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秀蘭 蔣婷婷
【摘要】隨著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推進,家長作為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參與者已成為現(xiàn)實需求。本文基于全區(qū)37所公民辦幼兒園的11431份家長問卷,梳理出全區(qū)家長目前對于幼兒園課程的認識程度以及參與幼兒園課程的現(xiàn)狀,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優(yōu)化建議:開展多途徑、重實效的家園互動,傳播科學的課程理念;結合家長的實際困難,針對性地開展家園互動;建立家園互惠關系,提升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層次;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長資源,豐富幼兒園課程框架。
【關鍵詞】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優(yōu)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0)05-0052-05
【作者簡介】殷秀蘭(1966- ),女,江蘇漣水人,淮安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教育教學研訓中心學前教研員,高級教師;蔣婷婷(1989- ),女,江蘇淮安人,淮安市新星幼兒園東湖怡景園教師,幼兒園二級教師。
一、調查的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彪S著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推進,家長作為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參與者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需求。本調查旨在了解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五年來,全區(qū)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的認識程度和參與幼兒園課程的現(xiàn)狀,查找問題并提出優(yōu)化建議,以期全區(qū)幼兒園更好地踐行課程游戲化精神,提升課程建設和實施的質量。
二、調查內容及組織概況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從認識層面和實踐層面兩個維度采集相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從中推斷出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的認識程度以及參與狀況,并提出優(yōu)化建議。認識層面包括家長自身對教育理念提升的重視度、家長對當下幼兒園課程的認識度以及家長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認同度;實踐層面包括家長了解幼兒園課程的途徑、家園配合指導的落實情況、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層次以及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此次調查覆蓋全區(qū)范圍內37所公民辦幼兒園1.27萬余名幼兒的家長,共回收有效問卷11431萬份,回收率達90%以上。其中72.95%來自幼兒母親,25.59%來自幼兒父親,1.46%來自幼兒祖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筆者在分析數(shù)據(jù)時使用了頻數(shù)分析和綜合得分分析。頻數(shù)分析針對的是單選題和多選題,以統(tǒng)計每個選項的人次在所有填寫人數(shù)中所占的百分比;綜合得分分析針對排序題,以統(tǒng)計每一選項綜合排名情況,得分越高表示綜合排序越靠前。
(一)認識層面
1. 家長自身對于教育理念提升的重視度
家長自身對于教育理念提升的內驅力是其主動關注當下幼兒園課程理念的重要影響因素?!毒V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以下簡稱《規(guī)程》)等政策法規(guī)性文件能引領當下幼兒園的課程理念。因此,筆者設計了多選題“您閱讀了解的我國學前教育的法規(guī)、文件有哪些?”調查家長對此方面的重視程度。如表1所示,近一半的家長閱讀了解過《指南》,其次是《綱要》和《規(guī)程》。但也有42.73%的家長從未閱讀了解過這些政策法規(guī)。這說明,《指南》的發(fā)布帶給家長的指導力和幼兒園對此的宣傳影響了一部分家長。而一些家長從未閱讀了解過以上法規(guī)、文件,表明部分家長自身對于教育理念提升的重視程度不夠,也說明幼兒園要加大此方面的宣傳力度。
2. 家長對于當下幼兒園課程的認識度
家長要參與到幼兒園課程中來,首先必須了解幼兒園課程,對幼兒園課程形成一定的認同。為此,筆者設計了以下四個問題。對于“您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應主要學習什么?”這一問題(見表2),“生活自理和人際交往的能力”“良好習慣和學習品質”“自主、自信、探究、創(chuàng)造、表達等學習能力”的綜合得分均在3分以上,且“生活自理和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家長覺得最為重要的學習內容,而“音樂、美術、體育等技能”和“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學科知識”的重要性逐漸被弱化。針對“您認為孩子的學習是在什么活動中進行的?”(見表3),“日常生活”“游戲”“上課”這三個選項綜合得分相差不大,家長普遍了解幼兒園課程的基本構成,且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蘊含的教育價值逐漸被家長認同。關于家長更希望開展的活動類型(見表4),“結合教學主題開展的參觀、調查等社會實踐類活動”“繪畫、唱歌、舞蹈、樂器等技能展示類活動”以及“勞動、種植、烹飪、采摘、環(huán)保等生活體驗類活動”的需求度相差不大。其中,社會實踐類活動得分最高,這從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出家長對于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而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又與家長資源密不可分,家長資源的挖掘與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希望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什么活動時間應該更長?”(見表5),有相當數(shù)量的家長希望增加集體教學活動的時間。
綜合以上四個問題的調查結果,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家長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內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們受當下幼兒園課程理念的影響,知道幼兒學習內容應更傾向于生活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良好習慣和品質的培養(yǎng);知道幼兒的學習應更多地在生活和游戲中進行,且對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大部分家長能夠理解并認同;知道社會實踐活動對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提升是有價值的,希望多開展此類活動,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他們又受傳統(tǒng)觀念和社會、群體的影響,受中小學升學壓力的影響,內心希望幼兒園能夠延長上課時間,開展各種技能展示活動,希望通過集體教學活動讓幼兒獲得更多的學科知識,為將來升小學做準備。
3. 家長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認同度
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認同程度是其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以及各項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筆者由此設計了家長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滿意度調查。如表6所示,49.40%的家長對于幼兒園當下課程實施效果很滿意,42.35%的家長比較滿意,7.86%的家長認為一般,只有極少數(shù)家長不滿意或很不滿意。這說明在課程游戲化理念的指導下,當下區(qū)域內幼兒園課程實施得到了家長的普遍認可。
(二)實踐層面
1. 家長了解幼兒園課程的途徑
幼兒園的宣傳引導是家長了解幼兒園課程最主要的渠道。筆者設計了“您是如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這一問題(見表7),發(fā)現(xiàn)大部分家長通過“查看班級網(wǎng)站或接收教師在QQ、微信上發(fā)布的信息”來了解幼兒園課程,其次是通過詢問孩子來了解幼兒園每日開展的活動。此外,“參加幼兒園組織的開放活動”及“關注班級家園櫥窗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綜合得分接近,說明部分幼兒園的開放活動、家園櫥窗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夠體現(xiàn)課程的價值。但“經(jīng)常和老師交流”這一項綜合得分最低,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幼兒園或教師還未建立成熟的與家長交流的機制。
2. 家園配合指導的落實情況
家園配合指導就是依據(jù)幼兒園課程的開展,家園共同配合完成相關的指導工作,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契機,讓幼兒獲得動手體驗的機會,伴隨課程收集一些資源投放至班級區(qū)域中等?!凹彝プ鳂I(yè)”是家園配合指導的另一種說法。調查家園配合指導的落實情況,能間接反映出家園配合的密切程度以及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的程度。為此,筆者設計了“您如何對待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如親子活動、調查表、結合主題收集材料等任務?”(見表8)。經(jīng)調查,65.24%的家長選擇了“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豐富家教經(jīng)驗,增進親子情感,提升孩子的能力”,近30%的家長選擇了“盡量配合和孩子一起完成”,只有極少數(shù)家長會包辦代替孩子完成或者覺得沒有必要去做。這說明絕大部分家長認可家園配合指導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但不排除有家長只是理智上覺得應該選最好的,實際上并未達到這個程度。
3. 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層次
通過調查家長參與活動的形式,能夠間接看出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層次。Akin和Bastianiia在關于家長參與學校課程的研究中,將“家長參與”分為以下六個層次。
為了解區(qū)域內幼兒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層次,筆者設計了“您參與過的幼兒園課程建設實施有哪些?”(見表9)。調查結果顯示,“參與各類親子活動”“收集游戲活動所需材料”這兩項綜合得分較高,前者得分最高;“配合完成資料查閱或調查”得分居中,而“擔任家長老師進班”和“策劃組織園內外活動”得分較低;極少數(shù)家長未參與過任何活動。從家長的選項能看出,大部分家長的參與處于中低層次,鮮有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的運作和決策。
4. 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
了解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知道家長目前存在的困難,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找到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通過問題“您參與幼兒園活動的主要困難是什么?”(見表10)發(fā)現(xiàn),63.02%的家長因為工作或家庭狀況的困擾而缺乏時間,15.01%的家長“不了解幼兒園教育,想配合但不知道怎么做”,還有18.78%的家長選擇了“其他”,只有極少數(shù)家長表示“不用參與”或“不想?yún)⑴c”。由此筆者反思:有些需要家長配合的課程開展方式和時間是否合理?怎樣解決家長“想配合但不知道怎么做”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家長積極主動參與課程建設?
四、調查形成的主要認知和工作優(yōu)化建議
(一)調查形成的主要認知
1. 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的認識度和實際需求有偏差
大部分家長了解并認可幼兒園當下的課程理念,知道幼兒園一日生活和游戲蘊含著教育價值,但是對于集體活動的需求度仍較高,可見家長沒有真正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沒有內化《指南》所提出的“幼兒是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獲取經(jīng)驗的”,“說的”和“做的”之間存在偏差。
2. 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還存在一些困難
絕大部分家長認可家園配合指導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價值,但實際情況是,幼兒家長多是年輕的一線工作者,往往因為工作繁忙、家庭負擔較重等造成精力不足、無暇顧及。其次,幼兒家長普遍缺乏對幼兒園課程的深度了解,不知道如何更好地配合。少數(shù)家長因為其他原因不能參與幼兒園的課程建設,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調查。
3. 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層次不高
家長整體參與的層次處于“知情”和“決策”之間,且更多集中于中低層次,即通過各種信息傳遞的方式了解課程、參與親子活動等。更高層次的參與所占比例較少,諸如策劃組織園內外活動、參與課程審議或評價、參與課程管理與決策等。這說明,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沒有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園和教師要采取相關策略來提高家長參與的意愿。
4. 家長資源沒有被充分挖掘利用
在調查家長更希望幼兒園開展什么活動時,“社會實踐活動”綜合得分最高。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與家長資源密不可分,家長來自各行各業(yè),本身所具備的社會背景,擁有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或信息資源都是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根基。而家長對于“社會實踐活動”的強烈呼聲,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幼兒園目前對于家長資源的挖掘和利用仍然不夠充分。
(二)工作優(yōu)化建議
1. 開展多途徑、重實效的家園互動,傳播科學的課程理念
(1)與課程高度匹配的家園欄
幼兒園要開辟“課程專欄”,讓家園欄不流于形式,真正為課程服務。如在開展大班“幼小銜接”課程時,教師應該及時更新幼小銜接的意義、每周具體計劃的落實、家長配合指導策略等,引發(fā)家長關注。
(2)以互動為主的班級網(wǎng)絡平臺
班級網(wǎng)絡平臺不僅僅是教師上傳下達一些通知的媒介,更應該充分發(fā)揮其便捷性和傳播性,引導家長參與到幼兒園課程中來。教師應經(jīng)常邀請家長就幼兒的活動內容展開討論,這一方面能讓家長更深刻地了解班級課程開展的情況,理解幼兒園課程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教師的課程思路,更好地為課程服務。如某班級圍繞“螞蟻”開展相關主題課程時,教師將“前期的生成背景”“過程中的課程實施”“幼兒的活動效果”都及時分享到班級群里,引起了家長極大的反響。家長和孩子一樣,萌發(fā)了對課程的興趣。每當遇到關于螞蟻的困惑或問題時,家長們紛紛查找資料,在線上分享和孩子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主動建言獻策,為課程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聚焦課程案例式的家長會
家長會是幼兒園最常規(guī)的家園溝通,但形式上經(jīng)常以教師說、家長聽為主,內容往往千篇一律。家長會應該聚焦課程,以案例的方式呈現(xiàn),通過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圖片讓家長切身感受,并且留足時間讓家長就案例進行互動和交流,借家長之口歸納課程的意義和帶給孩子的發(fā)展,這樣將更有利于今后在課程開展中發(fā)揮家長的作用。
(4)立足家長需求的專題沙龍
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很多家長仍然希望幼兒園增加集體教學活動時間或教授一些學科知識,這與當下幼兒園課程理念是背道而馳的,也是“小學化”傾向在家長群體中根深蒂固的表現(xiàn)。幼兒園可以組織家長學習并解讀《指南》,以專題沙龍的形式解決家長們的困惑,更新育兒理念。
(5)帶有課程引領意味的開放日
開放日是向家長傳播幼兒園課程理念的最佳契機,家長能直接地參與幼兒活動,從而增進家園密切度。教師應盡量做好開放日的準備工作,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都蘊含課程的意味,以觸動和指導更多的家長。如某班級圍繞“各種各樣的建筑”開展相關課程,開放日活動中,教師在點名環(huán)節(jié)讓每個被點到名的孩子說出一種建筑名稱,讓家長充分感受課程的滲透性和引領性。
2. 結合家長的實際困難,針對性地開展家園互動
幼兒園要以平等、合作為基本原則,了解每個家庭的真實需求和現(xiàn)實問題,提供針對性的適宜服務,以謀求家園教育理念、目標和行動的一致。面對部分家長因為工作或家庭的種種困擾而無法參與到幼兒園課程中來的情況,教師應主動和這部分家長聯(lián)系,了解他們的困難,調整工作方式,盡量滿足家長的參與需求。例如,有的幼兒父母是雙職工,工作日很忙碌,只有周末有時間,需要父母參與的活動可以盡量安排在周末;有的幼兒平時主要由祖父母照料,幼兒園對此要適當調整家園互動方式,平時盡量以面對面語言交流的形式與幼兒祖父母溝通,避免信息不暢,且以生活指導類內容為主,利于他們參與其中。
3. 建立家園互惠關系,提升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層次
(1)持續(xù)開展家庭配合指導工作
幼兒園可以依據(jù)課程的開展,定期發(fā)放家庭配合指導表,鼓勵家長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契機,讓幼兒獲得動手體驗的機會,并伴隨課程收集一些資源投放至班級區(qū)域中使用。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建立家園反饋機制,對家長的家庭配合指導一定要學會“回頭看”,如可以利用“每日打卡”,通過視頻或圖片分享、月底心得分享等形式,及時讓家長在家園互動群中反饋實施情況,讓依托課程的家庭配合指導不流于形式,真正服務于家長和幼兒發(fā)展。
(2)吸引家長參與到課程的計劃、實施與評價中
其一,教師要積極鼓勵家長參與到課程建設中來,定期通過訪談、調查等多種方式聽取家長對幼兒園課程內容和實施途徑的反饋和建議。如每個主題開展前,發(fā)放課程審議調查表,收集家長的想法,梳理并篩選可利用的家長資源,將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建議融入課程方案中。其二,積極吸納優(yōu)秀家長代表或家委會成員走進課程審議現(xiàn)場,成為教研的“另一雙眼睛”,和教師共同研討課程方案的可行性。其三,在課程方案的實施過程中,積極與家長互動,交流課程的亮點和幼兒在其中的收獲與表現(xiàn),激發(fā)家長主動參與的意愿。最后,課程實施后開辟開放通道,以物化的課程雙向評價表來鼓勵家長積極發(fā)表看法,幫助幼兒園今后更好地開展課程。
4. 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長資源,豐富幼兒園課程框架
(1)充分發(fā)揮家長的專業(yè)優(yōu)勢
家長的職業(yè)多種多樣,幼兒園應充分發(fā)揮家長的專業(yè)優(yōu)勢,篩選和運用獨特的資源,服務于課程的開展。如在“愛牙日”主題中,我們可以邀請作為牙科醫(yī)生的家長進班開展“認識牙齒”“正確對待牙齒”等活動;在大班“我要上小學”主題中,可以邀請作為小學老師的家長進班,就“小學學什么”“小學的生活作息”等開展相關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活,緩解焦慮的情緒。
(2)切實提高家長資源的使用率
其一,幼兒園應著手調查家長資源,將家長的職業(yè)、教育背景、個人愛好、特長等相關信息加以歸類,建立家長資源庫,并定期更新信息。其二,對于已經(jīng)收集整理過的家長資源,要著重思考資源是否能真正服務于課程的開展,如在進行課程審議時,可篩選出合適的家長資源融入課程方案,并落實到實施過程中,切實提高家長資源在課程實施中的使用率。
通訊作者:蔣婷婷,1012541715@qq.com
(助理編輯 孟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