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葉紅
【摘?要】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本身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滲透了傳統文化因素,當數學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傳統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數學知識也才會是學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鍵詞】課堂教學;知識視野;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智慧的先民在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出令人驕傲的輝煌成就,在數學教育領域,他們通過總結自己的生產生活經驗?,編制出種種易于傳播和學習的算題,為古代數學知識的傳授提供了便利條件。中國古代算題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歷史,先秦時期為起源階段,秦漢隋唐為發(fā)展階段,宋元明清為繁榮階段。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我們逐漸摒除了傳統文化中不適合的糟粕,而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來。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豐富的知識與資源,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去發(fā)現、探究和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學科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思想性,我們教師應該找到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的結合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精彩。,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結果,忽視過程
當代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子女寄予厚望,希望孩子嚴格遵從老師的教誨,遵守紀律,刻苦學習。教師在課堂中有時去忽視知識的引入、探究、思考的過程,代替的事不斷的“題海戰(zhàn)術”。數學學科本應該充滿探究性,而重復的機械式的數學練習讓這個學科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對學習數學也失去了興趣。
(二)課堂形式單一
數學教學中往往重視知識點的講授與練習,卻忽視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沒有讓課堂豐富起來,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及學習的熱情。其實小學數學書本上很多知識點與數學文化有關,有效結合可以使學生更易理解數學并善于感悟數學的美。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對傳統文化中數學知識的研究還沒有較為系統、專門的成果,無論著作,還是論文均無這方面的代表。雖然缺乏較為專門的以小學算題和數學名人為研究對象的專著和論文,但在相關研究中,還是稍稍涉及到一些對算題的記載和論述。國外尚沒有明確的研究成果,就目前接觸的資料來看,國外學者對我國數學史表現出很大的關注,其中涉及到少許算題研究的相關內容。
三、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方式
(一)傳統文化圖案融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國傳統中,圖案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真實寫照,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隗寶。例如,在圖形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圖展示出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銅鏡、傳統手工藝剪紙圖案和唐三彩上的花紋圖案等,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發(fā)現傳統文化中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課后學生也可以自己查閱資料,例如查到資料《唐代花鳥紋錦》的紋飾是由大紅、粉紅、黃、寶藍、白、墨綠、蔥綠、墨紫等八色絲線織成的斜紋緯錦,構圖復雜,形象生動,配色華麗,組織嚴密,在組織技法和花紋描繪技巧上,都反映了唐代中期織造斜紋緯錦的高度水平。經過對資料的了解和觀察,學生發(fā)現圖案的設計用到了數學知識中的旋轉和對稱的手法,更多的了解中華圖案的美,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中的圖案所帶來的魅力,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走近歷史名人,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中國古代的數學一直都在世界上遙遙領先,歷代數學家對數學知識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如:?戰(zhàn)國時代的《莊子·天下》篇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充滿了極限思想;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內容,首先向學生介紹我國對圓的精確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出現了,墨子學派所著的《墨經》中,把“圓”解釋成“一中同長”與歐氏的提法基本一致,但比歐氏要早100多年;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內容時,教師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時教師適時引出圓周率的內容,然后向學生介紹,古代數學家劉徽利用割圓術算到圓內接正三千零七十二邊形,得出圓周率數值是3.1416。
(三)史料小故事,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教學時將數學和史料小故事相聯系起來,在無形中就會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年級《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可以用田忌賽馬的小故事引入,通過提問田忌為什么會贏,引學生思考解決問題需要策略,順勢揭示課題;在教學奇偶數時,可以介紹“哥德巴赫猜想”,由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難度太高,人們把這個猜想比喻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在摘取明珠的過程中,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王元和潘承洞的研究基礎上取得了更顯著的進展。
(四)數學小活動,體驗傳統文化的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形式多樣的數學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如:數學家的故事演講、數學謎語、“擊鼓傳花”等民間小游戲、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等等。比如教學《有趣的七巧板》這一類綜合實踐課程中,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按照規(guī)定時間拼出自由想象的和指定的圖案。
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研究,與時俱進,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讓數學課堂不再黯淡,變得光彩奪目。
參考文獻:
[1]羅愛華.讀寫算[J].小學數學中的傳統文化,2018(12).
[2]楊會鳳.新課程·上旬[J].挖掘傳統文化,讓小學數學課堂更精彩,2017(5).
[3]孔彩群.師道·教研[J].讓傳統文化融入數學課堂教學,2018(11).