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教育者和學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盡可能地追求一些有效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廣大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過程當中所追求的目標和任務,所以有效的教學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包括教育者精心地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設置,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連接,能夠巧妙地抓住教學的契機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得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斷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0-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0.036
小學教育是我國正式教育最開始的階段,也是學生為后期學習打好基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小學語文是所有基礎教育過程當中一門具有工具性的學科,所以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屬于基礎中的基礎,教育者一定要采用合理的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個完善的語文教學體系。另外,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就要求教育者可以盡可能地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使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得到不斷的創(chuàng)新,本文基于情境教學的視角對小學語文有效教學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什么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這一概念是新課程改革之后逐漸產(chǎn)生的,但是自從這一概念出現(xiàn)之后,人們就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通過對國外以及國內(nèi)大部分學者的相關文獻進行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有效教學理論當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三種。
一是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深刻融入有效教學就必須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教學過程當中的出發(fā)點,要盡可能地將有效教學定義為學生在一定階段所能接受到的知識能力,受教育之后獲得的精神或者心理上的進步和發(fā)展。
二是從具體教育經(jīng)濟學的角度來看,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將教學的投入和產(chǎn)出進行聯(lián)系,并且通過這兩者的聯(lián)系來定義有效教學,這些學者認為有效性這一概念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個層面。
三是從有效教學的具體結構內(nèi)容進行分析來看,有效教學其實是一種教學形態(tài),但是在上深入的研究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有效教學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思想,同時也是一種深層次上的教學理想和教學境界。所以有效教學的模式應該是每一位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過程當中所需要追求的目標和任務[1]。
二、有效教學的目標
對于教育者來說,在對學生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對自己教學工作的目標進行進一步的設置,尤其是要對整體課程的目標和課程的標準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和把握,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者達到有效教學的基礎和目標,也是教育者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主要過程。因此,對于教育者來說想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目標的制訂是非常重要的。
(一)知識能力目標
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當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者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時一定要以他們終身學習生活作為教學的目標,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為他們后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小學語文作為初級教學過程當中的基礎學科,同時也作為表達思想感情的一門工具學科,需要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訂一個知識能力目標。
(二)過程方法目標
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學生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同時也需要教育者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進行進一步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有效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當中,教育者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地鼓勵學生主動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當然教育者也可以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提高,繼而讓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開展學習活動。
(三)價值觀的目標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想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就要幫助學生樹立一個價值觀目標。而價值觀目標作為一個較為隱性的目標難以對具體的結果進行測量,所以在落實的過程當中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育者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讓學生的人文教育得到進一步落實,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啟發(fā)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目前,學校所用到的小學階段語文教材以及相關的小學階段的讀物所涉及的主題都是非常廣泛的,并且每一篇文章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之后才呈現(xiàn)出來的,所以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借助情境教學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一個較為淺顯易懂的方式,體會教材當中所蘊涵的情感和價值觀[2]。
三、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
雖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也在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但是在具體教學的時候,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思想依然會對教育者產(chǎn)生影響,所以教育者在課堂上為學生授課的時候,雖然會借助一些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但是仍有一些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都在課堂上被動去聽,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于相關問題的思考,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也是非常不利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的積極性得不到進一步的提高。另外,教育者在具體教學的過程當中一直處于一種推學生向前走的狀態(tài)當中,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視野的開闊沒有任何的積極影響,在具體教學的過程當中,影響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教材過于枯燥乏味所導致的,當然還有教育者的教學方式雖然有所更新,但是大體模式依舊較為死板。
當然,我們的時代在不斷地發(fā)展,在時代發(fā)展的過程當中教育者一定要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狀況和發(fā)展趨勢,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調(diào)整,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教育者所遺留下來的思想一定要得到進一步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3]。
四、基于情境教學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一個教育者和學生互動的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一定離不開教育者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在課堂上的互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更好地去抓住相關的學習重點快速的學習一些新的內(nèi)容。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如,教育者在為學生進行某一課教學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本教材上的相關內(nèi)容和所揭示出來的道理,以及想表達出來的情感。那么教育者一定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師生互動的情景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情感因素,使得整個教學效果能夠變得更好,讓學生能夠更加直接地理解教材上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另外,如果學生在對教材上的內(nèi)容進行學習的時候,能夠將教材上的相關內(nèi)容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得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提高。
(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育者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方面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引導。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所以在這個階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育者在為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應該只是將教學的內(nèi)容局限于課文上的一字一句,而是應該在具體教學的過程當中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陶醉在教育者所給他們營造的這種學習情境當中,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因為多媒體的呈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觀性和生動性,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保持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
(三)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融入教學情境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從小就學好語言,如果學生在學習時想要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水平,那么就一定離不開平時對于相關語文知識的積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教育者是課堂上的主體,而學生只是作為一個被動的接受者,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堂越來越開放,教育者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比如,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針對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針對某一話題對相關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討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意識到學習是需要他們積極主動參與進來的,才能夠讓學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教育者為學生所營造的教學情境當中不斷地摸索著進行學習,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
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篇章的講解,然后讓學生在課后收集一些關于課堂內(nèi)容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因為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一定程度上本身就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相關的知識[4]。
五、結語
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為學生科學合理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這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為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和了解教學的總體目標,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學習和運用不斷地加深,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不斷地提高,為后期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1]盧玲.基于有效教學視角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4(1):36.
[2]李瑩瑩.新課程視角下小學語文低年級情境教學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
[3]周喜學.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5):56.
[4]王曉玲.基于教育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探析[J].新課程(上),2015(12):6.
參考文獻: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羅文彤(1980.10—?),男,漢族,甘肅清水人,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