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熠
摘要: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有目的、有計劃地憑借自身感官以及觀察量表、錄音錄像設備等有關輔助工具,從課堂中收集資料加以整理分析,并依據資料進行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研究方法。它立足“關注學生的學”,著眼“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指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對《比一比》一課進行課堂觀察,在記錄與分析觀察量表的基礎上,得到教學啟示:合理選用情境,重視教材中的題目,注意開展討論的時機。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行為 學情 課堂觀察《比一比》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思考世界,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眼下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到底如何?存在著哪些問題?如何去改善?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去研究與探索。筆者拜讀了一些先行者的觀點,發(fā)現課堂觀察是一種有效的研究方法。
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有目的、有計劃地憑借自身感官以及觀察量表、錄音錄像設備等有關輔助工具,從課堂中收集資料加以整理分析,并依據資料進行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研究方法。它立足“關注學生的學”,著眼“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指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由此,筆者對所在課題組成員宋升達老師執(zhí)教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一課開展課堂觀察,在記錄與分析觀察量表的基礎上,總結教學啟示。
一、對教學過程的記錄與分析
(一)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
教師出示題目:
我會比:在○里填上“>”或“<”。
37○9 81○100
87○65 34○37
學生課前自覺準備了草稿紙和筆,很快地就計算出了答案。
2.學習新知。
教師引入:“你們喜歡爬山嗎?我們的祖國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名山大川更是讓世人心馳神往。(出示圖片)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近幾個美麗的風景區(qū),在領略祖國美麗風光的同時學到一些數學知識?!睂W生都睜大了自己的雙眼,紛紛感嘆祖國河山的壯美。
教師出示信息:黃山高1865米、泰山高1533米、華山高2155米、香山高575米。然后提問:“誰會讀?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全班50名學生當中有48名學生能夠很快地讀出各山的高度,提出的數學問題大多是對之前學過的例題、習題的“復述”或“改裝”。
教師提問:“哪座山最矮?同桌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2名學生很快地說出“香山最矮”。同桌之間討論過后,48名學生得到了正確答案;47名學生能講清理由“四位數比三位數大”,3名學生還歸納出了比較方法“位數不同,直接比”。教師對發(fā)言正確的學生給予肯定。
教師追問:“那哪座山最高?”學生出現不同的答案。教師未過多解釋,而是提醒學生:“多個數不好比較時,可以先比較兩個數,通過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歸納出比較方法,再推廣到多個數的比較中去?!?名學生發(fā)出恍然大悟的“噢”。
教師接著提問:“黃山和泰山誰高?誰矮?為什么?小組討論一下?!?3名學生會比較黃山和泰山的高矮,11名學生能說出原因。43名學生積極參與了小組討論。經過小組討論,42名學生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39名學生能說出方法。
3.應用所學。
教師出示練習:
(1)在○里填上“>”或“<”,說一說你是怎么比的。
1074○846 389○982 5102○184
(2)最小的三位數是(),最大的三位數是()。
最小的四位數是(),最大的四位數是()。
第(1)題是前面例題的直接變形,僅僅改變數字;47名學生全部做對,46名學生能明確說出比較的方法。第(2)題本質上還是同例題一樣,考查學生對“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掌握情況,但形式上做了較大的改變,既沒有了數字,又增加考查了“三位數”“四位數”的定義,難度增大,所以第(2)題的得分率相對低了很多;34名學生全部做對,12名學生在“最小的三位數”“最小的四位數”上同時出錯,他們認為“最小的三位數是101”“最小的四位數是1001”。
4.評價提升。
教師引導總結:“同學們表現得都很出色!這節(jié)課大家都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你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了嗎?說給大家聽聽。”31名學生舉手,8名學生從知識的獲得、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對自己和他人進行了評價。
(二)觀察量表記錄與分析
1.關于“教師行走路徑及提問情況”。
下頁圖1是觀察者按教室座位表對教師行走的路徑和提問的次數及相應的時間進行的記錄。其中,為了方便,分別用“★”和“☆”符號標記“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數字記錄的是教師提問的次數。
從圖中可以看出:宋老師的行走路線主要集中在第一、二組之間的過道和第三、四組之間的過道;整節(jié)課總共提問了25次,回答問題的人數占了全部人數的一半左右;學生上臺用投影展示作品匯報3次,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有學生匯報。
教師的行走路徑和提問情況傳達著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反映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從宋老師這節(jié)課的行走路徑來看,她盡可能地照顧到了全班,兼顧到了“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甚至對有些“學困生”有特別照顧(走近提問了多達3次)。
2.關于“教師教學行為時間分配”。
教學行為包括:(1)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述,簡稱“教師講述”;(2)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簡稱“師生互動”;(3)學生自主的學習和在教師幫助下的學習,簡稱“學生自學”;(4)學生小組之內的討論及教師的指導,即“小組討論”;(5)學生按教師要求就自學或小組討論后的學習情況進行匯報,簡稱“學習匯報”。
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在課堂觀察中以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qū)推行的“雙主課堂”導學案為主要研究方向,將課堂教學分為“啟示”“情境”“嘗試”“探知”“巧練”“反思”六個環(huán)節(jié)。
圖2是觀察者記錄的本節(jié)課教師教學行為時間分配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宋老師采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用了不到2分鐘的時間進行復習鋪墊后,就直奔教學主題“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她拋出了“哪座山最矮?”的問題后,用生活的具體情境來引導學生討論怎樣比較。剛開始嘗試比較時,學生是懵懂的,他們有過“比較不同數位的數的大小”的經驗,但對“比較相同數位的數的大小”接觸不多。所以,宋老師用了近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嘗試、探知,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并在匯報中交流想法。同時,宋老師很注重學生的練習鞏固,“巧練”環(huán)節(jié)用時約6分鐘。
3.關于“教師課堂教學情況”。
對“教師課堂教學情況”的觀察主要從教師的“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課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的“啟發(fā)引導”,引導學生“算理呈現”,組織學生合作,處理課堂生成,進行“學法指導”,“習慣養(yǎng)成”培養(yǎng)等角度展開。
圖3是觀察者記錄的本節(jié)課教師課堂教學情況。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宋老師幾乎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會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這一點是值得提倡的。數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多問幾個“是什么”“怎么辦”“為什么”等,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抽象、推理和建模等數學思想。但宋老師提出的這么多問題,是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效,是不是每個問題都能“啟發(fā)引導”,還有待商榷。
4.關于“學生課堂學習情況”。
“學生課堂學習情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1)有無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2)有無自主學習;(3)小組學習時有無有效的合作、交流;(4)匯報時的情況;(5)有無自己的思考,能否發(fā)散思維;(6)是否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7)在課堂中出現的閃光點。
下頁圖4是觀察者記錄的本節(jié)課學生課堂學習情況。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宋老師非常注重“匯報”(23人次)、“習慣養(yǎng)成”(10次)、“發(fā)散思維”(6個問題)、“自主學習”(5次)??梢哉f,這節(jié)課中,宋老師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促使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由觀察得到的教學啟示
(一)合理選用情境
本節(jié)課中,當宋老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我國的大好河山時,學生都睜大了自己的雙眼,一下子就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新課的學習上來??梢?,選用合適的情境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立足學生“人的發(fā)展”,把小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合理選用教學情境。
(二)重視教材中的題目
本節(jié)課中,對于“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提出了“黃山比泰山高多少米?”“香山比華山矮多少米?”等,大部分是對一、二年級學過的教材例題、練習題的“復述”或“改裝”。而教材例題、練習題是教材編寫者精心選擇的樣例,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典型性、示范性和指導性,也是具有代表性、圖3
學生能夠接受且容易出錯、涉及常見知識點的題目。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重視教材例題、練習題的作用,促進學生知識的正遷移。
(三)注意開展討論的時機
開展課堂討論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提高參與課堂的意識。本節(jié)課中,“哪座山最矮?”的問題提出后,學生的反饋效果比較好,但宋老師仍然按照教學設計,要求學生進行“同桌討論”;而“多個數進行比較”時,宋老師卻急忙“善意”地提醒,掐斷了學生討論的苗頭。這兩處的“討論”值得商榷?!白罱l(fā)展區(qū)”理論認為,課堂討論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之上設置一些稍有難度且能提高學生思維的主題。這就明確了開展課堂討論有兩個必備條件:一是“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之上”,二是“稍有難度且能提高學生思維”。很明顯,“哪座山最矮?”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過小,切入的難度過低,忽視了學生的“前概念”,其實沒必要開展課堂討論;“多個數進行比較”的思考空間較大,切入難度不低,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反而應該開展課堂討論。
*本文系廣東省清遠市2018年度第十八批教育科研課題“提高清新區(qū)轉崗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行動研究”(編號:186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 劉知新.化學教學論(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鄭長龍.化學實驗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張國偉.論課堂觀察[J].教育探索,2005(2).
[5] 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友林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