育手段時應注意找準學生身上的亮點,做到有的放矢,不能使賞識教育流于形勢。通過對筆者多年的基層體育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可以發(fā)現,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贊賞與批評會得到2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在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時,學生的優(yōu)點與長處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并可對其學習過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若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對學生的相關表現進行批評教育,不僅無法使其在學習中的表現有所改善,反而會導致學生身上所謂的缺點與錯誤不斷出現。因此,基層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活動時,應積極發(fā)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并對其進行積極的肯定,繼而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良性循環(huán)。
2.2 運用體態(tài)賞識給予學生正向暗示反饋
人的體態(tài)動作就是除語言之外最為直觀的表達方式,是語言表達方式的重要輔助。例如:人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簡單的手勢等均是一種直觀的表達形式,同時以上幾種體態(tài)動作也是在小學體育教學賞識教育中最常用到的。一個簡單的點贊手勢足以代表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表現的肯定。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常會遇到一些學習難度較大的技術動作,在學生通過不斷練習掌握相關動作技能之后,教師應及時對其學習過程及表現進行表揚,除通過豎大拇指對學生進行贊賞之外,教師還可通過贊許的眼神、鼓勵的微笑、點頭示意等多種體態(tài)動作對學生表現表示贊賞。此外,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在學習之余教師的一次鼓掌、一個擊掌、拍肩動作均能直觀體現出教師對其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的認可。
贊賞教育方法的應用還能幫助學生自信心的樹立。贊賞教育的應用前提是教師從根本上轉變自己的觀念,用平等的方式對待每一位學生,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只有做到發(fā)自內心地為學生進步而感到驕傲,才能在教學過程當中給予學生最真為真誠的贊賞與認可,學生也會從中獲得更多的學習自信,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以更為積極的狀態(tài)參與其中。在諸如體育比賽等特殊場合,教師的體態(tài)贊賞會發(fā)揮出比傳統(tǒng)語言贊賞更大的作用,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用贊賞教育。
3 ?結語
將賞識教育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當中,可有效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并充分調動其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興趣。小學生因年齡尚小,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過于直接的批判性教育容易給小學生造成心理上的不良暗示,使之對自身能力產生否定。因此,教師面對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時,應盡量避免以判斷性語言或動作對其行為進行否定,而是需要通過轉變方式,以鼓勵性的語言、體態(tài)動作指出相關問題并對其進行正面的鼓勵,使之認識到相關行為與表現的不當之處,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加以改正。素質教育理念提出之前,大部分基層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的點評過于簡單粗暴,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產生畏懼情緒,作為新時期的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適時進行賞識教育,從而有效調動起其體育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鄭中華.賞識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112,122.
[2] 陳麗英.試論賞識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內江科技,2018,39(3):151-152.
[3] 李強.賞識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